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不错的原因,便转身对神一魁说道:“没见那些偏厢车么临阵组成车阵,骑军如何能直接冲击炮兵阵地为将者,当多读书,多看书,知晓兵书,通战法。不要看到燧发枪的射速慢了点,就以为可以击败了人,要多动点脑子”
总督大人发话,而且所说乃是实情,偏厢车组成的防御阵线就很容易拦住骑军的冲锋,神一魁无话可说,也不敢顶嘴,只好连声称是。
这个时候,站在前面的崇祯皇帝也听到了对话,他心情也不错,战事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于是,他转过身,看着神一魁说道:“燧发枪的射速是慢,且不说三段射能弥补这个缺点。朕也可以告诉你,军器局那边,已经在研制能连续发射的燧发枪了。而且朕可以明确告诉你,连续发射的燧发枪,肯定能研制成功。等以后,火炮发射都不再是铁弹,而是开花弹,落地才爆炸,铅子四下激射;连续发射的燧发枪也会有,配备军队,你可以想想,远有火炮,近有连续发射的火枪,射程比你见到的更远,骑军能有机会么“
说到这里,他兴致来了,便又补充道:“对了,还会有铁甲堡垒,火炮和连续发射的火枪都能在里面配置,而后这个铁甲堡垒底下有轮子,能自己走。这种战争武器,进可攻,退可守,骑军能冲得动否”
崇祯皇帝在滔滔不绝地讲着,听众却已经呆住了。哪怕是多读书,多看书,知晓兵书,通战法的洪承畴,也同样听呆了。皇上所说的话,一开始还能理解一点,可听到后来,那真得是听得瞠目结舌了。要是大明真有了这样的武器,那岂不是无敌于天下
他们正发呆着时,忽然一个声音响起,带着质疑和不信,带着少年特有的变音:“陛下,这不可能这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武器呢”
众人闻声看去,却见是一名少年军卒。不认识的,第一个念头便是这少年好大的胆子而认识的,则心中摇头,这性子怎么还是这么直,也不知道改改
边上的海兰珠也是有点好奇,之前的时候,她确实看到过这少年将士和皇上还有说过话。可没想到,他竟然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质疑皇帝的话,这胆子,也太大了点
然而,崇祯皇帝本人却一点都不以为意,对于李定国,且不说他之前所立的功劳,就是以他原本历史上的英雄事迹,也肯定会对他多一些耐心和细心。
就见崇祯皇帝笑了下后,看着李定国说道:“其他人可能看不到,不过你年纪还小。朕相信你看到这种武器的出世,还是有可能的未来,很精彩,科技的力量,是你们所想不到的。且看着吧,大明很快就将有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科技的进步。现在不懂没关系,且看着便是”
听着皇上非常自信地在描述未来,皇帝的身份说出这些话来,周围听到的这些人,不由得将信将疑,对于未来,不由得更加好奇。皇上口中那个所谓的科技的力量,真有那么强大
“轰轰轰”
红夷大炮的轰鸣声还在继续,激射而出的铁弹砸中城墙,“哗啦啦”地倒了一片。这声音,震耳欲聋,这气势,惊天动地;而在城外,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将士,都很轻松,仿佛眼前正在进行的战事,不是明清的决战,不是灭国之战,而是郊外打猎而已。
可在城内的满清军卒,他们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每一次巨大的开炮声响起,他们的心就震得颤动了一下。此时的虎皮驿城内,因为尘土飞扬,弥漫在城内,几乎遮蔽了阳光。整个城内,几乎是到了末日一般。
满清军卒们,都躲在角落里,卷缩着身子,掩着耳朵,心中不停地祷告,希望城外的炮声快点停止。哪怕是要他们现在去死,去和明军拼死厮杀,他们也毫不在乎。他们只有一个要求,这该死的炮击,快点停下。
虎皮驿本身就不大,皇太极领着两万多兵卒进驻之后,城内满满地都是人。偶尔有铁蛋越过城墙,落入城内的时候,砸破的房屋,都能埋掉一些人,或者是犹如踩了兔窝,一下从里面蹿出好多“兔子”来。
红夷大炮的持续轰击,而满清却丝毫没有还手之力,这给满清军卒士气的打击是很沉重的。
皇太极躲在城北,任由内侍给他包扎耳朵的伤势不管,或者是耳朵上的伤势刺激了他,此时的他,已经缓过神来,枭雄的本质,又显露出来。无需代善来骂,他就在盘算着绝境反击。
他这样的人,不是死到临头,绝不放弃,这才是真正的他
“明军的火炮不能持续开炮,到如今已是差不多,传旨,各部往城南集结,把攻进来的明军给朕杀了”
“楯车呢,楯车上加长枪,反击明军,堵住缺口,坚持到天黑”
“”
一份份的旨意吩咐下去,这让代善很是欣慰。济尔哈朗也同样,心中佩服皇太极的同时,也上前奏道:“陛下,明军第一波的攻势肯定很猛,微臣亲去城南督战”
济尔哈朗南征北战,几乎没有败绩,为人稳重,做事稳当,是大清诸多王公贝勒中最受皇太极看重,完全称得上是左膀右臂之人。济尔哈朗自己请战,要去城南督战。这让皇太极很欣慰,点点头说道:“城南危险,自己小心”
“陛下放心”济尔哈朗脸色严肃地回奏道,“陛下也要小心,千万不能再去城头涉险了。无论如何,微臣都会坚持到天黑。”
说到这里,他看了眼代善,而后又补充道:“明军并没有修筑围城工事,微臣相信,只要坚持到晚上,我大清还是有机会的”
代善一听,眼睛一亮,立刻附议道:“陛下,此事当立刻传下去,让我大清军卒也知道这点,如此这仗就好打多了”
皇太极自然也知道,明军如此猛烈地炮击,肯定击溃了很多大清军卒的士气。没有士气,这仗就没法打。因此,他立刻点头,下旨道:“鳌拜何在”
这话一说出口之后,他才忽然想起,鳌拜已经死了,就在城头上,被明军一枪打破了后脑勺,就死在自己的眼前。自己的这个心腹,这个用惯了的人,已经没了。这么想着,他不由得有点黯然。
不过他很快又重新振作了起来,另外叫人把这事传下去,传遍全城。
而后,他又亲自送济尔哈朗到了屋外,掩着口鼻,看了眼城南方向的一片狼藉,便再次叮嘱道:“卿乃大清之柱石,朕万万不能少了卿。一切小心,等晚上我们一起想办法”
皇太极的关切,济尔哈朗郑重地点点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会跟随陛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