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没仗打他就两手痒痒,浑身不得劲——对民族的极度忧虑,使得乃木纵然人退下来了,一颗心却时刻在关注着世界局势。
作为军人,尤其是担当过高级职务,参加过战争的军人,乃木希典有着旁人所没有的对局势特别的嗅觉,中俄漠北战争还没结束,他就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一场会颠覆世界秩序的战争即将到来了。当时日本国内不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所谓“热血爱国青年”看到中俄战争旷日持久,整日上街游行,要求政府利用这个机会“膺惩东亚中国帝国主义,光复被中国从大日本割裂出去之虾夷地、冲绳”,要“取代中国在亚洲之地位,将列强强加于日本身上之束缚转嫁到邻国”……
这种没有经过大脑的声音当然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可整天有那么一小撮人在马路上“为了日本利益”叽叽喳喳闹事,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更何况这些声音很合那些在废藩改县后实施征兵制、秩禄处分,失去特权的士族胃口。自从政府实施金禄公债后,士族们虽然得到一笔补偿金,可大多数士族只会挥舞武士刀,摆个架势,他们又怎么懂得经营之道?自然是破产的多,小日子过得美满的少了。那些士族又不屑与平民为伍——他们曾经是公务员,作为公务员,自古以来都是能上不能下——人要饿死了,对政府自然大为不满。要是没有宣泄的口子,那些人会将原本已经危机重重的日本带进分崩离析境地。士族喜欢动武,有人说要挑战貌似强大的“中国熊猫”,那些人自然一点就着。
日本政府高层中头脑清醒的大有人在,只是国内糟糕的状况,却让那些头头脑脑一个个忙得焦头烂额,这时候有人提出来吉田松阴的观点,“富国强兵,开拓虾夷,夺取满洲,占领朝鲜,合并南地,然后挫美折欧”,那些人很快想到对外动武是将国内危机转嫁到海外去的最佳办法。日本人都以为日本是神圣的,日本人比其他民族更优越,在内部矛盾不可调和之际,这些认为自己神圣更优越的日本精英们马上想到民心可用,“使亿万人之目光由对内变而为对外”。
直接和中国摊牌,日本精英虽然胆子很大,却还没大到真以为一只蚂蚁能将一头大象绊倒了。中国不好惹,可中国现在正在与俄国开战,这些精英马上就想到虾夷地,他们要光复失地,一雪近半个世纪耻辱了。要开战,军界重臣的意见极为重要,毕竟日本不大,失败不起。
那些国家栋梁偶尔兴起的冒险思想,在听取了海军大臣桦山资纪与陆军军事参议官乃木希典的意见后,很快偃旗息鼓,不光再没有征讨虾夷地的声音,还严惩城市中那些“充满热血的爱国青年”。桦山资纪反对出兵虾夷地并不希奇,在桦山资纪看来,中俄之战是陆战,两国均未动用海军,强大的中国舰队整天就在日本周边游戈,日本就算冒险成功,将陆军送到虾夷地,可弱小的日本海军无法保障制海权——也谈不上保障,就日本那几条天皇勒紧裤腰带省下来的军舰,桦山资纪相信只要一个照面,中国人就能将她们全送进海底喂鲨鱼——没有制海权,登陆虾夷地的陆军不可能取得补给,这样的战争自然有败无胜。
乃木希典却从另外一方面看待问题,在乃木看来,中俄漠北战争,双方均未投入全力,中国有着百万装备良好训练有素军队,真要全部压上去,俄军在漠北兵力虽多,却也逃脱不了碾压成齑粉的命运,之所以战争旷日持久,那是中国人将漠北当成了大练兵场,调动军队分批上去取得战争经验。庞大的中国有着让人胆寒的战争潜力,日本这时候触怒中国,绝对不明智。乃木希典更从中俄战争中,欧洲各国对中俄双方微妙的态度,指出欧洲很快将爆发一场大战,那时侯日本只要看准方向——跟在中国后面——就能比较稳妥地在战后殖民地重新划分中,获取满意的果实。
乃木希典的预言在一九一二年得到了证实,欧洲战争真的爆发了,而中国也很快投身于这场战争。日本一参加战争,乃木希典再也无法在家闲置下去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自认自己还很年轻,大有一番事业可为的乃木希典一再要求再次进入现役,他要到战场上去给天皇陛下效劳。
和高明辉一样,再次重返军营的乃木在战场上实在不怎么顺利。俄国战线,乃木希典见识到德军强大的战斗力,虽然俄国战线发动肉弹攻击,给德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可实力雄厚的德军却让日军没取得过什么象样的胜利。没有太多军功,乃木距离元帅荣誉称号也就遥不可及,军司令官一当就是三年。现在巴尔干这里他的机会终于来了,第五师团的肉弹攻击将奥匈军队与保加利亚人打的狼狈逃窜,乃木都看到元帅的手杖在向他摇晃了,这时候第五师团却陷入了同盟国军重重围困中。
悲惨的命运,让日本人无法再次接受惨重的失败。就算损失极为巨大的俄国战线,日军还从未丢过一个师团,奥保巩与乃木希典当然不愿意这个光荣的记录在巴尔干这里作古,要是这样他们根本无脸回国了。可是乃木希典亲自带领部队发起的猪突攻击,却因为他乃木大将重伤,无功而退。
乃木希典正想着,外面传来军医与一个中国军人的对话声引起了乃木希典的注意。
“少校殿,你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大将,大将醒过来了吗?”
“天皇保佑,大将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了……古庄少佐殿怎么没来?”
帐篷外传来一声长叹,那个中国少校小声很是悲痛说道:“古庄少佐见大将身负重伤,怀着对敌人刻骨仇恨,率领二大队千名官兵向敌人阵地发起进攻,可惜,他们全体……玉碎了。”
少校说的不是“玉碎”——中国人不会使用这种小家子气很重,听起来十分阴郁,一点也没唤醒人蓬勃向上精神的词组,同样意思,在中国话里叫“全部壮烈”——只是那名日本翻译在听到二大队官兵集体战死,很明智地将这个词翻译成了玉碎。
外面传来一声惊呼,很明显,一千多人集体“玉碎”,让那医生一时无法接受,在不自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