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九族”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心有不甘的王德化,也不得不跟着其他人一起,大声谢恩。
等到御书房内重新安静下来后,胡广示意一下道:“烧了”
王德化听了,心中落泪。不过再是不舍,也没办法,只好起来,把手中的那叠折子丢进边上的一个取暖的碳盆中,看着一番心血,用来攻击他人的利器化为灰烬。
其他少监太监见了,明白皇上这是学曹操烧书信的典故,以此来示意他不再计较,原谅了这次,不由得心中很是感动。
“叮,成就值1,来自太监沈良佐”
“叮,成就值5,来自太监高起潜”
“叮,成就值1,来自太监曹化淳”
“叮,成就值5,来自太监李凤翔”
“”
叮叮叮的声音响个不停,除了王德化没有贡献之外,其他人都贡献了成就值。胡广瞄了一眼聊天群系统的左下角,看到成就值最终停在了381。
这一下,胡广高兴了,不错不错,完全是意外之喜啊
不过在表面上,胡广还是保持着原样,等到王德化回到原位后,才又说道:“尔等平时要多读多看内令、忠鉴录,不要出了内书堂就把这两本丢一边,否则不记得自己的本分,就容易走魏逆之路”
他也是从原来崇祯皇帝的记忆中知道的,基本上重要职位的太监都是从内书堂出来的,不但得有文字功底,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内令,就是太祖、太宗以来历代皇帝对宦官的戒谕;而忠鉴录,则收集了各朝各代奉公守法宦官的事迹,用以明代宦官效法的楷模。
18 准了
胡广停顿了片刻,便又继续说道:“说起魏逆,朕寻思着,这案子过去也有不少时日了。他毕竟服侍先皇多年,功劳总是有些的。就派人收敛了尸骨,找个地方葬了吧”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皇帝是在面临灭亡之际,才偷偷派人做了这事。而在这个位面,胡广误打误撞,竟然就提前了。
当然了,胡广之所以这么做,是一个信号。就是要告诉这些宦官和外面的臣子,魏逆都已经原谅了,你们就不要再纠结魏逆一案了。
他这话一出口,顿时让不少人惊讶地抬头看向他,而后所有人都齐声回应道:“陛下宽厚仁慈,奴婢佩服得五体投地”
“叮,成就值1,来自太监沈良佐”
“叮,成就值1,来自太监王德化”
“叮,成就值1,来自太监曹化淳”
“”
叮叮叮的声音再次响个不停,这一次,连王德化也有了贡献。胡广心喜之下,看看聊天群左下角,发现成就值定格在了402。
不错他暗赞一声,而后脸色又严肃了点道:“你们记住,离开了朕,你们什么都不是。只有朕好,你们才能好”
顿了顿,胡广一挥手道:“散了吧,都回去给朕办事,不要让朕失望了。”
谁也没想到,以为会有一场雷霆暴风,却是这样一个结果。对于崇祯皇帝,他们的印象马上有了改观,一个个按序谢恩退出。
“叮,成就值1,来自太监沈良佐”
“叮,成就值1,来自太监王德化”
“叮,成就值1,来自太监曹化淳”
“”
胡广听得有点麻木了,看来只要人够优秀,这成就值来得倒也简单。等到提示声音结束后,他瞄了下总值:424。
呵呵,回头一下加他个一群人,看看有没有收获,胡广心中如此想着。
此时的他,对于每一次加人都有点期待了。就算是老奸巨猾的园峤,只是随口一提,也能切中要害,帮了自己一个大忙。换句话就是说,似乎每次加入的人都能对自己有帮助。
差不多睡了一个下午,也该办公了。胡广想着,便通知司礼监把重要的奏章呈过来。他才不会像原本的崇祯皇帝,事无巨细,都得他来过目,那还不累死他。其实,放权,也是一门学问。
胡广的状态很好,心情也不错,一直到他看到了内阁三位辅臣的折子。
他并不笨,就算韩爌、钱龙锡、李标的折子里说得再好听,拿出的理由再充分,再冠冕堂皇,也摆脱不了一个事实,就是他们在如今这个帝国最为关键的时候,用撂摊子不干的法子,来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
胡广似乎看到了奏章的背后,那三人正在得意的笑。在平台的时候,你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让你小瞧了我们;如今,在要实施那什么鬼的京师保卫战的时候,我们内阁包括首辅、次辅在内的三位阁臣集体请辞,你看着办吧
基本上,像这样的事情,大明皇帝不是加以挽留就是把奏章留中,假装看不到。这次,就看崇祯皇帝这个毛头小子怎么选了
呵呵,用集体辞职来要挟朕是不是胡广心中怒极,他才不会被人要挟。否则的话,以后再遇到什么事情,这些鸟人就还会再来这一套。
如此想着,胡广当即拿起御笔“刷刷刷”地写了起来。而后把三个奏章往地上一扔道:“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这次是王德化这个掌印太监亲自送了奏章过来的,当他看到皇上拿笔在写的时候,就感觉有点不对。虽然他知道皇上生气是难免的,可看样子,好像是准了。
王德化不敢怠慢,俯身把三个奏章拿起来一瞧,竟然是真得准了这怎么得了大明开国这么多年,首辅、次辅在内的三名阁臣一下都退了,这样的事情才有过几次啊
“陛下,这”王德化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不得不劝谏道,“还请陛下息怒,三名最有份量的阁臣”
胡广不用他把话说完,就知道他的意思,当即毫不犹豫地道:“哼,真以为朕少了他们不行此事就这么定了”
他对眼下的局势有自己的主意,对于他来说,如今最关键的是,有个听话,能帮他做好想要做事的臣子,而不是这种敢来要挟的臣子
王德化见崇祯皇帝其意已决,便不敢再劝。又简明扼要地说了这个下午收到的奏章,无非是京师的异动,已经有御史开始攻击反对了。
比如说,城外勤王军的拔营,比如说东厂和锦衣卫的动作。亏了眼下是戒严状态,且不管是勤王军的拔营,还是厂卫的动作,都需要时间准备,在这个时间点,才开始没多久,消息还没有传遍京师,所以奏章还不多。但是可以预见,明天的时候,加上三名内阁辅臣集体辞职的事,这奏章绝对不会少。
对于都察院这些御史,胡广就没一个好印象。开国的老朱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竟然给了闻风奏事的权力,就算查无实据也不追究。
不是每个人都有开国老朱般的能力,能分清优劣好坏。观明一朝,御史其实都已经成为党争的工具了。
每次的党争,都是御史炮轰对手开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