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6 章(1 / 1)

崇祯聊天群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侵京畿之地开始吧,皇上似乎是受了刺激,从此以后,一年就好过一年,每年的年末,就成为了让人期待的时刻。要如今年末的国库收入,放在以前的时候,估计打死都不会相信。

崇祯皇帝看着底下的臣子,微笑着说道:“虽然国库的收入又多了不少,不过朕的计划中,这钱还不够用,来年必须继续努力才行”

对于这话,温体仁等人丝毫不觉得奇怪。钱么,谁会嫌多

皇上会赚钱,可也会花钱

得到群臣的回应之后,崇祯皇帝便又说道:“我大明强国之基础,在于教育。因此,朕决定在教育方面,继续投入经费,相比以前来说,朕决定再新建一个衙门体系,专门用于管理大明教育的”

一听这话,温体仁等人,既不意外,也很是有点意外。

皇上对大明百姓的教育很重视,这一点,他们都知道。光是在大明各地建立童校,适龄儿童免费入学读书这事上,就能看出来了。这样的事情,在以前可是从未有过的。

另外,再新建一个衙门,他们也不是很惊讶。因为在这之前,皇上已经新建了一个交通部,专门用来管理全国基础建设,地位和六部一致。另外,在工部下面还新建了一个科技清吏司衙门。

他们有点意外的是,皇上要成立的新衙门,竟然是专门管理教育的。他们以为皇上比起其他皇帝,已经够重视教育了,没想到皇上重视教育的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在大明朝,从太祖开国之后,教育体系上,京师是有国子监,地方上有府学,州学,县学以及卫所学校的卫学,虽然有学校教职管理,其实仅有学校之职守,而并非教育管理之机构。

大明朝对于教育管理,并无专职机构,而只设有专员。就是从正统元年开始,设置提学官,专使提督学政。所任官员,从各部院侍郎从二品,到各部院郎中正五品等等中由进士出身者简用。因此各省学政并无固定品级,若以侍郎而授学政即为从二品,以郎中授学政者即为正五品,唯其必须是两榜进士出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督学政一职,更多的有点类似钦差的意思,并不是后世所有的教育机构。

当然了,学校还是有学规的,洪武十五年颁发过学规十二条,万历年间,又曾颁布了提督学校官敕谕。

这些情况,文华殿内的这些大明高级官员自然一清二楚,毕竟如今站在殿内的人,全都是通过科举出来,都是亲身经历过的。对于皇帝极其重视教育的这种情况,他们可不会用“愚民更利于统治”这种观点来反对。要不然,皇上推广科学技术知识的时候,就有人跳出来说事了。

当然了,归根结底,还是崇祯皇帝的威望够高,能牢牢控制朝堂有关,没有那么多糟心事。

就听崇祯皇帝在上面继续说着他的思路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大计,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朕所设想的大明未来,没有大量的读书人是不可能的。朕之前也曾当众发下宏愿,要大明人人都有书读,这不是说说而已,也绝对不能流于形势。因此,朕觉得,在目前国库收入的基础上,大明已经有能力成立专门管理教育的衙门,专职教育管理了”

对于新衙门该怎么样这些,底下这些臣子都没有发言权,毕竟是皇上的新构思,他们就只有带着耳朵,默默地听着。

“朕决定新设教育司,直属礼部,由礼部尚书牵头,负责教育管理,主要为管理全国的先生,还有各级学制的教学内容,学校扩建等和教育有关的内容”

崇祯皇帝的构想中,这个教育司就是礼部下面的一个重要衙门,第一责任人直接定为礼部尚书,这也可以说明,他对这个教育司的重视。

礼部尚书孙元化听了,心中欢喜。教育司归他所管,就等于是新增加了一块权力。更为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从此以后,该不会是所有读书人的恩师了吧

当然了,他心中也隐隐明白,皇上之所以让他掌管,是因为他是推广科学技术知识的有力支持者。皇上的意思,应该也是要自己在教育上,要更多地倾向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和学习。

对于这一点,其他臣子其实也明白。徐光启虽然因病告老还乡,可有皇上这个最大的科学技术知识推广者在,就不会有任何反复的可能。

因此,等崇祯皇帝说完之后,温体仁等人,就这新设教育司衙门,问了几个人员问题,工部尚书,交通部尚书问了几个和他们看似有牵扯的问题,得到皇帝的确认答复之后,便都没有疑问了。

崇祯皇帝对此也不意外,他知道,如果国库没有收入,那新设衙门,就容易引来反对,毕竟僧多粥少的话,和尚打架也就是平常事了。可如今国库收入,是一年比一年多,那就不会有多少利益冲突了。

说完这个,崇祯皇帝便决定,也给他们都发一个大红包,过年了么,都要乐呵高兴才行,这样大家才有奔头不是

1264 幸福的烦恼

崇祯皇帝所指的这份大礼,其实就是给大明官员加薪。让天下所有官员都知道,国库收入增加了,大家就都能有好处。这种好处,可是正儿八经地薪水,不是灰色收入,不用担心厂卫突然上门。

和过去比起来,如今的薪水,不再有实物,也不再折色,全部都发大明纸币。方便,实惠,用了都说好。

说起这个,也亏了大明货币基本上是以纸币为主了。否则如果还是只有白银当货币的话,就这几年大明的经济蓬勃发展,白银将根本不够用,从而导致银贵物贱,影响大明百姓的劳动创造积极性,无法体现劳动的价值。

当然了,大明纸币自然已经不再是和白银一比一的发行关系了,而是以每年的国库收入预估为发行量的前提,这种模式,让大明百姓,乃至大明官员不至于因为以前的大明宝钞先例而恐慌。

崇祯皇帝宣布了加薪的旨意,所有人自然皆大欢喜。这一年的年节,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大明境内的百姓,包括平头老百姓,官吏,乃是皇亲国戚,都是喜气洋洋地准备过年。原因无他,概因一年比一年好过了。

就在马上要过年的当口,崇祯皇帝也收到了一份大礼,也就是前两个月派往狮子国和果阿的锦衣卫,有消息通过聊天群传回来了。

狮子国和果阿果然是被葡萄牙人所殖民着,和原本历史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