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一点,别人也都知道。
他这么想着,忽然看到崇祯皇帝看着衍圣公的眼神有点变化,似乎有想发作的意思,顿时一个想法就冒出来了。
如果皇帝先发怒,很可能会不给别人机会,就一棍子打死,毕竟皇上肯定不是傻子,知道不这样做的话,回头百官都支持衍圣公,皇帝就会骑虎难下了。
如果抢在皇帝发怒之下就表态支持衍圣公,不但能抢了第一个支持衍圣公的名声,还能带动其他人一起在皇上发怒之前表态,如此一来,就很可能皇上就是有意见也得憋在心里。
心中这么一想,孔德斌便不管了,如此好刷声望的机会,决不能被别人躲了去。因此,这个时候,他忽然大声咳嗽一声,也不等吩咐,就大步出列,打断了衍圣公的话,大声奏道:“陛下,衍圣公为儒道正宗传承,德高望重,臣深服之。是以,衍圣公对科学技术之说,臣亦赞同之”
他这么一搅合,很是有点突兀。负责秩序的锦衣卫堂官一见,立刻大声喝道:“大胆,还不退下”
马得利在边上见此,那还猜不到孔德斌的心思,心中暗自后悔被孔德斌抢先,因此,毫不犹豫地也咳嗽一声,跨步出列,跟着说了类似的话。
不止是他,其他已经准备的那些顽固的文官,也纷纷跟着出列奏对,锦衣卫堂官喝斥,就当耳边风了。
1211 又见廷杖
看到这个情况,徐光启有点急了。有衍圣公带头,外加这么多官员支持,这可是非常少见的事情。皇上要是顶不住压力怎么办难道刚推广开来的科学技术知识,又要重新被冷藏的可能
对于徐光启来说,他年龄已经大了。这个时候,他的心愿就是能推广这些科学技术知识,为大明造福。他以前的时候,为了学习这些科学技术知识,甚至都不惜改变信仰去信西夷的教,由此可见,他对这些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视。因此,他是无论如何都不愿看到,科学技术知识的推广有倒退的可能。
这么想着,他便也想出列来反对。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却见崇祯皇帝皱着眉头一拍龙椅扶手站了起来,厉声喝道:“够了”
皇帝发怒,朝会顿时就安静了下来。他们可以无视锦衣卫堂官,但还做不到无视皇帝的程度。
“尔等一个个自以为是地跳出来打断了衍圣公的奏对。”崇祯皇帝扫视着站出来的那些臣子,怒声喝道,“对衍圣公尊重否对朝堂礼制尊重否眼里可有朕否一个个胆大妄为,是觉得尔等人多势众,朕就治不了你们”
底下已经站出来的官员,至少有一百九十来位,将近两百人了。站在队列的中间,也算是黑压压的一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人多势众的。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站出来的这些官员,多是职位较低的,从四品已经是最高的了。再高的那些官员,对科学技术知识有抵制的,其实已经被崇祯皇帝换掉了。只是底下低品级的官员过多,他也不可能操心到很细,因此也不可能去为了这个事情换人。
而原本,这些低品级的官员,所谓人微言轻,他们也不敢冒头抵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廷在一步步推广科学技术知识。但是,如今衍圣公来了,衍圣公在前面顶着。他们这些人,要还不趁着这个机会站出来,万一衍圣公人孤势单的,说不服皇上,那以后基本上就难以压制科学技术知识的推广了。
因此,在孔德斌等人的带头下,本着法不责众的念头,全都站了出来,连锦衣卫堂官,甚至负责御前礼仪的御史都跟着喝斥,也一点用都没有。
此时,崇祯皇帝发怒了,衍圣公自然也是先闭嘴了,他静静地站在那里,既没有抬头看着崇祯皇帝,也没有转头去看身后的支持者,只是低着头。
崇祯皇帝扫了他一眼,而后眼睛继续看向那一大群人,怒声喝道:“朕看来平时对你们太好了,朝堂之上竟然也如此无礼。对衍圣公无礼,对朕无礼,呵呵,这一次,朕要你们长长记性,记住朝堂上的规矩每人赏十记廷杖,可好”
将近两百来个臣子,每个人都要挨廷杖,这可是大手笔了一般皇帝,还真不敢这么打哪怕是嘉靖皇帝,当年的大礼仪之争,也就打了一百出头的臣子屁股而已。
对于崇祯皇帝的这个话,一时之间,所有人都愣住了。两百来个臣子,去午门外排开打廷杖,这规模可要创开国之最了啊
底下没有一点声音,春风带着寒意,刺得每个人的脖子都是缩了缩。
崇祯皇帝看着底下没有一个人回答,当即又是冷笑一声道:“怎么,你们刚才有胆子不顾朝堂礼制,不顾锦衣卫堂官、监察御史喝斥而要无礼打断衍圣公的奏对,藐视衍圣公,藐视朕,这会却没有人说话了是不是觉得朕给尔等的教训太轻,还不长记性既然如此,每人赏二十记廷杖,可好”
所谓雷霆雨露,皆为君恩。皇帝要打他们屁股,按圣人教导,那也得谢恩。他们这些人,就只是发了一会呆,崇祯皇帝就把廷杖翻了一倍,顿时就吓到了好多人。
看崇祯皇帝这样子,法不责众的事情,怕是不存在了。如果再等下去,要是廷杖再翻倍怎么办更为关键的是,皇上还扣了帽子下来,这个廷杖不是为了儒道正统而打,而是打断了衍圣公的奏对,罔顾朝堂仪礼,御前失礼所致。
想到这里,顿时,这些出列的臣子一个个肚子感觉到委屈,同时也对抢着出来的孔德斌和马得利骂开了:抢什么抢,等衍圣公奏对完了再说不好么现在好了,对衍圣公不敬,这是读书人该有的事情么这传出去了,其他读书人怎么看最为关键的是,还得平白无故地挨廷杖这廷杖,打了都是丢人啊
有几个机灵地,看到崇祯皇帝带着怒色,似乎又想说话,这时候也不管了,连忙奏道:“臣领旨谢恩”
要是崇祯皇帝再把廷杖翻个一倍的话,那真要人命了就这样冤屈地被打死,那就太不值了
不要以为皇帝不敢,要知道,皇帝可是御驾亲征,把凶残的建虏都灭了的人。当年建虏围城,说上城墙都上城墙的主。再瞧瞧,那些内阁辅臣、七部尚书的,那个有出来求情
这么想着,就越来越多的人,心中怒骂孔德斌、马得利等人,一边不得不跟着奏道:“臣领旨谢恩”
崇祯皇帝可不是和他们客气,见他们认罪就会放他们一马的。很快,大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