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58 章(1 / 1)

异时空—中华再起 中华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供报社采用。

浔阳早报的老板虽然钱赚的每天都说“今夜做梦也在笑”,可他却不愿意派人去西方,采访那场炮火翻飞的战争。冠冕堂皇的理由当然是虽然报社舍得在采访新闻上进行投入,可是在后方也能得到的前线资料,就没必要派专人去前面冒着生命危险去采访。而且万一发生什么意外,报社很难向记者家庭给予交代……

老板的理由听起来很有人情味,同样盼望能到战地进行采访的吴伶俐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老板之所以不肯派人去战地,那是因为他舍不得掏差旅费,更害怕万一记者发生不幸,他要给殉职记者家里发抚恤金。

老板当然不肯承认自己心疼金钱,就是打死他,他也说自己是为了记者人身安全着想。大家也只能自我安慰,老板还是体贴职员的好老板。

一九一八年,世界大战局势一天比一天明朗,本来只是拥有制海权的协约国,在中国远征军占领了罗得岛,远在美洲的美利坚合众国出兵欧洲,协约国联军与美军开辟了巴尔干战线——虽然仗打的极为艰苦,按照西方观点,日军第五、第六师团被同盟国军队歼灭了数次,但战线还是开辟了,并且牵制了大量同盟国军队——在俄国名将布鲁希洛夫率领下,俄军于局部开展了反攻战役,谁都看出来战局对同盟国不利,同盟国的失败已经指日可待。这时候,派记者去前线采访战争的事情戏剧性地出现了转机。

事情的转移出现在军方。所有的国家政府时时刻刻都追求着保密,尤其是军事行动,那更是秘密中的秘密,对敌人保守秘密,可以让敌人不知道自己下一步会走到哪里,对国内保守秘密,可以让自己后方不乱了阵脚。

“同盟国那些国家报纸上有太多虚假报道,可以说全是胡说八道,那些假报道蒙蔽了同盟国百姓,他们故意散布对我们不利的东西,挖空心思恐吓威胁本国人民。我们就不同了,我们是对抗敌人释放的谎言,是善意的,一切都为了正义事业。”

为了这个正义事业,采取新闻管制,就是完全必要的。一切新闻都必须经过军队审查、修改后才能发回国内,这可是取得胜利的起码保证。想想看,报纸上整天刊登的都是中国军队在什么地方打了什么败仗,或者是前天死了多少人,昨天死了多少人,今天又死了多少人,可敌人阵地还没有被突破……这样的报道如何让国内那些付出了巨大牺牲的群众感到欢欣鼓舞?要是国内不支持,战争距离失败也就不再遥远了。

新闻管制是必要的,可中国又是民主国家,完全压制新闻自由,这有违权利法案。连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军队都懂得善待记者,给他们采访创造条件,建国五十年,总不能倒退回满清时期。于是在军队认为已经掌握了局势,记者的人身安全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后,在新闻界多次抱怨大多数报社无法去现场采访我们最可爱的战士后,军方终于大发善心,自己掏钱邀请国内各城市主要报社军事记者,把他们组成战地采访团去战地感受“真实的战争”。

浔阳早报的老板很体贴职员,但这不影响他在接到军方邀请函后,在第一时间接受邀请,派出得意记者参加战地采访团——以前杨炎请求了那么多回,老板为了他的安全都没接受,现在老板开了恩,为了浔阳早报在当地龙头老大地位,就让一心想去战地走走的杨炎去看看那边有什么值得报道的新闻吧。

按照军方邀请,每家报社只派一名记者就行了,这个记者必须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兼于一身,笔头子要活络,同时还能拍出战士们饱满的战斗热情,如果报社想多派几个,那也可以,只是必须自己出钱——军队经费都是国民上缴的税收,该花的地方当然要花,但也不能大手大脚浪费。

浔阳早报报社里为了这个记者名额差点争破了头。杨炎有了这么个机会,当然乐得合不拢嘴,屁颠屁颠发封电报,将好消息汇报给率军去了国外的父亲大人。而徐倩与吴伶俐也惦记上这个名额,俩人一个是现役军官妻子,丈夫出国作战,五年没有归家。一个是空军头号王牌未婚妻,未婚夫也在国外,而且名声远扬,可以说是“天下谁人不识君”。徐倩想着到战地采访能和丈夫近些,说不定上天保佑,可以和程明海在炮火中相逢。吴伶俐却相信这个采访团肯定要采访飞行员,飞行员中有谁比“豹子”杜申利更合适当被采访对象?未婚妻采访未婚夫,想想都让他激动不已。

女人上战地采访新闻?徐倩和吴伶俐一提出要求,马上在编辑部掀起了轩然大波,所有男性记者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侮辱:女人去战地?多少总有些顾忌,不说别的,方便问题如何解决?老板的脑袋也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你们女人去?成何体统!不行不行……当然罗,我可不是老封建,你们想想,战场可有多危险?万一有个闪失,我怎么向你们家里交待?”

徐倩和吴伶俐与自己丈夫分离时间太长,一个朝思暮想盼望能和丈夫早日相见,一个担心自己未婚夫名气太大,会不会让其他漂亮姑娘勾走了魂,要亲自过去视察一下才能放心,编辑部里的刁难当然不能阻挡她们想要去战地的决心,相反,那种大男子主义却激起了俩人愤怒。

“国父提倡男女平等,解放战争时候,军队就有了女兵,难道现在还不如当时吗?”想上战地期盼和丈夫见面的徐倩也顾不得老板的面子问题,和吴伶俐一起,嘴皮子跟机枪一样向编辑部所有同仁开火。她们的理由当然很充分,无限忠于国父的她俩,三句话里必然提到国父二字,“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女权运动”、“半边天”……

各种新的、旧的名词从她俩嘴里脱口而出。毕竟是当记者的,说起来一套接着一套,每套都有一顶很大的帽子扣下来,到最后事情变成了反对她们参加采访团,就是反对国父,想想国父刚过世没多少时间,一些人就跳了出来,甘当“跳梁小丑”,这是很让人不齿的行为,他们是过街的老鼠,最后必然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至于背叛国父的思想,也是必须打倒在地,再睬上一万脚……

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