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千钧一发(1 / 1)

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 醉死梦生 7186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五十三章千钧一发

吴三枷故计重施,收刀撤身,却不料这鏊拜决非鲁莽之人,刚才存心立威,才会明知伤不到吴三枷还是一刀劈下,此时见吴三枷又闪到一旁,手中大刀劈下时便未用全力,此时双手一摆,大刀竟在半空中改变去向,横着向吴枷扫来。吴三枷不想这整拜看似蛮汉,却知变通,眼见大刀已杀到自己眼前,躲是躲不过去了,只能一刀横在身前,来挡鳌拜这刀。

这鳌拜不亏天生神力,大刀劈下,竟带着风声,好在由于他是半途变招,这一刀没有用上作力,加之吴三枷手中战刀又是精铁打造,才没有被一刀折断。就即使如此,鳌拜这刀正劈在三枷战刀上,一时火花四溅,三枷力不如人,挡不住鳌拜大刀,刀身正撞上三枷胸腹。吴三枷一时间只觉得一座大山压在自己身上一般,忍不住后退几步,气血上涌,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打湿了自己的战袍。那鳌拜却得势不饶人,大刀一转,又向吴三枷劈来。吴三枷那里还敢再与鳌拜硬拼,只接了一刀便受了内伤,再接下去,非得要了自己小命不可。可四周又都是后金军,外面的明军虽看到自己主将被困,拼了命的想要上来救援,却被后金的近卫军死死拦在外面。三枷知道,自己若不能想个良策,今日此时怕是就要葬身此地。

可良策还未想到。鳌拜这一刀却是先到了,三枷这次可是连挡都不敢挡,一个侧身,想要躲过这一刀。可他本已受伤,气力全无,移动间,脚下一个踉跄,竟摔倒在地,不想错有错理,竟躲过了鳌拜这刀。鳌拜见三枷在倒在地上。哈哈一笑。大刀一举,高叫道:“明狗,看你还往那里躲,拿命来!”

倒在地上地三枷眼看鳌拜大刀再次劈向自己,想要站起来,可双脚发软,而且时间也来不及,四下一看,只看到无数只腿和无数只脚立在自己眼前。那里还有自己躲藏的地方。无奈之下,也顾不得头上鳌拜的大刀,手中战刀一挥。使出地趟刀法,砍向自己身边的这些大腿。随后自己也向着刀锋所指的方向来了个就地十八滚。这些后金近卫军刚才看到了鳌拜武艺过,打得这个明将根本毫无还手之力,那里还会注意到他,再说外围的明军攻得正紧。也无暇他顾,竟被三枷这一套地趟刀法杀了个措手不及,十几只粗壮的大腿留在了地上。七八名后金近卫军跌倒在地,手捧着伤腿不住哀号,严密的包围圈一下子被打破了,鳌拜这志在必得的一刀也落了空。三枷却趁此机会逃出了后金包围。被明军救了回去。

鳌拜见走了三枷,怒不可恶,挥舞着大刀又冲了上来,明军中竟无一人是其敌手,被杀得节节败退。后金军后援也及时跟了上来,进一步扩大了地盘。随着后金军越来越多,明军的人数优势再不明显,个人战力就更不是后金军对手,双方在城上死战半个时辰,明军死伤无数,城墙也被后金军占领了一半左右。眼看北城便要不保,祖大寿想要再冲锋陷阵,却被身边亲卫牢牢按住,生怕他出现意外。就在这时,城中竟又传出喊杀声,祖大寿心中一凉,难道其余三面城墙不保,被后金军攻入城了?祖大寿疑心未消,却见从城中各条通往城墙地街道冲出黑鸦鸦地人群,怕不有几万之众。仔细看去,祖大寿却发现,这些人中上至老翁,下至少年,男女老幼算是齐了,而且这些人手中拿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铁锅、铁铲、门栓、板凳真是应有尽有。其中一白发老翁,祖大寿只觉眼熟,再看他手中拿着一把铁勺,祖大寿才想起来,那不就是每日在自己府门外摆混沌滩的那个老头吗?以前自己还曾去吃过老头的混沈,没想到这老头虽然平时看着老态龙钟,今日却如同小伙子一样,跑得飞快。再看其他人,许多虽叫不上名字,可都十分眼熟,分明就是城中的普通百姓。

