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装聋子、哑巴,他要大声疾呼,他要努力改正。一方面,他要把这些事件通报到最上层去,另外一方面,他又把当地驻军头头脑脑训个狗血喷头,认为他们蜕化变质了,不再是人民的贴心人,如何改进?既然发现不公平事情,军队要向当地政府施压,要尽可能的扭转这种制造矛盾做法。
几起事件一处理,杨沪生突然发现,自己虽然退了下来,可说的话却还很顶用,现在这位子对他而言实在不错,只要看不惯的事情,他都能管。而不管是当届的最高领导,还是地方普通基层官员,只要有人告诉他,“杨首长说了……”于是只有雷厉风行执行到底。而他又不用对自己的“建议”承担责任,真要出了什么大篓子,追究起责任来,杨沪生退都退了下来,他现在不过是普通共和国公民,又不是领导干部,你说他能有什么责任?原本心有不甘的杨沪生居然成了幕后太上皇,这种感觉实在很让杨沪生意外,同时,又让杨沪生觉得自己退下来,好处还是很多的。军队听他的话,别人就是想翻天,那也折腾不起什么波浪来。
对杨沪生这种做法,很有意见的人自然存在——“退都退下来了,还管个什么事啊?没的添乱!”有这种想法的大有人在,尤其是让杨沪生惹的鸡飞狗跳的那些地方官员,跟最上面的官员,更是如此埋怨。可杨沪生的威望摆在那里,他要管,要说话,谁又能禁止他?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总不能退下来的杨沪生就失去了言论自由权利。看不惯杨沪生,想要让杨沪生再也不说话,这样人有,可事实证明,他们的行动都是徒劳的,军方严密保护下,谁又能真正动得了杨沪生?
幸好,让杨沪生不满意的事情还不算太多,而杨沪生所到之处,不是穷山就是恶水民利益,是不能在首长理解中的旅游胜地进行的。而且杨沪生自以为很神秘的行程,也让地方头头脑脑摸索出了规律,只要当地驻军首脑突然消失,地方政府肯定要马上给下面百姓打预防针——首长是得罪不起的,可首长不能在这里住一辈子,乱说话的后果,等首长走了,自己想清楚。——杨沪生很满意地看到,祖国山河是那么美好,百姓安居乐业,所经之处,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没有了事情需要烦恼,杨沪生带着何清萍很是悠闲到处逛,前天在拉萨拜拜布达拉宫,和里面的喇嘛探讨一下宇宙存在,昨天跑东海钓鱼岛,把自己打扮成孤舟蓑笠翁,今天在漠北草原天苍苍野茫茫天做被子地当床,明天又赶到海南岛,天之涯海之角,对着何清萍大表一番海枯石烂的爱情宣言。每几年,他还没晃悠够呢,史秉誉有样学样,为了民主传统,不再竞选主席,跑来跟杨沪生会合了。
第三十四章 神秘老者(二)
杨沪生原本还以为史秉誉真的跟自己一样洒脱,喜欢带着老婆孩子看风景——钱是不用顾虑的,像杨沪生、史秉誉这样从高位退下来的,干什么事情他们都不用担心资金问题——谁知道史秉誉说是他不想当摆设了,军队势力大的让他这个总政委、国家主席喘不过气来,既然如此,还不如跑来跟杨沪生一起过把遥控指挥的瘾。
杨沪生当时就汗流浃背,感觉到危机之所在。史秉誉这样说等于指着他杨沪生的鼻子,骂他“干涉朝政”了。军队的势力从哪里来的?还不是因为他杨沪生才得来的?能让军队压政府的,那肯定是军方上层将领,打着他杨沪生的招牌威胁政府了。
历史经验告诉杨沪生,军人干政乃取祸之道。五代十国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后梁之所以取代唐,那是因为朱温是当时最大的诸侯。后唐靠战争消灭后梁后,河东节度使反客为主,灭了后唐,成立后晋。契丹灭后晋,后晋残余势力中,最具实力的刘知远拥兵自重,没有援救当时的开封政权,等后晋灭亡,不多时日后,刘知远在手下劝说下,“勉强”登上皇帝宝座,建立了后汉政权。接着掌握中央禁军的郭威发动兵变,让后汉政权退出历史舞台,建立了后周,等郭威一死,同样的一幕又被赵匡胤演绎了一次,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建宋,赵匡胤因为手握兵权,当上了宋朝的开国皇帝。若非杯酒释兵权,很难说当赵匡胤到地下找他的把兄弟郭威解释篡夺后周政权时,相似一幕会不会再由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再表演一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教训是惨痛的,杨沪生可不希望自己刚刚建立起来的民主政权,因为高级将领的个人野心,再次走了回头路。自从离开权力金字塔塔尖后,杨沪生东奔西走,和各地驻军头头脑脑:绿竹入幽径,青箩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解放战争、反干涉战争中,杨沪生打出了权威,在军队中拥有任何人所无法比拟的威望,军队山头不少,浙江系、江西系、福建系、老太平军系、起义湘军系、倒戈淮军系、海军系、空军系……林林总总,这些山头,很多是杨沪生为了在军队里维护自己权威,有意让他们彼此之间约束,非本山头者,互相看不顺眼,大家又都是杨沪生提拔起来的,在杨沪生面前,不管他是哪个山头的,只有俯首听命的份。就是杨沪生离开了权力中心,军队对杨沪生的忠心,那也是没有二话。对于军队,杨沪生如臂使指,那是说一不二,没有人胆敢违背他的意愿。这样的日子,杨沪生自然过的十分舒心,自我感觉好的不能再好了。
可是,史秉誉提前从高位上退下来,却给杨沪生敲响了警钟。不错,只要杨沪生在世一日,军队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再多的山头,到了杨沪生这里,他们都属于杨沪生一人所建山头。可是等杨沪生死了呢?人总有一死,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作为唯物主义者,杨沪生不相信这世界真有什么神仙,汉武大帝够牛的吧?不照样跑到地下去看赵飞燕表演掌上舞蹈去了?千古一帝秦始皇想要万寿无疆,可皇帝宝座还没坐多少日子,就跑到天庭寻找长生不老药了。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逃脱。
活着的时候,所有的山头在杨沪生眼里都不成问题,这不过是互相制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