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兄弟情深(1 / 1)

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 醉死梦生 7047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八十五章兄弟情深

转眼又是一年,秋风送爽,关外辽东的大地上处处稻浪翻滚,沉甸甸的玉米、稠密的大豆、火红的高梁,到处都弥漫着成熟粮果的香气。辽东百姓看着自己田里的庄稼高兴的合不拢嘴,加上辽东赋税甚轻,只有二十税一,这让百姓们再也不需担忧冬天无粮可吃,大家终于可以过上一个安稳的冬季。在义州城外金黄的田野中,一队人马正行在乡间的小路上,为首之人穿着一身劲装,身边是几名普通百姓打扮的农夫,后面跟着几名一身盔甲的武士牵着几匹高头大马随行。一行十余人,走走停停。为首之人不时下到田间,摘取一个豆荚,或是采下一个稻穗,与身边农夫议论着今年的收成。这时突然有一匹快马飞奔赶上到这行人,马上骑士跳下马来,几步跑到为首之人面前,跪倒在地,道:“启禀王爷,吴宇将军已经率军回城,正在府中等侯。”

“噢!吴宇回来了?好,来人,备马回府!”跟在后的随从忙牵过马来,为首之人翻身上马,临走还不忘与几名老乡道:“我今日有要事在身,待有瑕之时再与诸位详谈!”说完打马向着来路疾驰而去。

几名农夫站在原地目瞪口呆,他们知道在辽东能被称为王爷的唯有辽东王吴三桂。可没想到一早偶遇的这人便是辽东王。其中一人猛的一拍大脚,懊恼的道:“俺真是老糊涂了,竟然敢与辽东王争执!

俺……俺……“

另一名农夫一拍这人肩膀道:“行了,老王,你就不要后悔了,能与辽东王争论,想来你也是咱辽东百姓第一人。以后你可有的吹了!”老王一想也对,转怒为喜,道:“那是,等再过上十几二十年,俺便与俺的孙子说,当年你爷爷我可是曾经与辽东王说过话。他还曾亲口叫过俺大叔哩!老孙,你也不错啊,刚才王爷还夸你有几分才学呢!”

老孙了听此话,也是眉开眼笑,道“行了,老王你就别吹了。都说咱们辽东王关心百姓,平易近人,今日一看果然不假,竟能与咱们这些老农一起呆了一上午。只讨论这田间小事。咱辽东百姓能有这样一位明主。也不知是几世修来的福气,若是王爷将来真能登上大宝,那才是全天下人的福气!”这时其中一名年纪略轻的农夫,小声问道:“刚才那人便是辽东王吴三桂?咱们刚才跟他说话不曾恭敬。老王甚至还几次反驳于他,你们就不怕他怪罪于你们,竟还有心情在此说笑?”

老孙回头看了一眼说话之人,与老王等人哈哈大笑,道:“小张。你刚从大明来辽东不久,还不了解咱们辽东,只要你有理,你甚至可以到县衙门口骂娘,而他们不但不会降罪,还会将你当上宾相待,不过若是无理取闹,别说县衙不答应,就是咱也不答应!““别说了,王爷已经走远了!”老王叫道。说着他便跪倒于地,恭恭敬敬地向着吴三桂远去的背影,磕了三个头,嘴里还念道着:“王爷你便是咱辽东百姓的明主,希望王爷你长命百岁,子孙满堂,让咱辽东百姓一辈子都过着这种好日子。”其余众人也都跪倒于地,心悦诚服的为吴三桂祝福。两刻钟后,吴三桂已率人回到了义州城王府。刚一进府门,吴三桂便看到站在院中的吴宇。吴宇也看到了吴三桂,刚想行礼,却被吴三桂一把抱住,“兄弟,一年不见,想死我了!”说完狠狠的柏打着吴宇地背部。吴宇奉命驻守在山海关下,接应大明百姓出关入辽,一年来未曾回辽东一次。而吴三桂也因军政事务繁忙,无瑕到山海关看望吴宇,两人已是一年没见了。