祖大寿此时真是悲喜交加,悲的是,自己愧对义州百姓,未能保护好义州的安全,竟要这些百姓来支援自己。喜的是,自己这几年苦心经营却没有白费,义州的百姓确是真地把义州当作了自己的家,不然他们如何会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战场。城上后金军看到城下涌来几万人时,也是吃了一惊,可等他们看清来人时,却是哈哈大笑,道:“你们这些明狗真的是没人了呜?竟连妇孺也来上战场,难道是嫌爷爷刀下鬼少了,特意让他们来凑数地吗?”正陷入苦战的明军无不闻言变色,来得这些都是自己的妻儿父母,自己又怎么能忍心让他们上战场,连自己都不是后金军对手,他们来岂不是如同送死一般。可他们也知道,若义州不保,自己的妻儿就算呆在家里恐怕也难逃一死。不过就算死,自己也要死在自己妻儿前面,只要自己能多杀一个后金军,他们的危险便降低几分,那怕自己多支持一会儿,他们便能多看一眼这个世界。顿时这些明军只觉浑身地力气也涨了几分,砍向后金的大刀越发沉重,一时间竟将后金军杀得不断后退。很快几万百姓也冲上了城墙,往往十几个人围攻一个后金军卒,虽然伤亡难免,但确是将后金军的嚣张气焰打了下去。皇太极在城外看得心急,眼见胜利距离自己不过一步之遥,谁知半路杀出了这几万程咬金,当下也顾不得自己安危,大叫一声:“跟我上!”说完竟一人打马也向义州城冲了上来。随身保卫皇太极安全的三百近卫军不敢怠慢,打马跟上。

城上城下的后金军见大汗竟也亲自冲到战场,仿佛打了一针兴奋剂一般,个个勇往直前。明军本就是凭着一股不怕死、不要命的气势才压倒了后金军,不然就凭这几万妇儒在战场上又能发挥出什么作用?而此时后金军因为皇太极的到来,也被激起了血气,在气势一点也不逊于明军,全线发起了反攻,打得明军几无招架之力。祖大寿眼见百姓伤亡太重,仅半个时辰,冲上城墙的几万百姓已死伤近万,如此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百姓恐怕就要全军覆没。要知百姓才是立城的根本,没有了百姓便如同鱼儿失去了水,军队也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为了保住这最后一丝元气,祖大寿只能下令:“全军准备撤退,按原计划退到城中与后金狗决一死战!”

早在第一天后金攻城时,祖大寿看到城外七万余后金军,而自己手中则只有两万军队,便已做了最坏的打算,一旦防守不住,城墙失守,便按照三桂以前所讲,发动一场全民战争,与后金在城中决一死战。只是随着战事进行,有了几万新军加入,而后金又没有攻城利器,巷战的计划便被搁置起来。当日吴三桂在讲到巷战时便曾讲过,巷战虽然可以多撑些时侯,大量杀伤敌人,可这便如在自己家里与人打斗,无论最后胜负如何,自己家中必然遭秧,这是伤人一干自损八百的作法,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用。可事到如今,城墙即将失守,万般无奈下只能退守城内与后金打巷战。听闻此言。城上几万大明军民虽心中不愿,可也不敢违背祖大寿将令,对于撤军一事,祖大寿早有安排,军卒们掩护着百姓先撤,老兵照顾着新兵先退。

