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书为奇书网(kxs51.com)的用户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以下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用户上传之内容开始--------------------------------
《异时空—中华再起》
作者:中华杨
具体资料
第一部分 空军资料
1912~19131、战斗机:
鸢I:由成都航空集团出品的单座单发双翼前线战斗机,机长:7.1米机高:3.1米,航程180KM,续航时间2小时,于1912年10月投入现役,为世界上第一种专用战斗机;特点:性能中规中矩,转弯性能左右一致,便于操作,生产简单;缺点:机枪瞄准不便,引擎容易过热。
海冬青I:由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出品的单座单发双翼前线战斗机,机长:7.9米,机高2.8米翼展8.5米,最大起飞重量900KG,同样采用CACA-0002翼型,配备吉林航空动力集团的“台风”I型7缸气冷旋转引擎,引擎后置,额定功率140马力,驱动一具直径为1.96米的2叶木制定距桨,推进式布局。飞机配备2挺7.62机枪。最高时速140KM/H,升限16000英尺,航程180KM,续航时间2小时,于1912年12月投入现役。特点:结构较为坚固,机动性好,机枪操纵方便;缺点:左右转向不一致,操作困难,对飞行员技术要求较高。
2、轰炸机:
金雕I:由成都航空集团出品的双座单发双翼轻型战斗/轰炸机,机长10.2米机高3.4米翼展14.5米,最大起飞重量1500KG,配备一台柳州航空动力集团的“刑天”I型10缸V型液冷引擎,额定功率270马力,最高速度140KM/H,升限20000英尺,最大航程600KM,续航时间6小时。飞机后座配双联7.62机枪1挺,载弹为4枚50KG炸弹。于1913年4月投入现役。特点:航程大,升限高,速度快,操纵方便,有自卫火力;缺点:飞机比较笨重,抗打击能力差,机动性差,无法与敌战斗机进行缠斗。
3、侦察机:
鸿鹄I:由沈阳航空集团出品的单座单发双翼侦察机,机长7.5米机高2.8米翼展12米,最大起飞重量600KG,配备一台吉林航空动力集团的“台风”I型7缸气冷旋转引擎,额定功率140马力。采用CACA-0002A低速高升力翼型。最高速度100KM/H,升限22000英尺,航程240KM,续航时间3小时。特点:结构轻巧,升限高缺点:机身结构脆弱,速度慢,机动能力差,操纵困难,无自卫火力。
同期各国主要机种:
战斗机:
法:HanriotH.D1单座双翼战斗机,长5.85米高2.94米翼展8.7米,最大起飞重量605KG,一台9缸气缸旋转引擎,120马力,最大速度115英里/小时,实用升限20670英尺,续航时间2小时,武器一挺7.62机枪英:德.哈维兰D.H2,单座双翼战斗机,长7.68米高2.91米,翼展8.61米,最大起飞重量653.6KG,一台9缸汽缸旋转引擎,100马力,引擎后置,最大速度15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4000英尺,续航时间2小时45分,武器为1挺7.7路伊斯机枪维克斯F.B.5,双座双翼战斗机,为英国皇家空军第一种专用战斗机,长8.3米,高3.4米,翼展11.1米,最大起飞重量930KG,一台9缸汽缸旋转引擎,100马力,引擎后置,最大速度113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0000英尺,续航时间4小时,武器为2挺7.7路伊斯机枪德:福克EIII,单座单翼战斗机,长7.2米高2.4米,翼展9.5米,最大起飞重量610KG,一台9缸气缸旋转引擎,100马力,最大速度14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1500英尺,续航时间1小时,武器为1挺7.92同步机枪战斗/轰炸机:无相应机型侦察机:德:AviatikB.I,双座双翼侦察机,机长7.97米,机高3.3米翼展13.97米最大起飞重量1088KG,一台6缸液冷直列引擎,功率100马力,最大速度100公里/小时,升限18000英尺,续航时间4小时法:CaudronG.4,双座双发双翼轰炸/侦察机,机长7.16米,机高2.6米,翼展17.2.米,最大起飞重量1330KG,2台9缸汽缸旋转引擎,100马力,最大速度132公里/小时,升限15000英尺,续航时间3小时,一挺7.62机枪,可带113KG炸弹.
第二部分 1912型轻机枪小传
1890年西班牙战争期间,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最基层伴随机枪火力,是靠排属水冷机枪班来实现的。在战争中,这一配置缺乏灵活性、占用编制的缺点充分暴露出来,特别是水冷机枪笨重、只能用三角架射击的缺点深受垢病。为此,战争结束后,海军装备部于1891年正式提出了“轻便型步兵伴随机枪火力计划”,行军时无需分解携带;③结构紧凑可靠,维护保养方便,万发故障率低于5%;④不低于水冷机枪的火力。
因海军拨款及时,该计划迅速于1891年下半年,由国家研究院轻武器分院第一研究所组织实施。这也是建国后第一个由海军提出并拨款的轻武器发展计划,实为空前之举。然而计划的推进却并不顺利:从1892年至1910年,十八年间设计了多达二十四种样枪,无一达到海军提出的设计指标。到最后一款样枪,问题集中在苛刻的战斗质量限制和对火力的要求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无论是水冷还是风冷甚至油冷,任何一种枪管冷却手段都无法在满足战斗质量限制的情况下,同时保证机枪的火力密度;试验中屡屡发生因枪管过热扭曲而造成的滞弹、枪弹自燃和炸膛等事故。
更为出人意料的是,轻机枪计划面临的重重困难,竟然在议会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波:陆军派议员猛烈抨击海军管理不善、浪费国家拨款,坚决要求停止该项目、并追究有关负责人的渎职责任,甚至有传言说某些议员提请军、地最高司法机关介入,调查项目进行中是否存在腐败行为……一时间,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味。而从一开始就不断对轻机枪计划大加抨击的陆军装备部,此时却出人意料地保持着沉默——这并不是他们在发扬骑士风度,《国闻报》对此有一针见血的评论:“对轻机枪计划面临的各种指责……陆军装备部的将军们觉得,自己只需要冷笑旁观就足够了……”。
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海军和研究院几经磋商,最终达成妥协:①战斗质量的限制上调至12kg;②火力方面要满足以短点射为主、必要时辅以长点射的使用要求。而研究院方面也请出了年逾花甲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三次“五·一”劳动勋章获得者斯潘塞先生担任总师,领导新样枪的设计。斯潘塞先生参考了当年杨、史二位国父带来的自动步枪的结构,决定采用导气式自动机构、枪机偏转闭锁、弹匣供弹结构,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开膛待击原理,辅以枪管散热片,解决了枪管过热和枪弹自燃的问题。经过苛刻的可靠性试验和一系列的改进,第十五款样枪终于在1912年初定型,被命名为“1912年式轻型机关枪”并大规模装备海军陆战队。
该枪全枪长1180mm,战斗质量11.3kg,20发直弹匣供弹,弹匣插在机匣正上方,抛壳窗在机匣底部,导气管位于枪管下方,枪管用赣州特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