吴宇被三桂抱住的一刻还有些迟疑,可当三桂一声兄弟叫出来时,吴宇便知道,眼前这人虽已贵为王爷,在辽东,就算说他是皇帝也不为过,可他心中对自己的那份感情未变,还是自己尊敬的兄长。吴宇也狠狠的抱住了吴三桂,狠狠的拍打着三桂坚实的背部,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与思念。直到碧艳与小凤儿从堂中出来,才打断了两人。碧艳一笑道:“你们二人还真是兄弟情深,吴宇回到府中,我让他进去歇歇他都不愿,一意要站在院中,等你回来,只想早一刻看到你。”吴宇听后憨憨一笑,只看得小凤儿大叫道:“没想到咱们辽东有名的铁血战神也有如此憨厚地时侯,若是传了出去,非惊掉许多人地眼球不可!”小凤儿虽已为人母,可性惜却并未改变,而三桂也认为人之本性才是最可爱的,从未因为自己身为王爷,而却改变小凤儿。“好了,走,咱们到堂中再叙。”说完抓着吴宇的手,两人并肩进到屋中。碧艳亲自为二人端来清茶。吴宇连称不敢,却被吴三桂一把拉住,道:“这里又没有外人,你嫂嫂给你端杯茶有什么不敢的,快给我坐下,跟我说说这一年来成绩如何?”

说到正事,吴宇将茶碗放到一边,道:“这一年来,咱们派入关中地三千人个个都是成绩斐然,王爷恐怕是要破财了!”“破财?好,我喜欢,这种财我舍得,快给我说说,咱们共从关内接出多少百姓?其中男女老幼各是多少?”吴三桂深信吴宇的能力,对此事只交给吴宇和各省省长协调办理,他只是问过几回,却从未详细查询。“咱们共从关内接出百姓三百六十二万余人,其中男子一百一十一万,女子二百六十一万,四十五岁以上老人七十九万,十六岁以下孩童一百一十万,其余皆为青壮年,其中男子五十二万,女子一百三十一万。这些人大部都被送往吉林、黑龙江、北盛等地,另有小部分留在辽东。”

吴三桂一听,满意的道:“好,这一年真是辛苦你了,接应这些失明百姓出关,各地官府没有难为你吧?”“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去年西北各地大旱,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若没有咱们,恐怕还得再次隐入深林,沦为盗贼,所以各地官府都是大加配合。还有几县县令,爱民如子,竟携全县百姓集体出关。如今大明北部各省,尤其是陕西、山西等去年灾区,除被咱们接到关外的之外,其余大部都加入到李自成的闯军当中,这几省已是千里无人烟。同时,咱们还送入关内近万人,都是对辽东忠心不二,训练有素的老兵,如今已打入大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军中,虽只一年,可因各方都急缺人才,他们当中最高的已做到明军参将的位置,等将来,咱们入关,这些人便是最好的内应。”

吴三桂听后连连点头道:“好,好,如此说来他朱由检应该感谢咱们才对,若非咱们将这几百万百姓接到关外,恐怕他李自成又可以平白多出几十万大军。碧艳,如今咱们辽东四省共有多少百姓?”碧艳负责情报工作,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怠,所以这些数据碧艳可是张口就来。“现在辽东省人口最多,有五百三十二万,吉林三百七十八万,黑龙江二百一十九万,北盛二百六十七万,总计一千三百九十六万人,其中民兵有一百三十六万人。八支野战军经过一年调整也已满编,其中步兵十一万三千余人,骑兵五万八千余人,四省驻军共计十六万三千余人。”

“嗯,虽说去年咱们接连两场大战,损失了许多将士。不过却也锻炼出了一大批钢铁战士。经过这一年的调整,咱们辽东实力不但未降反而提升一倍有余,足以应对几场大战。”吴宇一听,便知吴三桂又要开战,忙问道:“咱们这回要对那里用兵?可不能落下我,便让我做个前锋吧!”