后金军见明军撤退,也不追赶,而是牢牢守住城墙,等待着皇太极地到来。很快明军已全部撤回城中,连其余三面城墙也全部放弃。只等与后金军在城中再大战一场。那曾想。后金军根本就无意与明军纠缠,他们此来本就不是要夺取义州,而是奔着粮草来的。皇太极站在城上,可畏义气风发,手中一条马鞭指点着义州城中大小建筑。在后金攻城前,便已有暗探禀明城中粮草所在。皇太极马鞭正指在义州粮仓所在,对身边的范文程道:“文程,只要咱们夺了义州粮草,不但大军可安然渡过今年寒冬。更便明军缺衣少食,我倒要看看他吴三桂是否能变出粮食来。等来年春暖花开之季,咱们便可乘吴三桂实力大损。挥军南下,一举夺了这辽东,看那朱由检小儿还能不能坐住他那龙椅。”范文程从今天一早便总觉心惊肉跳,不知是不是要有灾祸降临,直到此时后金军夺下四面城墙。他才略为安心。听皇太极的意思,待明年春天还要与明军大战一场,范文程却被吓了一跳。此战后金虽说已取得胜利,可仅这一月来,后金军损失太过惨重,近二十万后金铁骑如今只剩下不到一半。就算有了粮草,短时间内那里还有余力再发动一场战争。可此时看皇太极正在兴头上,他也不敢扫了皇太极的兴,只好道:“大汗,这明军是主动放弃城墙,撤回城内,实力并未大损,咱们来的七万大军,如今损失过半,只有三万余人,若是贸然进城,怕是不妥……”

皇太极却哈给一笑,满不在乎的道:“进城?谁说我要进城了,来人,传令下去,命各部军卒放火,我就不信他祖大寿敢舍得这义州城不要,舍得城中几十万军民性命不要,我要让他祖大寿亲自把粮草送到我面前。”“放火?”范文程惊道。范文程自投入后金,虽说挂着大学士的头衔,皇太极对他也极为看重,可毕竟他是汉人,皇太极等人对他也不是十分放心,每次征战只留他守在盛京,不许他随军出战。说起来这次还是范文程第一次见识到战争的惨烈。

“不错,放火。若不放火,仅凭我三万铁骑何时才能彻底拿下这义州城,他祖大寿又岂会服输。”

皇太极身边亲卫早已下去传令,片刻功夫,城中火头四起。此时关外正是北风呼啸,风借火势、火借风威,城中又多是泥草房,一会功夫便已是火光冲天,其间尚夹杂着城中百姓临死前的哀号声,大火就算在十几里外也可以清楚看到城中地浓烟和火焰。范文程虽已投靠后金,可他终究是个汉人,眼看城中百姓受苦心中却再无一点胜利后地兴奋。“不好。”正躲在城中一处民房内准备阻击后金军的祖大寿高叫了一声。没想到等了半天没有等到一个后金军,却等来了这冲天大火。祖大寿知道,城中这些房屋可是百姓们亲手建起来的,好不容易有了安身之地,百姓对自己小家的感情可想而知。而后金这把大火却是烧了他们的命根子,城中百姓如何还忍得住,不冲上去与后金军拼命才怪。祖大寿喊完,马上冲出小屋,果然不出他所料,街上已聚集了无数百姓,正要向外冲去,去守护自己的家园。

祖大寿忙上前阻拦,可为了打巷战,明军已分散到城中各个角落,此时在他身边的不过几十亲卫,仅凭他一人之力如何能拦住眼前这几千百姓。就算他拦得住此处,城中其他地方的百姓又有谁去拦?无奈之下,祖大寿只得随人流一起向外涌去。路上又汇合了几百明军,增加了一些实力,可祖大寿也知道,自己这几百人怕是不够外围后金军塞牙缝的。等祖大寿赶到外围时,眼前却已是人山人海。祖大寿身边亲兵上前分开人流,为祖大寿开路。可他们刚刚行到一半,却听前面有人大喊道:“这些后金狗烧房屋,杀我亲人,咱们与他们拼了!”祖大寿心知这些普通百姓如何是全身武装地后金骑兵的对手,站在那里忙喊道:“乡亲们,不要冲动,冷静一些!”

