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3 章(1 / 1)

崇祯聊天群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表之一就是这火车。

这么一来,崇祯皇帝的这道旨意,顿时引起了全天下的轰动。不管是火车也好,还是匠人户籍的变动也好,全都成了最火的话题。

“你们听说了么那个什么火车要通车了,皇上和皇后亲自领着文武百官去看通车。真是不得了了,这火车肯定好厉害”

“可不是,这火车可是吃铁的啊,你们看到没,那么多铁都铺在地上的,据说力大如牛,能拉很多东西呢”

“皇帝和皇后都亲自去了,那可一定要亲眼去看看这火车通车才行”

“”

京师的百姓,都是好凑热闹的。反正京师这几年来的大事,都能调动他们的积极心。如今又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参与参与就怪了。

相对京师的百姓来说,其他地方因为看不到火车,他们就把话题更多的放在了匠籍制度的废除上。

“你们听说了么以后匠人不是匠人了,皇上仁慈啊,匠人算是熬出头了”

“什么匠人不是匠人什么意思”

“就是没有匠籍了啊,那些匠人再也不用被官府征召轮班了”

“不会吧,不是开国以来就是这样的么,怎么匠籍就会废除呢”

“你真是孤陋寡闻,皇上下旨,说是匠人对大明贡献巨大。嗯,好像起因是京师那里的火车要通车了。什么火车就是喷火的车啦”

“”

围绕着这个话题,大明范围内的百姓都开始讨论匠人所做的贡献,从蒸汽机开始算起,都在衡量到底匠人有多大的贡献,才让皇上下了这么破天荒地一道旨意。

于是,争论就出来了。

因为有的人认为,蒸汽机是皇上发明的,不能归于匠人身上。包括水泥,热气球等等。可也有的人认为,这个离不开匠人的努力,确实是有功劳的。

大致来说,商人一般都支持这道旨意,光是蒸汽机所带来的改变,带给商人的利润,特别是南洋那么多藩国都急需产品的情况下,他们就觉得匠人贡献很大。

其他贱籍则是强烈支持这道旨意,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匠籍废除了,那他们是不是在将来也有会机会呢

大致来说,倒是士人阶层,对于这道旨意并不感冒,觉得皇帝这么做,对匠人太好,有违祖制。不过基于崇祯皇帝的声望如日中天,朝中大佬都是皇帝的狗腿子,倒也没有多少人敢明着反对。

要是以前的话,他们就敢凭着“祖制”两字来反对。这个法宝一祭出,很少有皇帝会顶着干的。可是现在,之前那些喊着“祖制”来要挟皇帝的官员,都已经不知道去哪了。

不过有一点,比较奇葩地是,民间在传说,先皇爱好做木工活,当今皇上更是喜欢各种匠人的活,爱屋及乌之下,当今皇上就有心废除匠籍制度了。

崇祯皇帝听到厂卫的密报,不由得摇头好笑,连这样的理由都能牵扯上,也是服了。

不过没关系,有这样的误解也无所谓,崇祯皇帝心中想着,反正工匠精神,以后还是要继续提倡、鼓舞的。民间这么认为,也有利于提高匠人的地位。

这么想着,他的心思就又回到火车通车上面了。

这一日,是钦定的火车通车时间,又到了收割一波成就值的时候了

崇祯皇帝预估到了自己和皇后领文武百官去的话,到时候场面肯定很热闹。但他没想到,京师百姓的热情,还要超出他的现象。

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沿着铁路线,密密麻麻地站满了人。从京师一直到通州,铁路沿线全是人,都准备看看让皇上如此重视的火车,到底是什么玩意

崇祯八年八月十五,崇祯皇帝和皇后领着文武百官见证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列火车通车。这原本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不过崇祯皇帝没想到,还是出了一点意外,让他有点揪心。

1251 吏部尚书一职

京师北门城外的火车站,崇祯皇帝和周皇后仪仗刚一出现,早已等候在这里的文武百官,以及所有百姓就立刻恭迎。顿时,在这火车站附近,立刻响起了山呼海啸般地万岁声音。

崇祯皇帝和周皇后联袂从御驾中出来,笑着示意所有人平身。

这么盛大的场景,约翰等西班牙人也被安排出来长见识。这种场景,对他们来说,当然是第一次见。当然,得忽略掉他们被观看的那次。

这些西班牙人学了两个来月的汉语,只能听懂一部分日常用语而已。可这盛况,却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而妨碍他们的震惊。

“哇,大明皇帝好威风啊这么多人,一起跪迎,实在是太壮观了”

“别乱说话,是我们的皇帝,懂么”

“对对对,我们皇帝真是威风,我就感觉,我们以前的那些,给我们现在的皇帝陛下提鞋都不配”

“那是肯定了,这里可是天堂以前那个,真是乡下的乡下,根本就不能比”

“”

约翰等人一边低声议论着,一边关注着皇帝的动静。

就见皇帝和皇后来到蒙着红布的火车头这边,听到皇帝开始讲话,他们连忙都闭嘴,恭敬地听讲。然而,语言地限制,让他们听得半懂不懂地。不过至少有一点,他们是知道的。崇祯皇帝在介绍火车,说这火车会改变世界什么的。反正一个意思,这个火车非常伟大。

听着这些话,约翰等人就不由得对红布盖着的火车头非常地好奇,因为他们看火车长度,似乎很长,一节一节的,就像蜈蚣一样,但是没脚。他们不用介绍也大概能猜出来,这些都会由火车头拉动起来。

看着这些,约翰等人都和普通大明百姓一样,心中都有些不敢相信,要是这么多车厢都能拉起来的,那这力气要多大才行啊

崇祯皇帝面带微笑地在讲着开场白,忽然之间,看到文武百官的前列,有一名大红绯袍的官员摇摇欲坠。他定睛一看,认得是吏部尚书徐光启。顿时心中一紧,连忙快步走了过去。

所有人随着皇帝的动作,都沿着那个方向看过去,也都发现一名大官似乎身体有恙,被人扶着在那里。于是,人群就有了窃窃私语声,纷纷在打听那是谁

崇祯皇帝快步过去,看着已被同僚扶住的徐光启,关心地问道:“徐爱卿,身体哪里不舒服”

徐光启的脸色有点白,不过他听到皇帝关切地问候声,连忙自己站好了身子道:“陛下,老臣没事。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乃是科学技术知识的一个伟大应用。老臣是高兴,激动了。”

崇祯皇帝听了有点不相信,就对徐光启道:“徐爱卿还是回去休息吧,朕派御医给你检查下身体。”

“陛下,真不用了”徐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