吴三桂见吴宇求战心切。哈哈一笑,道:“不急,不急,时机未到,不过这次你们骑兵恐怕作用不大,还得步兵唱主角才行!”吴宇顿时急了,可任他再怎么问,吴三桂也是只笑不答,直到晚上为吴宇接风洗尘时。吴宇还是念不忘。却也未从三桂口中套出任何有用的消息。

转眼又是半月过去了,辽东各地庄稼已收得差不多了,吴三桂派入关内的暗探不断传回明军、李自成、张献忠的消息,结合这些情报。吴三桂知道,应该差不多了,遂命全境辽东军加紧训练,随时准备开战。八月二十五,有暗探传回消息。潜伏在伏牛山中的李自成经过这一年的休整,终于不甘寂寞,暗自联络谷城地张献忠准备在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重新举起反明大旗。李自成自有了徐就的帮助,真是如虎添翼,不断招揽流民,并不时派军下山抢夺山处各处富豪,以充军资,闯王军不断发展壮大。不过在徐就的劝说下,李自成吸取了以前战败的教训,并未急着攻打县衙,而各地官府也不愿上报敌情,免得被上方降罪,双方暂时维持了一个微妙的平衡。而张献忠自被招抚以来,率军驻守谷城,可明军为防其重新造反,不但不给其实权,并命左良玉率军就近监督,就连粮饷也是时断时续。

在接到李自成的书信后,与手下商量了一个通宵,张献忠及其手下本就是草莽出身,早受够了这个鸟气,最后终于决定,重新举起反旗,配合李自成。二人商议,李自成率军攻向洛阳一带,而他张献忠则率军直扑襄阳,与李自成遥相呼应。吴三桂得知这个消息,立刻命手下八个野战团、四省驻军及海军将官务必要于九月初一到义州集合,商量辽东下步打算。九月初一一早,随着北盛省驻军将官赶到义州,辽东各部将领已经到齐。众人虽都在辽东,可这一年来也是聚少离多,去年八个野战团都有些损失,大家都忙着训练军卒,四大驻军更是全新组建,为使其尽早形成战力,各部将官几乎是吃住在军营,连回家地时间都没有。而海军虽然未有什么大的战事,却是辽东军的经济命脉,离开海军,辽东恐怕早就散了,更别说在各省、市、县实行二十税一的政策。如今的辽东军却已是兵强马壮,训练有素,只要吴三桂一声令下,兵锋所指,当是无可匹敌。各部将官齐聚一堂,吴宇更是早早来到堂中,一见到三桂,忙凑上前来,小声道:“师长,这次总可以说了吧,我几日可是急坏我了。”