只是祖大寿声音未传出多远便淹没在几万百姓的嘈杂声中。随后便见前面一阵骚动,看来是有人冲出去与后金交战。祖大寿心急之下,加快了脚步,想要阻止这些百姓不要做无畏的牺牲。还未等他冲过人群,前面却一下子沉静下来。人群对面的皇太极高坐马上,看着这些手拿锄、搞的百姓,心中暗自发笑。他不担心这些百姓越聚越多,羊群再多难道还能伤到一群猛虎吗?只能是羊入虎口,成为猛虎的盘中餐。只是没想到这些百姓倒还有几分血气,面对近万骑兵竟还敢上来挑衅,皇太极不知是该说他们傻,还是应该佩服他们的勇气。不过这几百冲出人群的百姓转瞬间便祭了自己手下骑兵的战刀,也让其余的百姓停下了前进的步伐。

皇太极看时间也差不多了,高喝道:“祖将军,难道你就眼睁睁看着这些百姓来送死吗?如果你再不出来,我便要下令屠城了!”人群顿时鸦雀无声,后金屠城的惨状,在场许多从其他地方搬迁来的百姓是深有感触,那时的后金军根本不能称之为人,只能用禽兽称之,见人即杀,见房即烧,后金过后,城中房屋百不存一,百姓更少有幸免。“皇太极,你不要太过嚣张,我承认我祖大寿不是你的对手,不过今日你在我义州犯下的罪行。我义州城几十万军民不敢或忘,等吴三桂将军回来,必会为我等报仇,今日在义州城所发生地一切,早晚有一日会十倍报在你盛京城上。”祖大寿在后面叫道。“对,等吴将军回来,必会让这些狗贼十倍报之!”

百姓一听祖大寿提起吴三桂,顿时群情激忿。就连此时义气风发的皇太极听到吴三桂其名也不觉心中一紧,要知这义州城中辽东精锐不过两万,其余全是新军或是普通百姓。可就是这些百姓竟让所向元敌的后金军损兵折将达三万多人。而辽东军真正的精锐此时正在吴三桂身边。那可是五万大军,要是等他们回来,别说取胜,连自保也成问题。

皇太极顾不得再取笑祖大寿,道:“祖将军,请阵前一叙如何?”百姓们自发的为祖大寿让出一条小路,仅够一人勉强通行。祖大寿从人缝中挤了过来,到了阵前,才知道为何刚才还群情激忿的百姓为何会突然鸦雀无声。两军相距几百米的空地上几百具大明百姓的尸体倒在那里。鲜血已染红了这片土地。看来是后金的铁血手段吓住了这些原本善良的百姓。“皇太极,有话直说就是。”

“好,既然祖将军如此痛快。我便直说了。只要祖将军送来二十万石粮草,我后金马上撤兵,决不再动你义州一砖一瓦,不伤你一兵一卒,如何?如将军不答应。就不要怪我无情,今日不将这义州碾为平地,我后金决不撤兵。”祖大寿不知吴三桂大军即将返回义州,心里还是纳闷,这后金今日竟转性了,竟如此轻易便放过义城百姓。虽早知后金缺粮。可没想到他们对粮草需求如此迫切,竟不惜几万大军地性命强攻义州,最终却只要几十万石粮草。不过祖大寿也明白,若是后金围城时便提出索要粮草,自己恐怕只会把他们当做白痴,不予理采。为了城中几十万军民地安危,祖大寿当然不敢吝蔷粮草。

皇太极那里有那么善良,只是吴三桂大军就在离城不远处,而且就算自己屠城,若是义州百姓心存死意,最后一把火烧了粮草,自己才是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一无所得,白白搭进去几万大军。祖大寿刚想点头答应,却在这时突听城外竟传来低沉的马蹄声,连城墙也为之晃动,久经杀场的祖大寿当然清楚,这怕不是有几万骑兵同时行进才能有如此气势。本以为是后金军在城外纵马,要给自己以压力,可再细看皇太极,却是脸色煞白,几无人色。难道是自己人?未等祖大寿想清楚所来何人,便见站在城上的后金军一阵慌乱,有人竟大喊道:“不好了,杀神来了!”

