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但现在,除了中国,其他所有的国家都沦为废墟,地球上只有一个人种,一种声音,一个领袖。
“地球太小了,我们要征服宇宙!”
二零三零年,月球的太空港出入口缓缓打开,无数太空军舰离开港口,飞向浩瀚的宇宙,他们,踏上了寻求宇宙友谊——如果不服从,那就毁灭——的征途。
--(本卷结束)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h u 9 9 . c o m--
海上力量纵览
1.十九世纪末期的竞争
AnoverviewaboutSeapowersduringthis100years
发布近100年海上力量纵览
发布原著者:赫伯特-W-威尔逊:《海军联盟期刊》v.17,no.4,1912.4.
发布译者:好龙公
发布***
发布编者按:本文由一位驻外海军高级军官所翻译的,在此我们不介绍他的实际身份。本刊发表这篇文章并保留了原作者的一些不适当的用词,只是为了给读者借鉴与参考,并不代表本刊同意文章中的观点或证实文章中的论据,敬请读者诸君留意。本刊所载部分仅限于原文的最后几节,19世纪中叶以前的几节由于论述者很多,因此不再赘述——青岛,《海权》编辑部,1913年6月
发布***
发布这里还依稀可以辨出一段文字,并不像是印刷、印玺或者书写而成:
发布鉴于此乃发生于并行世界之历史,仅限于处级以上并有副教授以上身份之时空研究人员阅读,阅读时必须向本局详细登记有关信息,呈递介绍信和身份证。严禁抄录、复写、外带,更不允许将所阅情报外流,违者严处。
发布同时提醒阅览者,请勿与您所处在之时空混淆,因时空混淆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均由阅览者个人承担——时空管理局史政科
发布*********
发布在19世纪后半,大英帝国统治着全球海洋霸权。但是,随着新技术和新发明的不断出现,皇家海军的某艘战舰往往尚未下水便已严重过时了。其根源就在于英国当时所推行的所谓“双强标准”的海军政策,即确保在任何情况下皇家海军战舰数量与任意两支外国海军的总和保持均等。在这种政策的驱使下,皇家海军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速度来建造新舰,至于即使吸收最新科技的问题,则根本没有精力顾及。
发布随着新生中国的迅速崛起,在1887年,英国不得不对“双强标准”的政策加以修改,并颁布了新的《海军防御法案》,要求皇家海军必须具备与世界第2和第3位海军力量一决高低的能力。[注1.马汉,A.T.:《海权的影响与远东崛起的关系”号。
发布R级战列舰排水量14150吨,舰员编制712人,最大航速16.5节、续航力4720海里,装备有4门13.5英吋口径主炮,分别配置在2座双联装露天炮台之上,同时还装备10门6英吋副炮、16门16磅火炮以及7具18英才鱼雷发射管。其炮台看似露天,但是装填炮弹的水兵还是在炮后装甲室内作业,此举大大减轻了自身重量,且提高了其干舷,使它们要比同时代任意一艘战列舰都要快。而原本作为该级第8艘的“胡德”号战列舰却依然将主炮配置在筒形炮塔之内,因此,“胡德”号的远洋能力就大为减弱,成为一艘失败的舰艇。因此,R级战舰可谓近代海军舰艇的开端,她们与日后发展为装甲巡洋舰的一系列大型防护巡洋舰等主要舰艇一道,驻防直布罗陀、马耳他或者亚历山大等,旨在巡弋地中海,守卫这条大英帝国的生命航线。
发布进入了19世纪90年代,皇家海军又将“君权”级的后继舰摆上了船台,这就是1890到1891年间建成的“尊严”级战列舰,这级出色的战列舰共建成了9艘之多,它们几乎可以成为了世界各国战列舰设计方案的—个样板:排水量15129吨,装备4门12英吋主炮、12门6英吋副炮、16门3英吋和12门47毫米火炮,另外还装备5具18英吋口径鱼雷发射管。
发布如果说R级舰的出现,标志着近代主力舰的问世,而“尊严”级战列舰则是其成熟的象征,到中国海军的“轩辕”号舰问世为止,这种设计样式几乎可以在世界各国找到影子,虽然中国始终提出异议,日后英国人将这些军舰称为“前无畏舰”。截至1902年,英国皇家海军总共建成36艘这样的“前无畏舰”,其中还有“爱德华七世”级8艘装备了9.2英吋中间炮,她们又被称为“准无畏舰”。这些军舰作为舰队的主力一直服役了多年。
发布***
发布法国是英国长年以来的主要海上对手,然而大革命让法国海军遭到了几乎致命的一击。到了19世纪下半叶之时,由于政局动荡不安,总理更迭频繁,国家政策朝三暮四,再建海军的雄心壮志也几次三番遭到挫折。而普法战争的惨败以及其后绵绵无期的政界扯皮,财政上更加雪上加霜。以迪拜-德-罗姆”级等等也难以支撑起法国海军的架子,到上世纪末期,法国海军舰队早已远远落后,在公海上可谓沦落成为一支无关紧要的力量。
发布***
发布此时,却出现了一支力量迅速地取代被釜底抽薪了的法国海军而成了英国人的主要对手。年轻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个马汉海权理论的崇拜者,他认为为了取得世界帝国的位置,必须拥有一支可以和英国海军抗衡的舰队。而当时的海军大臣霍尔曼,Nr.2,29-38页]
发布在1889到1902年期间,提尔皮茨共下令建造了20艘战列舰,其中第一批“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对于提尔反茨而言,他这样做的理由非常简单,既然德国正日益成为一个工业大国,拥有一支和自身经济实力相称的大海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是有关国家威严和声望的头等大事,至于这一做法是否会引起新一轮海军军备竞赛、这个却是无关紧要的。
发布相反,提尔皮茨却认为,要挫败英国的海上霸权,可以通过大力扩展海军势力,不断地向英国施加压力,迫使力争维护海上霸权的英国投入耗资巨大的造舰竞争,以自己“存在的舰队”不断对英国的威胁和刺激,使英国默认自己的海上地位。[注4.冯-维斯里奥努斯,G.:《德国海上力量,26页]这样的背景下,不列颠只有力保赖以生存的海军,才能维护世界的秩序,因此,英德两国的海军竞赛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令世人瞩目的一幕。
发布***
发布和在北海进行得炽烈无比的英德海军竞赛相呼应,地中海也正在进行着一场小型的海军竞赛,黎萨海战让意大利海军遭到了严重损失。进入了1870年代以后,意大利人建成了几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一跃成了令人瞩目的力量。在1882年,本尼迪克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