“就你着急!不过也不差这一时半刻的,一会儿在会上,我自然会说明咱们辽东军的下步打算。”说完大步走到首位坐下。吴宇只好无耐的回到坐位。

看众人已经到齐,吴三桂轻咳了一声。堂下众人顿时肃静下来。吴三桂这才道:“经过这一年的休整,咱们辽东军不但已经恢复了往日战力,更倍之于从前,大明意图削弱咱们辽东地意图已彻底破产。而且据关内暗探四报,潜伏在伏牛山地李自成和谷城的张献忠准备在重阳之日重新打出反明大旗,到时大明必然是自顾不暇,再无力染指辽东。如此良机,咱们当然也不能坐而视之,当利用这有利契机,扩大我辽东领土。今日召大家前来,便是想与诸位商议一下,咱们应该兵指何方,才更有利于我辽东日后发展。”堂下众人一听,顿时乱成一锅粥一般,与身边人小声商议着。过了有两刻钟,吴三桂才轻轻一咳,止住了下面众人的议论,道:“大家商量的怎么样了?是否已有定策?祖团长,你先来说说吧!”说完看向坐在向边地祖大寿。祖大寿年老持重,不知三桂心意到底如何,一时间他实在是不知该攻向何方。沉思片刻才道:“如今辽东四面为敌,分为大明、朝鲜、南北蒙古,咱们辽东此时虽然已是这片土地上当之无愧的强者,不论攻向何方都可一战胜之,可攻打这几方也是各有利弊。如攻打大明,先不说信誉问题。大明南面有李自成、张献忠牵制,此时内部不稳,又有田立配合,可兵不刃血夺下山海关,大军直指京城,想来用不上十天半月便可攻下京城。可攻下京城又能如何?到时大明南北受敌必然瞬间垮掉,到时咱们若想在关内站稳脚,就必须消平灭李自成、张献忠这伙乱贼。可就算平灭了他们,咱们还要面对南方的大批明军,此战没有十年八年,怕是无法获得全胜。”堂中众人闻言,点头称是。吴三桂闻言微微一笑,从祖大寿所言及堂下众人,特别是原来的明将,如何刚、洪承畴等人沉思的表情便可看出,在场众人中之所以赞同祖大寿所讲,并不是因为故国难舍,而是纯以辽东利益为先,就连洪承畴也丝毫未因祖大寿所言而感到不满,看来众将已是真将辽东当做了自己的国、自己的家,这才是吴三桂最为满意的。

祖大寿见大家无语,又接道:“再说北面,便是北蒙。虽说北蒙实力不强,想来只要派出咱们辽东三支骑兵团,用不上一月便可将其彻底消灭。”在坐众人,特别是骑兵团的几名主官闻听此言,个个挺胸抬头,自豪无比,只需一月便可歼灭北蒙,当然是开战首选。可没想到祖大寿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无言以对。“可大家不要忘了北蒙的背后却有罗刹国的影子,而据探子回报,这罗刹国占地甚广,仅以疆域而言却比大明还要广阔,其军事实力也不容小视。以咱们辽东目前的实力,若是与之正面为敌。实是不智。再说东面的朝鲜,其国内并不安宁,南北派、老少派内斗不已,几年前又曾有日本入侵,国内实力大损,若非有大明派军支援,恐怕他朝鲜此时已经亡国了。不过其领域虽然不大,却多是高山丛林,骑兵无法展开。只能依靠步兵步步为营。若想占领朝鲜,恐怕费时费力不说,损失恐怕也不会小。而且朝鲜与日相邻,若是咱们对朝鲜用兵。难保日本不会出兵。最后再说南蒙。说实话,咱们辽东周围这几大势力中,只有这林丹汗所率地南蒙看似强大,可实则最为弱小。他本来就是以一种结盟的方式,将草原上一些中小部落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势力。林丹汗虽自称可汗,可实际上他自己手中所掌握的军队不过三四万人左右,其余都是靠向所属的各部范征集军队。而经过咱们辽东这些年的渗透,一旦与其开战,除其本身地三四万军队外,其余各部落能听其号令的不过几支而已,大多部落只会观望,却不会采取任何实际动作,一旦辽东获胜,他们只会争相来投,决不会再起与之为敌之念。”

刚才白白高兴一场的众骑兵将领,此时再次活涌起来,若是攻打林丹汗,只能以骑兵对骑兵的方式,不然以蒙古骑兵来去如风的特性,步兵上去,恐怕连人家的脚毛都赶不上。就连一向沉稳的祖泽远也面露喜色,望向三桂,道:“师长,都说这柿子应该拣软的捏,咱们就拿这林丹汗做开胃菜也是不错。何况去年咱们与明军开战时,若非有北蒙牵制,他林丹汗恐怕就要打过来了,咱们若不让他长长记性,恐怕他就忘了这世上到底谁才是老大!”