能吓得后金铁骑如此失色的,而又被称其称为“杀神”的,全世界也只有吴三桂一人而已。不仅祖大寿明白此事,在场的义州百姓,就连后金大军包括皇太极无不清楚。一听杀神来了,祖大寿竟连腰板也直了许多,而几万义州百姓更是如同过年一般,喜形于色,相互拍肩庆祝。再看眼前这万余后金军,却是截然相反,个个面如土色,有胆小的军卒竟连手中战刀也掉在了地上。

皇太极暗骂:这吴三桂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此时才来,若是早来片刻,自己尚未攻下义州城墙还可撤军,若是晚来一会儿,粮草便要到手。可眼下自己几万大军分布四周城墙,就是想走怕也走不了了,就更别提粮草了。没想到对面祖大寿心情大好,竟调笑道:“皇太极,你想要二十万石粮草我是没有,不过要是你肯投降于我辽东,想来几千斤粮食还可以提供,足够你安然渡过下半生地,不知大汗意下如何?”皇太极那还有心思与祖大寿斗嘴,对身边亲兵下令道:“传令全军,北城集合,准备与敌决一死战!”说完自己转身上了北城城墙。而此时的祖大寿却并未马下下令与皇太极开战,只因自己这里基本都是普通百姓,一旦开战,百姓必然死伤惨重。即然吴三桂已经回来了,一切便全由吴三桂做主吧。皇太极来到城上,才发现一切都已晚了,自己大军尚未调齐,吴三桂所率的三万骑军却已来到北城城下。昨夜吴三桂及三万大军休息了一夜,一早便开始行军,当行到距义州城几十里处时,便看到义州所在位置浓烟翻滚,火光冲天。三万骑兵个个心急如焚,更是不要命地赶路,才终于在最后时刻及时赶到。

三桂率三万大军来到离城几里处却发现城上飘扬着后金旗帜,以为义州已经被破,三万大军个个急红了眼,若无三桂阻拦,恐怕已攻上了义州城。大军行进到城下,几万将士看到城下堆积如山的尸体,虽然大多都是后金军的,可上面一层却全是明军将士,甚至还有百姓。不用问也知道,此战的艰苦,不然普通百姓如何会上城,而且此时城中又已没有了喊杀声,看来城中这几十万军民已经是凶多吉少。所有人都是强忍着泪水,取出火铳、马刀,只等三桂一声令下,必要这些后金狗贼血债血偿。三桂更是心中悲痛,看到皇太极站在城上,也不答话,令全军列好队列,做好攻城准备。皇太极在城上着三桂竟不答话便要攻城,不由得慌了手脚,自己身后这万余精疲力尽的后金军如何是三万辽东铁骑的对手,更何况城中还有几十万义州军民,夹击之下,自己岂有活路可言。“吴将军,且慢,听我一言……”

“狗贼,你我还有何话好说,今日便在这义州城下决一死战,只能用你的血来祭奠我义州这几十万百姓,才能让他们在九泉之下瞑目。”说着吴三桂已举起手中战刀,便要下令攻城。

此时虽是数九寒天,可皇太极却还是急出了一身冷汗,忙解释道:“吴将军。你误会了,城中百姓大多安然无恙,反而是我损失惨重。”皇太极一急也顾不得自曝家丑。“噢?此话当真?那为何城中全无声息?难道他们已全被你抓住了?你若是敢伤他们分毫,我便与你不死不休!”一听城中百姓大多无恙,不论是真是假,吴三桂都不敢冒然攻城。皇太极闻言苦笑,若我真能将全城百姓抓住,那里还用怕你,只要将这几十万百姓往城上一摆,我就不信你还敢攻城?“我刚刚占了这城墙。还未攻入城内。城中自然不会有喊杀声。”“大汗此话当真?”吴三桂见地上后金军卒鲜血未凝,便信了一半,也不再称其为狗贼,可城中没有一点声音还是让三桂心中犯疑。“将军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入城一看究竟。”

