这样也没用。卫所制度就有问题,这根子是烂的,你修修补补有什么用最终清军官员随着权力的增大而开始作福作威,变得更为扰民却达不到设立初衷。军户该逃得还是逃,军队吃空饷的还是吃空饷。
从嘉靖年间开始,基于卫所制度的这些弊端,最初禁止的募兵制重新兴起。在最开始的时候,倒也有成效,比如有名的戚家军,就是募兵而成的。但到了后来,募来的兵多未经严格军训,又不能按时发放军饷,结果也和卫军一样,逃亡相继。
这时,朝廷的做法就是你跑了是吧,那就把你的家人抓来替你。即天启年间,以四方所募兵日逃亡,定法摄其亲属补伍。这又便是一种新的“清军”。
崇祯皇帝通晓了来龙去脉,那脑袋就疼了,这事怎么解决这么烂的事儿,没法打补丁啊
在他头疼的时候,朝鲜的朝廷上,却欢呼雀跃,一众臣子,包括仁宗自己,都不由得为阿敏的妥协而感到兴奋。
一直以来,朝鲜对上建虏,那是一点法子都没有。就如同北方被建虏抢成那样,朝鲜君臣也只能干瞪眼。除了抗议一下,并不敢明目张胆地发布开战旨意。
当然了,他们也知道,阿敏之所以能妥协,全是因为上国军力有在活动,具体情况不了解,但能让顽固狂妄的阿敏妥协,肯定是让建虏吃了比较大的亏。
不过朝鲜君臣之间,又有新一轮的争议产生了。是不是见好就收,勒令北方那边不要再捣乱了,献上粮食让阿敏快点领军回去;还是说继续抵抗下去,阳奉阴违,就这么拖着,看阿敏会不会撑不下去自己跑了,或者就被上国军队给耗死
说起来双方各有各的道理,以三学士为首的一派,坚决反对,说建虏肆虐北方成那样,如今好不容易让上国派兵参战,也取得一些胜利了,你要是妥协的话,上国会怎么看
反对派则认为,建虏实力始终强大,光靠东江的明军,就算一时小胜也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要不然的话,辽东为什么还不能光复赶紧把建虏送走,还朝鲜一个太平。
激烈的争斗,发展了互相的攻击,最终掌权的三学士一派捏造罪名开始杀人。朝鲜的朝廷内,党争一如既往,不死不休。
不管朝鲜小朝廷斗得怎么样,阿敏要的官道终于修通了。他便又派出了一千人护送着最后一批粮食往义州进发。自己则领着剩余的四千人在等待朝鲜献粮。
当军情报到卢象升这里时,让魏木兰不由得诧异地道:“建虏这是不长记性,又送粮食给我们么”
“非也”卢象升摇摇头,脸色有点严肃地道,“上一次时,建虏并不知道我们在,已经吃了一次亏。这次既然知道我们能吃掉一千建虏,肯定会有所防备。本官断定,此乃诱饵也”
“那怎么办”魏木兰听了一惊,连忙问道。
卢象升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沉默了片刻后才缓缓地说道:“辽东建虏就算来朝鲜,应该也没那么快到。就算来了,本官也做了预警,可以提防着。”
“阿敏的军力已经分散,义州有四千人,被我军歼灭了一千余人,阿敏手中便只有五千人,再派一千人出来当诱饵。呵呵,只要布置妥当,本官并不怕他。眼下关键的是,那作为诱饵的粮食到底有多少,是否值得本官搏上一搏”
魏木兰听了,有点担心地提醒道:“中丞大人,皇上的意思,还是保存我们自己军力为目的。”
卢象升点点头道:“本官理会得”
说完之后,他便走到作战地图上,微皱着眉头看了起来。而后开始发布命令,让夜不收再去细探。
这期间,都司刘兴治匆匆进来请战,要求再灭一次建虏,朝鲜义兵那边,也多有表态,可以按照上次那样,再狠狠地干建虏一次。不过卢象升不为所动,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
很快,新的军情便再次禀报上来,说建虏护粮队伍每隔一个时辰便派快马沿官道分别报信。而后两边又派快马返回,以此确定护粮队伍有没有受到攻击。至于所运粮食,据被抓朝鲜百姓那边好不容易探听到的消息,说是真的。
卢象升听了,便基本明白阿敏的用意了。两天路程,前后联络,粮食在此,躲在暗处的你们,还敢不敢再来一旦攻击建虏这个护粮队伍,联络一中断,两边必然会派兵救援。只要不能迅速歼灭运粮队伍,被运粮队伍拖住了的话,很可能会因其援军赶到而陷入危机中。
这粮食,到底是劫还是不劫卢象升一时没有考虑好。但他手下将领却纷纷前来请战,还有朝鲜义兵的几个头领,上次参与了战事的,也纷纷前来恳求。甚至为了说动卢象升,又是提了各种建议,并拍胸脯保证。
307 中伏
太阳渐渐地西斜,原本就不怎么暖和的天气,慢慢地温度降低,估摸着再有一个半时辰,天就要黑了。
官道上,护粮建虏游击爱新觉罗巴布海抬头看了看太阳的位置,心中一衡量,估计还有一个时辰就能赶到前面的小镇。到时候就以那个小城为依托,宿营一宿,明天傍晚就能到义州了。不过这并不是他最关心的,想到这里,他便转头打量四周的山林。
他身边的一名手下见他动作,便知道是什么意思,便微撇了下嘴,有点不屑地说道:“将军,想那明狗没那个胆子,不敢来了吧”
“都不知道以前那支护粮军是怎么被他们歼灭的,靠人数堆的”另外一人有点纳闷,趁着这个机会接腔道。
他这话问完,并没有人回答他。不是不想回答,而是他们也想不明白。就凭朝鲜那些溃兵和东江的明军,怎么可能歼灭掉一千大金军队,而且还不带逃一个。甚至那一千人还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巴布海估摸了下时辰,便转回头命令道:“差不多时辰了,派出信使吧”
按照约定,是一个时辰一拨信使,分前后,一些往义州去联络和硕贝勒爱新觉罗德格类,一些往回走去联系和硕贝勒爱新觉罗阿敏。
信使刚派出没一会儿,前面官道一侧的山上,忽然有了动静。巴布海等人闻声一看,却是一块块地大石头滚落下来。数目之多,绵延之长,怕是老早有了准备才能有这规模。
发生这种突袭,巴布海不惊反喜,当即下令吹响号角。
巴布海亲临这护粮军,显然军中女真族人为多,并不像之前那支护粮军,大部分都是蒙古和汉人组成。他们也的确是打仗老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