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9 章(1 / 1)

崇祯聊天群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全体集结,等朕旨意”

隐隐感觉到有大事要发生,刘兴祚立刻大声回应道:“臣遵旨”

胡广处理完这些事情,睡不着披衣起身,连夜召见城防总指挥满桂,京营提督李凤翔和御马监掌印太监高时月。

一阵忙碌下来,已是深夜,眼看着还有两个时辰左右就要天亮。胡广索性就不睡了,进入聊天群,点了刘王氏的图标,让她立刻求见孙承宗。

刘王氏就当了一回电话机,联系两头,听着皇帝和阁老商议事情,一直到天色微明时分,她才疲惫地回去休息。

长城著名关隘之一的喜峰口关口,皇太极在众人的簇拥下,看看东边升起的鱼肚白,转头看看京师方向,笑着说道:“本汗还真不能小瞧你了既然如此,就让你好好忙着吧”

说完之后,便大步下了城头,跨马出关回程。

皇太极在一开始的时候,感觉关内明军不堪一击时,还真想着收买人心,看能不能在关内站住脚。

就如同在原本的历史上,建虏占了关内的城池后,并没有这样大动干戈,反而留了不少人马想在关内站住脚。只是后来明军反攻时,留守的和硕贝勒爱新觉罗阿敏并没有坚守之心,屠城跑路了。

等到皇太极看到不但京师打不下,甚至连昌黎都打不下时,就意识到建虏自身的缺陷了。

特别是他被大明皇帝所展现出来的气魄,坚壁清野的决心,还有京师城下的对话,使得他清楚地认识到,大明皇帝是个厉害人物,大明帝国也终归是庞然大物,不是如今的大金能吃得下的。

既然如此,深通政治的皇太极便想出了一条毒计,留了一个非常大的烂摊子给明国皇帝,远比屠城更毒。

这样一来,不但能削弱明国北方的实力,还能让明国忙于京畿之地的救灾而腾不出手来对付大金,从而给大金一个消化吸收本次战果的时间,另外还能给明国党争提供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想着自己的妙招,皇太极心中也很是得意。

这次坚持远征明国,虽然损失了万余人左右,可大部分只是用来消耗的汉奴,还有蒙古诸部而已。如果不是京师城下的消耗,还有那该死的阿济格的轻敌,估计都不会有两千女真族人的伤亡。

与大金而言,收获是巨大的,光是财物和青壮人口,就是个巨大的数字。此役过后,大金内部,自己的声望也将如日中天,是时候该着手改改八王议政的事儿了

皇太极想着,心情正好着,就忽然被打断了。闻讯赶去的他,看着两千来个人头堆成的京观,不由得转头看向京师方向,目光有点深沉。

156 群起而攻之

听到说皇帝要临朝,顿时,一众文臣都变得积极起来。好啊,这么多奏本递上去,总算是有效果了

至少在这些文臣看来,皇帝这次临朝,是他们不懈努力的结果。在午门等待期间,有上过奏本的那些,一个个昂首挺胸,看见认识不认识的同僚,都会主动打招呼,就如同打了胜仗一般,就差直接说自己犯言直谏,敢为君事了

一套流程走下来,皇帝就座,静鞭响起,宦官特有的嗓音做了开场白:“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这话音刚落,顿时底下响起了一堆的咳嗽声,不少文臣主动出列,纷纷喊着:“臣有本要奏”

这些文官看到有这么多人争抢奏事,都不约而同地会心互视,而后带着明显的敌意,看了一眼站在最前面的大明首辅温体仁。

胡广一夜没睡,眼睛里带着血丝。不过好在年纪轻,倒也熬得住。他一下见到这么多官员都在抢着奏事,便只好按捺住了心中的急躁,让他们先说了。

“臣冒死直谏,恳请陛下当以前朝天启帝为戒,陛下如若醉心泥瓦匠这等粗活,于朝事不顾,则朝中必出奸臣。臣此心为明,天地可鉴,还请陛下三思”山东道御史孙立大声奏道,说得大义凌然,视死如归,矛头直指皇帝本人。

这话至少从表面上说得很在理,让人找不到什么破绽。胡广听得眉头一皱,当即喝道:“朕做事自有朕得道理,卿多虑了”

这话刚落,就见站在孙立边上的另外一位河南道御史赵谦立刻跟上奏道:“陛下,臣冒死弹劾大明权臣温体仁,他收受贿赂,提拔亲信,打压异已,视朝廷公器于私物,罪大恶极,当严惩之”

他一说完,顿时五六个人纷纷出言附和:“臣附议”

似乎就这么一瞬间,温体仁成了众矢之的,成了人民公敌。

左都御史曹于汴在队列中站着,虽然面无表情,不过却偷眼瞧了眼前面的温体仁,心中冷笑一声,这只是开胃菜而已

胡广听了,转头看了眼温体仁,见他躬身听参,便转回头,冷声喝问道:“可有实据”

“陛下,可派人去温府核查,去他府上拜访的官员轿子都已排到街尾去了”

“还有,内阁乃是朝廷机要所在,内阁辅臣无不是德高望重,众人信服之能臣。可温体仁却利用陛下信任,提拔亲信,肆意任用乡党、魏逆等人充之,视朝廷法度于无物。如此奸妄之人,岂能为百官之首,臣恳请陛下严惩之”

“”

温体仁身后的辅臣成基命和周延儒等人,则听得幸灾乐祸,这才当了首辅几天,被那些狗咬上,就算暂时无事,也肯定会多少失去一些皇上的信任。多来几次,那位置就该挪挪了哦新晋辅臣张至发则不时抬头看看首辅和皇帝,明显有点不安。

看着底下臣子在一个个激昂慷慨,胡广不由得心中冷笑。难怪历史上温体仁似乎并没有什么作为,光是应付这些明枪暗箭,估计就已经耗掉他的精力了。没有原则,不在控制范围内的党争,真得是要不得

他也不说话,冷眼盯着在大义凛然说话的那几位。

慢慢地,这几个御史就察觉到不对了。按理来说,皇上就算不信,也该发表下意见,要温体仁自辩一下的。可皇上不说话,这后面流程不走,那针对温体仁自辩的准备岂不是用不出来了

有些东西,其实是没法自辩的。特别是一些比较模糊的东西,比如,温府门口那么多排队的官员是事实,人家会说你只偷偷见了几个,收了贿赂,比如说那张至发,要不你怎么会举荐他这个资历不足的人一跃成为辅臣

就算没有贿赂,肯定也达成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反正里面有鬼。先把你温体仁的名声搞臭了,就算一时无功,多来几次,你也肯定要下台

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却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