三桂马上向身边亲卫示意,一队亲卫会意,翻鞍下马。此时城门已经被尸体堵死,就算没有堵死,里面也被祖大寿派人用沙石砌死。此路已是不通,不然后金也不会死攻城墙,而不攻城门。亲卫只能顺着尸山向上爬。只是在遇到自己时,却又小心冀冀,而看到脚下是后金军,便狠狠跺上几脚。后金众将士虽看得分明,却无敢提出意见。若是在此时因为这些小事惹恼了吴三桂,却是不值。

亲卫来到城上,自有后金军上前看管,怕他们对自己将领不利。这些亲卫此时那还有这个心,趴在城头,向城内望去。发现只有靠近城墙这几排房屋已经烧毁,而其余地方却依然平静。再看城下,几万城中军民也正向城上看来,见城中百姓无恙,这几名亲卫一时兴奋得大叫起来。其中一人在地上拾起一杆长枪,又从腰间取出一面大旗,系在上面,片刻功夫一杆上书“吴”字地大旗又重新回到了城头。而皇太极却怎么看怎么别扭,在自己的地盘竟任由他人树起大旗,心中若是好受才怪了。祖大寿在城下也看到了这面“吴”字大旗,这才真的放心了,看来三桂是真的回来了。即然后金能让吴三桂派人上城,想必双方是达成了什么条件,祖大寿也派出自己身边亲兵上城与那队吴三桂亲卫会合。城中几十万军民看到大旗兴奋的手舞足蹈,终于把吴将军盼回来了,只要吴将回来了,看那些后金狗贼还敢不敢嚣张。两边亲卫在城上会合后,又下了城,来到吴三桂面前,将城中情况一一告知吴三桂。吴三桂及三万铁骑听到城中几十万百姓无恙,终于松了口气。双方也不再像刚才那样剑拔弩张。皇太极这才又对吴三桂喊道:“吴将军,你我谈谈如何?”因为得知后金并未屠城,三桂对这些后金军也不再向刚才那样怒目相视,至于在后金攻城时死伤的明军,三桂虽感心痛,可双方毕竟是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交战,即然生在这个乱世,又入伍当兵,便应该有血洒战场的觉悟,也许自己会为这些战士报仇,可却不是现在。

而且现在的形势对自己极为有利,城内城外已形成夹攻之势,三桂也想听听皇太极此时还有何话要说。有许多东西虽然在战场上无法得到,可是却可以谈叛桌上轻而易举到手。约定,就在北城外两里处相会。三桂指挥大军撤退五里,只带了百余亲卫等待皇太极。一会儿功夫,皇太极也带着亲卫来到战场中央。从吴三桂出援喀喇沁部开始,这场涉及了近二十万大军的会战便已经拉开了序幕,可直到今天双方主帅才是第一次会面。刚才还如同杀父仇人地两人见面后却绝口不提此战,反而叙起闲话,三桂见皇太极不急着进入正题,自然也乐得陪皇太极闲话。只因三桂知道,不论谁先开口说及此事,仅在气势上便是弱了几分。最后还是皇太极忍不下去了,要知他这几万大军基本上算是后金最后地力量,可此时却如同羊入虎口,只要吴三桂愿意,随时可以让他们尸骨元存。一旦失去这最后的力量,后金必将四分五裂,继而被周边的蒙古、朝鲜、大明所吞并。

“吴将军,听说大明皇帝已封你为辽东总兵?只是不知为何此次竟不见关内有一兵一卒前来支援,莫不是大明已有意要放弃辽东?”皇太极这是明知故问,若不是知道吴三桂已于大明交恶,他恐怕连与吴三桂谈判的勇气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