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这位“安徽按察使潘大人”是胡英凡的老熟人了。几年前,作为鼎字营主官,潘鼎新率领他的手下跟随李鸿章自宁波南下,要“偷袭”温州。
当时解放军集中了浙闽主力,埋伏在台州与温州之间,打算偷袭一把欲“偷袭温州”的淮军,将他们全歼在浙东群山中。
只是淮军到了台州后,不知是李鸿章哪路埋在地下的祖宗通风报信,李鸿章没再南下,而是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台州,自己率领淮军主力悄悄北撤了。李鸿章这么一撤,潜伏在阵地上的解放军自然失去了埋伏的意义,于是一场伏击战变成了追击战。
战斗没什么悬念,李鸿章让自己携带的大量火炮拖慢了脚步,结果被解放军各部追上,一场撕杀后,李鸿章的淮军与士迪佛立率领的常胜军活着溜回上海的没有几个,大多数不是被打死,就是成了解放军的俘虏,乖乖进了战俘营。
从后来形成的包围圈中逃离的除了李鸿章和士迪佛立,还有一个重要将领就是潘鼎新。据俘虏交代,李鸿章与士迪佛立能幸运地逃出去,与潘鼎新很有关系。
自然很有关系,当时胡英凡还在林建华的荣誉第一师二团四营担任营长。他的营在围歼淮军战斗中击毙了淮军的周盛传,重伤郭松林。郭松林后来在后方医院因为不肯配合治疗而死。
为了这事情,杨沪生还狠剋了一顿胡英凡,差点将胡英凡的营长职务都给撤了,这事可是胡英凡记忆中永远的痛。在经历过教训后,胡英凡冲的更猛了,他要在战斗中找回自己丢失的面子。
机会来的是如此迅速,很快,解放军将散了羊的淮军与常胜军兜住,将他们全歼在宁海境内。小心避免将敌方高级将领打死的胡英凡在战斗中,抓到了一条大鱼——李鸿章让胡英凡手下战士抓获,只是胡英凡还没来得及向上报喜,比天王老子还大的突击队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不光将李鸿章给抢走,还痛殴了一顿阻止他们抢人的四营战士。
胡英凡听说自己抓的俘虏被人抢走,而且自己的战士也被人家打了,不由勃然大怒,挽起袖子就要找抢人者讨还颜面。可胡英凡还没找到肇事者,肇事者的顶头上司卢秋生倒先气冲冲找到胡英凡头上来了。
很简单,胡英凡抓的李鸿章是个假货,而抢了假货的卢秋生手下顾不得分辨,就那么大嗓门嚷嚷着“突击队抓了李鸿章”,把俘虏带到杨沪生面前。
熟悉李鸿章的黄翼升正跟着杨沪生,一见之下那还不明白?于是“误抓”假货的卢秋生挨了杨沪生一通好训,诺诺下,卢秋生不敢冲杨沪生发火,却将一团火发到先抓了假货的胡英凡头上。
知道了经过,胡英凡不由得有些暗自庆幸,幸好送上去的是不可一世的突击队,而不是自己,不然原本在首长那里没什么好印象的自己,这次不更撞上霉头了?
庆幸之余,胡英凡也有些遗憾,如果李鸿章没有化装,安排一个假货蒙蔽解放军,搞不好自己真抓了李鸿章也说不定。更让胡英凡觉得遗憾的是,他总觉得化了装的李鸿章是从自己这里潜逃出去的,换句话讲:李鸿章大有可能是从自己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走了出去。
气恼自己抓了个假货,让胡英凡迁怒帮助李鸿章化装潜逃的人。那么多俘虏,要查什么事情并非很困难的事情,没几天,胡英凡就得知自己没有抓到李鸿章,全是因为淮军中有一个叫潘鼎新的家伙给李鸿章出了化装潜逃的馊主意。
今日得知潘鼎新就躲在六安州内,胡英凡自然是怦然心动,强烈的报复心理让他有一种全歼潘鼎新的欲望。
从俘虏口中,胡英凡得知六安州只有三千淮军士兵,还有两千刚刚收编的地方团练,合起来不过五千之数。而他胡英凡现在身边就有九千人马,若加上后继部队,他能动用攻城的部队足有一万多。兵力上模范第三师拥有绝对优势。
至于武器,模范军一直是解放军新式装备最优先补给的军队,他的模范第三师光师属后膛火炮就有十八门,每个团还配备了一个迫击炮连、一个多管机枪连。这些装备是淮军根本没有的。
根据战斗经验,淮军现在主要装备前装滑膛抢,而解放军一般部队是前装步枪与后装步枪混装,最先进的六二二式步枪只有小部分列装,而六二二式步枪却是模范军的制式标准配备。火力上淮军更是无法与模范军比。
再加上解放军是百战长胜之师,淮军却“屡败屡战”,一个斗志高昂,如清晨喷薄而出的太阳。一个士气低落,如快要落下西山的夕阳。
拥有如此巨大优势,胡英凡觉得在行进中夺取六安州,消灭这五千清军,活捉反动头子潘鼎新并不是什么难事。他胡英凡只要动动小指头,潘鼎新的那些军队就要灰飞烟灭。胡英凡很容易就做出了打的决定。
按照胡英凡想法,他也不能不打。六安州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山丘,一路北进可以利用山林隐蔽自己意图。而北部为平原,大部队再怎么隐蔽,浩浩荡荡从平原上过去,想不留下痕迹,是根本办不到的。
况且从六安州至凤阳三百多里路,沿途河流众多,携带火炮一条条河渡过去,要花多少时间?绕过六安州,等于在身后留下后患,五千清兵大可阻断模范第三师的补给线。
拥有全火器的军队,战斗力强是强悍了,可要发挥这些火器威力,保证充裕的弹药补给十分重要,模范军对后勤方面依赖比其他军队大了不知多少。胡英凡可不希望打了半天,结果发现自己陷入弹尽粮绝之境。
天黑后,模范第三师按照胡英凡的命令朝六安州围拢过去,部队还没全部到位,对清军十分蔑视的胡英凡就下令攻城——连英法联军都不在话下,小小的淮军又算得了什么?
按照胡英凡想法,只要围三阙一,已成惊弓之鸟的淮军必然从自己有意留出来东面缺口逃出城,朝庐州狂奔。到时候他部署在东面的伏兵就可以尽起,将赶出来之敌全部消灭。
可战斗一打响,西、南、北三方枪一响,迫击炮一轰,城里的淮军并没有从东门逃窜而出,而是就在城墙上拼命抵抗攻城部队。胡英凡的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