吴三辅在一边也插言道:“师长,就打林丹汗吧!明安那狗贼至今还躲在北蒙境内,听说颇受林丹汗看重,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可怜咱们战死的那些弟兄,若是知道我无法为他们报仇,恐怕九泉之下也无法瞑目!”一听吴三辅提及当日在范河城下战死地弟兄,在坐众人心中也都不好受,在坐许多人都是亲自经历过那场战斗地,特别是骑兵三团的副团长许立,闻听此言,激动的站了起来,几步来到三桂面前,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述道:“师长,当日在范河城下,在那些战死的兄弟坟前,末将便曾立誓若不能用明安、尚可喜地人头来祭祀他们的亡灵,便叫我许立死后入十八层地狱,水不翻身!”

当年吴三桂也曾亲自率军支援吴三辅,不然现在步兵三团恐怕便不存在了。那些死不瞑目的战士至今仍牢牢记在吴三桂心中,吴三桂又岂能不想为他们报仇?可是自己现在身为辽东王,所考虑的便不能是一朝一夕的得失,不能让仇恨蒙住了自己地双眼,自己要为全辽东一千余万百姓、几十万军卒考虑,要为辽东未来的发展考虑。战争不过是政治的一个手段、一个延续而已,决不能为了战争而战争,只有以利益为前题才能发动战争,不然必然是得不偿失。不过这些话三桂却不能直说,毕竟堂中众人多是行伍出身,就算说出来,他们恐怕也不能理解,反而会伤了许多人的心。三桂站了起来,扶起许立,坚定的道:“战死弟兄的仇我一定会报!我吴三桂也在此发誓,若不能将明安、尚可喜的人头带到那些弟兄坟前,便让我吴三桂不得好死!”许立听闻此话,顿时放心了,只因吴三桂所说过的话还从来没有不算数过。当日在盛京城下为吴阳等人立誓,也许还会有人不以为然,可在今时今日,特别是用鳌拜的人头祭奠过吴阳等人后,恐怕再也不会有人敢拿吴三桂的话当成耳边风。此话若是被躲在南蒙的明安和现在还不知去向的尚可喜听到,恐怕他们就算睡觉也会睁一只眼睛,以防不测。不料三桂却又话锋一转,道:“仇虽是要报,却不争朝夕,咱们还是听祖将军把话说完,再做决断不迟。”有了吴三桂的话,许立总算是可以把心放到了肚子里,依言回到座位。祖大寿这才接道:“若是单单攻打南蒙,咱们不需费吹灰之力,可一旦对南蒙开战,谁敢保证西蒙、北蒙不会插手。别看他们现在打得欢,可说到底,他们毕竟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若是林丹汗真的面临绝境,向两方请求援军,西蒙、北蒙恐怕不会眼睁睁看着咱们吞下林丹汗。就算他们与南蒙的矛盾不可调合,可西蒙背后的藏教、北蒙后面的罗刹却断不会希望咱们辽东继续发展壮大,必然会命其与咱们辽东为敌。就算我所讲的都是多虑了,咱们真能顺利攻下南蒙,可蒙古人的习性大家也都知道,他们逐水而生,整个南蒙没有一坐象样的大城,就连他们的汗城在咱们眼中也不过是一堆瓦砾一般,根本没有多大的防守功能。更可虑的是蒙古境内多是平原,极少有山,更无法采集石头筑城,这对习惯居住在大城中的咱们极为不利。若想守住南蒙,没有几万骑兵根本不可能。而且到时还要时刻防备西蒙、北蒙的偷袭,到时咱们兵力怕是不够啊。”

