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4 章(1 / 1)

崇祯聊天群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这旗奉陪,定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不用说,他的亲人肯定在几年前的偷袭中,被漠北各族杀害了。

李定国瞧了他一眼,点点头,而后看向其他几人,也不恼怒,只是沉稳地说道:“西汉元朔六年,骠骑大将军霍去病霍将军,时年十七岁,却只领八百轻骑,千里突袭,斩获敌人两千零二十八人,其中包括匈奴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功冠全军。”

说到这里,他盯着几个人的眼睛道:“如今我们也有八百骑,还是夜不收精锐,对面的敌人却只是一群败军之犬,毫无士气。当年骠骑大将军能做,我们为何要怕了区区万把人”

其他总旗虽然没有像李定国一样读书,可骠骑大将军的当年事迹,他们多少都是能听说过一些的。此时,再次听到李定国详细介绍,想象当年的骠骑大将军以弱冠之身,领八百轻骑突进千里,捣毁匈奴王庭。相比起这样的丰功伟绩,确实,如今他们要面对的局面,虽然相似,难度却要低不少的。

他们正想着,李定国却提高了声音,大声喝问道:“建功立业正当时,光宗耀祖在当下,男儿大丈夫,如此好机会,为何还犹豫之”

听到这话,几个总旗明显激动了起来,原本就有军令,要以李定国马首是瞻的,如今又知道很可能有一个立大功的机会,便不再犹豫,一个个严肃了起来,回应李定国道:“李总旗,听你的,干了”

“对,李总旗,你就说怎么做吧”

“”

如果李定国强行命令他们的话,因为事先有军令,自然也可以。但是,这种以少打多的战事,就算再有利,己方将士能不能有个高昂士气,有主观能动性,对于战局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李定国才说了那么多话来说服他们。

如今,已经说服了总旗,李定国便召集全军,扫视八百精锐的大明夜不收,严肃地对他们说道:“我十岁从军,如今已有七年。林丹汗的王宫,我去过;他的尸体,我见过;当年的河套一战,我就亲身参与了“

听到他忽然说这话,明军将士们不由得有点纳闷,好好地,准备回去了,说着干什么

就连那几个总旗,也是心中纳闷,不是已经有决定了,怎么忽然说起这个来了他们也同样搞不明白,李定国为什么要说他的经历。

“我大明之精锐,首为新军”李定国不管,还在继续说道,“新军营内,我也曾一起参与训练,各项考核,皆为优等;京师初级武备堂,别人一年所学,我三个月就已经学完,并且考核通过”

对于李定国的经历,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此时,不管知道不知道的人,听着的时候,都不由得露出钦佩之意。因为他们知道,李定国这些成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我从新军营出来后,就参与了大明反击建虏之战的海州战事。当时我军在大黑山虚晃一枪,成功调动建虏离巢,一举拿下海州。随后皇上御驾亲征,我也随驾左右,参与建虏灭国之战”

听着李定国在说这些往事,此时此刻,这些精锐的夜不收,都忘记了眼前说话的,其实还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而已。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李定国的钦佩和羡慕。

而李定国,在说完了自己的经历之后,忽然提高了嗓门,大声说道:“今次,我发现了一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好机会,尔等大明精锐们,可愿随我取之”

1303 成名之战

夜不收,乃是一军之精锐,换句话说,这些都是好兵来的。既然是好兵来的,当然就有一个当将军的梦想。换成这古代,就是想要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此时,八百夜不收,一听李定国说有这么一个机会,他们顿时就激动了起来,纷纷大喊“愿意”。

当然了,如果一个普通军卒这么一说,人家信你就怪了

但是,李定国刚刚说了一遍他的经历,没有听过的大吃一惊之余很是佩服,而听过的加深了印象。加上平时李定国给他们的印象,也是有能耐的人。因此,他们都下意识地忽略了李定国的年龄。

他们都相信,李定国有这个能力发现战机,能带他们取得胜利,获取军功既然如此,天气严寒不严寒的,对他们这种军中精锐来说,就不重要了,谁都没提这茬。

那些总旗们至此,才早知道原来李定国说那些,是要鼓励全军士气。如今一看,士气如虹,他们不由得互相看看,又对李定国多了一份信心。

其实,就李定国本人而言,毕竟年纪在这里摆在这里,他心中还是有点紧张的。八百骑主动攻击上万人马,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无数的人杰中,也就只出了一个骠骑大将军而已。

就他自己所经历的那些战事,听着好像很厉害,其实他根本不是决策者,甚至连参与者都算是勉强,最多算是随军而已。不过到打建虏的时候,也算有所行动。但是,真要说起来,功劳并不显眼。

换句话说,李定国的过往,并没有拿的出手的军功。

当然了,李定国确实理论水平也非常高。军中像他这样在京师初级武备堂,高级武备堂都能成绩优秀,在新军营也是优秀的,整个大明都很少。可是,那毕竟只是理论水平,没有实际应用过。

这一次,李定国明锐地抓住了这个战机,就是想一战成名,如此方不负皇上对他的期待。也因此,他并没有就这事,通过聊天群禀告。因为他自己感觉,杨嗣昌不会批准,觉得这仗悬殊比例太大,不可能会赢。于是,他决定先做了再说。

取得全军共识后,李定国当即发布命令,开始大张旗鼓地往东撤军。那些远远地防备着他们的探马见此,都不由得松了口气。等到他们发现明军夜不收加速回去后,严寒马上降临,便都以为明军夜不收是赶回去了,他们也就放心地缴令去了,毕竟严寒之下,他们在野外也是受罪。

最为关键的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想过,明军夜不收区区八百骑,还能有别的念头,骚扰探知下情况就已经够可以了,毕竟这里离明军实际控制区太远了。

可他们却不知道,李定国只是兜了一圈,最后又悄悄地潜行过来。作为军中精锐的夜不收,自然知道如何伪造撤军的痕迹。

马上就要是月圆之夜了,月光明亮,倒也给了昼伏夜出行军的明军提供了便利。这一点,很快就要接近目标驻地时,先行一步的夜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