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旅,和陆军其他步兵部队不同,其他步兵部队有着固定的团、营、连,在装甲旅下面,取消了团一级编制,而是由几个战车营加上一些后勤维修分队、炮兵分队组成了这个旅。
装甲旅成立后,在试验中暴露了太多问题,第一批装备部队的“熊猫”战车,故障率高的惊人,战车开不了多远就要掉链子,而漆黑的炮塔里狭小的视界,又让里面人无法看清外面动静,加上嘈杂的环境,连战车里的战车兵彼此之间沟通都困难,更谈不上和外面人联络,这样的战车部队,战斗力自然极为有限,军方在视察了装甲旅后,得出的结论是战车只适合帮步兵跨越堑壕,至于对战争其他影响,少的可怜,而使用战车,最合适办法是以小规模战车投入战斗,而不是整个旅投入战场,一个旅上百辆熊猫战车,让他们一起上战场的话,根本谈不上彼此配合,只可能跑的到处都是。
形成这种观点,纵然装甲旅是国父杨沪生提出来的,军方高层也是不会太重视了。装甲旅的编制是保留下来了,却一直没有扩大,从1906年到1912年,中国一直只有一个装甲旅,至于使用上,在历次演习中,就算规模最大的漠北演习,也是将战车以连为规模投入。倒是杨沪生认为未来意义不大的骑兵师,军方很有好感,从建国时的一个骑兵军,一直扩充到拥有三个骑兵军,二十个骑兵师架子。并且在演习中一出动就是一个军,遮天蔽日的,足以将外国观察员惊的目瞪口呆。
改变这种零敲碎打使用战车思想的,是海军陆战队在战车上的运用。
和陆军一样,海军陆战队以前只看中了战车营在战场上的运用,当然,海军陆战队也搞了战车集群,不过这个所谓的集群,和陆军的装甲旅一样,不过是虚有其名而已,在程明海到海军陆战队当顾问之前,海军陆战队从来没有将战车集群投入战斗中的战例,不说集群,就连战车营全部投入战斗也没有过。他们和陆军抱有相似的观点:战车,不过是陆战队支援武器,要说作用,和陆战队里的机枪、火炮没什么区别。
自从程明海到了海军陆战队,在他顾问下,陆战队的战车营在美索不达米亚打出了威风,并且还将战车集群整编成了装甲旅,以旅级规模,参加了美索不达米亚后期作战、罗得岛战役,在历次战役中,这个海军陆战队的装甲旅吸引了军方高层足够多的眼球,作为功劳,陆战队里面不少人会争的头破血流,程明海虽然争不过人家,但他的影响力却不是任何人可以忽略的。
回到陆军的程明海发现几年不见,陆军成立了大批装甲旅:正如中国人所擅长的,当看到什么事情有那么丁点用处后,中国人很喜欢将这类事情发扬光大,看到种棉花收益好,所有的麦地全成了棉田,看到经商有“钱”途,四亿国人四亿商,老板、经理比街道上乱窜的狗还多。看到煤炭利润很高,全民又都去挖煤,结果神州大地到处都是窟窿,一不留神就掉了下去。在军事上同样如此。
拥有了大量装甲部队,自然也就需要专门的管理机构,这也是程明海回到陆军后,马上去了远征军战车装备部当副部长的缘由。
作为战车营长出身的程明海,他对出现这种局面当然是欢欣鼓舞,认为战车的春天到来了。可是下到基层一看,事情远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所谓的装甲旅,不过是将一些战车营搜刮到一起,给他一个旅的番号而已,至于部队训练,还是将战车打散了用来作为辅助步兵进攻。
很明显,军方上层领导头脑中还没摆脱那种认为战车速度慢、行程短、机械性能不可靠、防护力不强、火力太弱、通信保障不畅的观点。按照军方上层领导观点,战车部队不过是用来和步兵同步展开,或者帮助步兵突破具有坚固阵地的防线,接受步兵战术思想的钢铁机器而已,照猫画虎扩充的所谓装甲旅,和以前实验性质第一装甲旅比起来,没有任何进步。
这样的装甲部队当然和程明海期待中的相差太远,为此有着责任感的程明海一再向上级上书,呼吁建设一支不被步兵控制的装甲部队。
在程明海给上级的报告中,鉴于罗得岛经验,战车不应该是步兵的附属品,那种将大批战车集中起来,勇往直前向前进攻,将敌人碾压在履带下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这样战车将成为敌人炮兵绝佳靶子——至于将战车平均分配给各个步兵集团,这种平均主义,对战车部队来说,也是失败的战术。
很明显,战车应该集中使用,战车的装甲总是比步兵的军装来的坚硬厚实,而战车速度就是再受到人们质疑,比起步兵两条腿,那也快了不知多少,至于海军陆战队的貂式战车,那更是连最快的马也赶不上了。火力最薄弱的轻型战车,上面至少拥有一挺机枪,步兵呢?一个步兵可无法拖着机枪来回奔跑。这样说,是为了表明那种对战车的偏见是完全错误的,当然,通信保障一直都是问题,可战车内部乘员喉结通话器和战车之间用于联络的无线电台出现后,这个通信保障问题已经没以前那么严重。这些对集中使用战车创造了条件。
既然有条件集中使用战车,那么就该按照古代运用骑兵方式,运用战车部队。如果说战车相当于古代骑兵,那么装甲部队中应该存在相当于近代龙骑兵。而这种现代龙骑兵,就是乘坐运输车辆的步兵,这些步兵的任务是利用战车冲击效果迅速跟在后面,扩大突破口,占领敌人阵地给后继部队创造条件。失去步兵保护的战车是相当危险的,同样,没有战车配合的步兵也很难突破敌人阵地。
在程明海建议里,步兵,或者是乘坐汽车的步兵,并不适合协同战车作战——在他的建议书里,战车永远是第一位的——装甲部队应该有乘坐装甲保护汽车的步兵。那种生存力很弱的步兵在与战车一起投入纵深进攻时,他们的处境将极为艰难,而装甲汽车可以给他们提供基本保障。至于普通步兵,他们连战车推进速度都跟不上,更是不适合编入战车部队。
建议的最后一再表明战车部队是否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