此时的吴三辅及许立也已冷静下来,不过还是一脸期待的看着吴三桂,他们多希望吴三桂能够下令攻打南蒙。只有吴宇却已经明白了三桂的心思,想起前几日三桂所讲的,“这次你们骑兵恐怕作用不大,还得步兵唱主角才行!”再结合今日吴三桂的态度,吴宇已经可以肯定,吴三桂心中的目标必是朝鲜。不过此时吴宇也有些无法接受吴三桂为何一定要攻朝鲜,而放任明安这个大仇人。见祖大寿已经将四周敌人的情况说得差不多了,吴三桂才道:“祖将军已将情况基本说明,我知道大家意见是偏向攻打南蒙,想要擒获明安。为战死的弟兄们报仇。不过我的意思却是攻打朝鲜。”吴三桂此言一出,下面众人顿时议论纷纷,吴三辅抢先道:“大哥,刚才祖将军也说了,攻打朝鲜只能用步兵,而且费日时久。损失必然惨重,又要防备日本,大哥为何要非要攻打他们?”

“攻打朝鲜有几点理由。一是攻打朝鲜并非如祖将军所言般困难。朝鲜境内虽然多山,不利于速战,不过却三面环海,以朝鲜现有的海军来说,根本不是咱们辽东海军地对手。有海军的帮忙,步军可以从任何地方进行登陆,在朝鲜境内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想来以咱们辽东军的实力。横扫其全境,不需用多长时间。二是为了咱们日后发展着想。一旦咱们占领了朝鲜,不但可以解除后顾之忧,还可获得大量百姓及物资。这些都是咱们辽东紧缺的。更可在朝鲜建立海军基地,为将来海军纵横各大洋打下基础。最重要的是,咱们日后还可以朝鲜为跳板,直接攻打日本。”这最后一句话才是吴三桂最重要地目的,其他人也许还未认清日本对中国的危害。

可吴三桂却是知之甚详,在他眼中,大明、蒙古不过都是小问题,只有日本、罗刹才是其眼中钉,一日不除,一日不得安心。只是目前罗刹国实力强大,若要与之开战,必然是两败俱伤,只会白白便宜了别人,不过日本却不同,几年前日本入侵朝鲜,败于大明、朝鲜联军手中,国内政局一直不稳,实力大损。据探子回报,日本竟在今年发布了“锁国令”。规定除特许船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如此一来,整个日本已再对大明、朝鲜构不成任何危胁,也就不需要再怕日本趁火打劫。不过这些情况,辽东将领却不知道,三桂向碧艳一招手,碧艳取出一张告示,交与三桂。三桂顺将将其递给一边的祖大寿,道:“你们先看看这个。”

“锁国令?”祖大寿惊道:“是小日本的锁国令?”“让我看看是什么东西。”未等祖大寿看完,一边的吴三辅一把抢了过去,仔细念道:“德川幕府锁国令。一、除特许船只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二、除特许船只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船主,一并扣留。三、以去外国并在外国构屋营居之日本人,若返抵日本应即处以死罪。但如在不得已之情势下,被迫逗留外国,而在五年之内归来日本者,经查明属实,并系恳求留住日本者,可予宽恕。如仍欲再往外国者,即处死罪。四、如发现有耶稣教蔓延之处,汝二人应即前往戒谕。五、发现耶稣教教士者,应予以褒赏。告发人之功绩优良者,赏银百枚。其他告发人,依其忠行情节,酌量褒赏。六、外国船来到,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照往例,通告大村藩主,请其派遣监视舰船。七、如有发现传播耶稣教之”南蛮人“或其他邪言惑众者,应即押解至大村藩之牢狱。H八、外国船所在各种货物不得由某一地方全部包购。九、禁止官吏在长崎直接购买外国船之货物-十、外国船之货物应列单呈报江户。但可以按照往例令其交易,不必等待江户批示。十一、外国船装来之生丝,应于确定价格后,全部分配于五处。十二、生丝以外之其他各种货物,应在生丝价格确定后,按丝价标准,各立行情,进行交易。日以前抵达长崎。迟到者不列入分配额中。十六、驶抵萨摩、平户及其他任何之港口,交易必须按照长崎之丝价,在长崎丝价未确定前,不准交易。上列诸条,应各遵守查照办理。”

第86-9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