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80 章(1 / 1)

崇祯聊天群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清了,为首跑得最快的那个人,是皇上的徒弟,那个木匠徐正明。

隔着还有一段路,徐木匠就已经在边跑边喊道:“师傅,师傅”

崇祯皇帝听到,心中不由得默默地回了一句:“我不是唐僧”

看到这个架势,一边的宋应星是真吃惊了。按理来说,徐正明乃是半路拜师,对于这个年轻师傅的感情,应该也就那样吧

但从现在这个架势看,好歹徐正明乃是有名的匠人大师,竟然激动成这个样子,该不会,这个年轻人传给徐正明的本事,对徐正明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吧

这么想着,宋应星便又看向身边的年轻人,心中好奇万分:这年轻人到底是谁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他正在想着,徐正明已经离得近了,隔着十多步,就一下跪倒在路中间,额头上带着汗水,一脸地激动地说道:“徒儿徐正明拜见师傅”

说完之后,非常郑重地“梆梆梆”磕头起来。

这个场面,让崇祯皇帝很是无语。从他了解到的情况,应天府镇守太监应该是没有告诉徐正明有关自己的身份。这也就是说,徐正明激动成这样,绝对不是因为自己的皇帝身份。

三个响头磕完,徐正明抬起头来,额头上还带着泥土,但他却一点不在意,欣喜地说道:”师傅,您可总算来了,您收到徒儿的信了吧徒儿把热气球做出来了,真得做出来了“

徐正明有一个飞天的梦想,为此,他一直在努力,甚至搞到了家徒四壁也没有停下努力。可是,不管如何,他一直无法实现他的梦想。

但自从拜了崇祯皇帝为师之后,不但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再也不用为家境而愧疚,一心搞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用在意是否缺少所需要的东西。更让他激动地是,崇祯皇帝给他的资料和指点,让他看到了飞天的另外一扇大门,看到了飞天的希望,甚至可以说,已经差不多实现了飞天的梦想。

对于徐正明这样的技术狂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欣喜若狂呢

因此,在听到师傅到来时,他当即就放下手中一切活计,不管别人怎么看,撒丫子就跑来了。搞得他周边的人都被他吓到了,也跟着一起跑过来。不过这时,其他人都被锦衣卫校尉拦在了外面,都呆呆地看着徐正明在大礼参拜一个年轻人。

崇祯皇帝看到徐正明这样激动,忍不住便摇头笑道:“一个热气球而已,就激动成这样了”

说完之后,他便伸手虚扶一下道:“起来吧,先回庄子里说话”

说完之后,他转头看着有点发愣地宋应星道:“这位是举人宋应星,他知道的东西也不少。以后就留在这里,你们一个应用,一个研究记录,该是合适的搭档”

在崇祯皇帝的计划里,宋应星应该是适合主持科学实验的人。而这个,正是目前大明匠人说缺失的。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架构,不能只有应用。而匠人的研究,多少有点力有不逮。不管如何,还是要靠明理的读书人才成

他在想着,宋应星却也懵了:“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留在这里了”

1156 科技清吏司

虽然宋应星心中有这样的疑惑,不过此时看到了他要拜访的正主,还听到说做出了什么热气球,不管是听,还是看,从徐正明这边反馈回来的信息,好像这热气球都是了不得的大事,这就把他的心思全都勾了过去,心中那疑惑自然就抛开不管了。

徐正明兴高采烈地迎着崇祯皇帝走往庄园,叽叽喳喳地一路说个不停,描绘着他做热气球所获得的经验。在他们的身边,除了贵妃和护卫之外,就只有宋应星一个人了。他也被谈话内容所吸引,竖着耳朵在听,不时往自己的本子上随手记上一笔。

至于其他从庄子里迎出来的那些人,跑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路,而后又跟在队伍的最后面,压低着声音嘀嘀咕咕地说着徐庄主年龄的问题。

反正这走向庄园的这条路,一反以前,非常地热闹。

走到一半时,徐正明的老婆孩子也赶到了,又是一阵客套,非要跪着磕头。那执拗起来就有当初徐正明非要拜师的影子。理由连珠炮似地说,什么他们一家的恩人,什么师傅如父,什么他家的救苦救难菩萨啊,让崇祯皇帝没一点办法,让田贵妃掩嘴笑个不停,最后只有成全了他们的意思。

进入庄园,徐正明直接带崇祯皇帝去他的试验场。这个时候,锦衣卫就开始警戒了,所有不相关的人,一律挡在了外面。当然了,没有挡宋应星,这让他很是高兴。

他们所去的,是一个很大的院子,在这院子中,原本应该是有假山池塘之类,是个观赏性的大院子。不过如今都已经被改造过了。甚至有一半地方还搭上了棚子,有各种小作坊,似乎是互相要配合的。

宋应星带着一些好奇,打量着这个大院子里的一切。最主要的东西,好像就是中间架在那里的一大块布,底下还系着一个大篓子,好像还有特别的东西

宋应星走南闯北多了,自认为要论见识,也是大明文人中少有的了。可是他就纳闷了,这地上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刚才听了一路,感觉也有点神神道道地,又是什么浮力,又是飞天什么的,听得不是很懂。这让徐木匠这么兴高采烈,献宝般向他师傅说得东西,竟然还不是木匠的东西,难道他半路拜师,拜得是裁缝

但好像也不像裁缝啊宋应星有点迷糊了,实在是他们谈的内容,和以前听到的那些匠人所说都不一样。到了后来,宋应星意外地发现,徐木匠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什么书,翻开书在和那年轻人讨论。当然了,基本上是他在问,年轻人在解答。从他这个旁观者的角度看,着年轻人似乎学富五车,基本上,就没有他所不懂的内容,徐木匠只要一问,他都能随口回答。

听着新奇的讨论内容,边上的宋应星感觉隐隐有点熟悉。忽然之间,他终于想起来了。于是,他连忙招呼过已经有点拘束,站在边上的书童,从他背上拿出那套科学技术知识丛书,迅速找到一本翻了下,果然,和这物理方面的学问有关联。

这一下,宋应星就更好奇了。原本的时候,他以为这个年轻人也是和那些食古不化的读书人一样,后来误会虽然有点解开了,可他还是没想到,这位年轻人在这科学技术方面,竟然是如此精通自己还只是通读一遍,对于其中还有不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