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8 章(1 / 1)

崇祯聊天群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可是,出城打个胜仗,他一点把握都没有,也只能依靠城墙被动防守了。

所幸的是,这支明军似乎是求稳为主,各兵种之间互相配合,并不贪功冒进。除了明军夜不收活跃之外,其他明军就犹如一块铁板,就在盛京西门这边停下扎营。可以说,明军做得非常稳,所扎营盘能攻能守,不给城内敌人任何机会。不过如此一来,也花费了不少时间,眼看着日落西山,已是傍晚时间,明军不可能再攻城,多尔衮才松了口气,不过依旧脸色严肃地回宫去了。

这一夜,明军果然没有攻城,可就明军驻扎在城外,无形中就给了盛京城非常大地压力。

多尔衮和多铎等人更是没敢睡觉,一直在商议对策。

“陛下,粮食看来是没指望了,要不烧了吧”多铎黑着脸建议道。

明军就在这边决定提前收割粮食的时候全军出动,一下就把计划打乱了,让人非常地恼火。

多尔衮很是心疼,揉着脑门道:“要是没有这些粮食,我们大清就算打赢了明军,又如何挨过这个冬天”

“陛下,要不要不趁明军没有围城,我们赶紧撤了吧”阿济格有点底气不足地建议道,“要是明军开始围城的话,我们怕是没机会了。陛下不知道,明军的火器非常地厉害。臣当初在镇江堡,是亲眼所见,不小点火,那一排排地铅弹打着,就像下雨一样,能封锁城门,压根就冲不出去的。还有,臣看城外明军还有车营,肯定带了不少红夷大炮,盛京光挨打不能还手,迟早要被攻破的”

他说得这些,多尔衮等人自然也见到了。只是,他是尝过燧发枪阵的威力,知道比以前明军的火绳枪威力更大。在他这么说了之后,多铎竟然难得地没有反对,面对城外的明军,再次露出了惊容。

按多尔衮的计划,是明军还在仁川休整,这样自己这边抢收了粮食。有了粮食,就有了底气,守城的士气也足,说不定就能找机会拖垮明军,毕竟明军的后勤肯定也不容易,久战不下,士气也不会多高,而大清这边,则是背水一战,搞不好还能赢了的。

可偏偏这支明军,突然结束了休整,又开始来攻打盛京了。城里压根就没有多少粮食,而没有粮食,是不可能守住城的。

对于他来说,要是能稳住盛京的局势,他自然不会想着背井离乡,再往东逃的。可如今,形势严峻,他就不得不考虑了。

正在这时候,忽然外面传来喧哗声,而后就见到有亲卫上来禀告说:“陛下,城北抓到了试图向城外明军联系的朝鲜贱人。”

这消息,让多尔衮等人都很是愤怒,把人带上来一问,查出一份血书。还真是,竟然有好些个朝鲜籍的臣子,私下向明军表忠心,回顾和明国的友好历史,说他们是被逼的,就等着天朝上国派兵来解救他们,他们愿意为内应,和明军里应外合什么的

“陛下,臣弟就知道这些朝鲜猪,没几个是忠心的要说,大战在即,城里不能不稳,把他们都杀了来得干净。”多铎愤怒了,对于城外的明军他不敢说什么,可对于这些朝鲜猪,他是咆哮了起来。

多尔衮的脸色很是难看,看着血书上的名字,似乎楞了好长一会时间后才道:“光靠我们大清,又如何能持久各种杂事,还是要朝鲜人来做的。所幸的一点,你们看看,这名单上的朝鲜官吏并不多,这就说明,朕之前的封赏,确实还是能稳住一批人心”

他正说着,却见外面又传来动静,打脸的是,这一次,在城南那边也发现了有试图联系城外明军的朝鲜人,同样搜出了一份血书,和之前那个大同小异,都是临阵想着投靠明军的。

这一下,多尔衮的脸色实在有点难看了,两份血书加起来,那这有异心地朝鲜官员就有点多了。多铎再次喊打喊杀,这让多尔衮陷入了沉思,显然是在考虑了。

让人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城东方向,竟然也抓到了做着相同事情的朝鲜人。这一下,多尔衮也发怒咆哮了:“朕对他们不薄,没想到这群朝鲜人,全都是无胆之辈,还是喂不熟的白眼狼,面对危境,不思同舟共济,不思精诚团结,却只想着怕死投敌,看来是朕平日太仁慈了”

说着这话,多尔衮的眼神无比阴冷。他看向多铎和阿济格,一下有了决断,同时也是杀气腾腾

夜幕之下,多尔衮等人,纷纷动了起来,调兵遣将,没过多久,盛京城内,就起了很大的喧哗声。

城外的明军,顿时高度戒备,防备满清偷营,至少曹变蛟的将令是这么传下去的。任何城里的动静,都以不变应万变,一切等天亮再说。这个命令,可以说是稳重之举,其他人也没多说什么。

几乎是闹腾了一夜,天终于亮了。

1093 朝鲜定也

王宫外面的广场,插在周围的火把,虽然已经熄灭,但余烟缭绕,广场上,血流成河,大半个广场上,都堆满了尸体。人头则堆在宫门处,一个个首级,长长地一大排,惊恐地表情,凝固在脸上,睁着双眼,就看着走进宫门的一群朝鲜籍官员。

这些朝鲜籍官员,一开始还能看看熟悉的脸,可看到后来,根本就不敢再看了,走路时候,那腿都是在抖着的。心中的恐惧,真是到了一个极点。

唯独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吴达济,看着那一个个人头,他心中不知道有多畅快。想当年,让你们背叛仁祖,让你们投靠建虏,现在好了吧,落得如此下场,真是活该

走在尸山血海之中,甚至脚下都是血水,直到这时候,这些朝鲜籍的官员终于记起来了,他们这个主子,乃是杀人不眨眼的蛮夷。惹毛了,就是全家老小一起被屠的下场这样的事情,对于这些蛮夷来说,乃是家常便饭只有顺着这些蛮夷,才能乞求活命。相比来说,就算是惹了城外的明军,那乃是天兵,断然不会这么野蛮。

想明白了这点,这些朝鲜籍官员心中便有了决定,再不敢搞什么小心思,要尽量伺候好这个主子才行。城外的明军,要是没本事攻进城来,那就没问题;要是有本事攻进城来的,到时候直接投降,相信明军也干不出屠城的事情来。

他们的这种想法,正是多尔衮举了屠刀,告诉这些奴才的一个道理。此时的他,就站在殿门口的台阶上,俯视着庭院中跪着的大批人头,厉声喝道:“敢有异心者,外面的那些人就是下场”

没人敢直视他,只是低着头,默默地听着。多尔衮见此,冷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