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 1)

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霜白月明 4267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第39章

  第二天, 李小寒收拾那一背篓的果子。

  一般的枣子是秋初便收成,但平山村的这个枣子,可能是品种原因, 成熟的略晚。相对的, 生长的时长更久, 这个枣子便越加的大、饱满、甜。

  大?壮送过来枣子便是其中的代表作,颗粒圆润, 色泽饱满,尝一口,又脆又甜。

  除去枣子,大?壮送来第二多的便是梨子。

  冬日里烧坑,人是变得暖和了,但相对的, 便容易变得燥热。如?果!!吃上一颗冻梨, 便可以稍稍缓解这种焦躁。因此梨子在城里十?分的受欢迎。村里人如?果山地多, 便多会种些梨树。无他, 城里人喜欢,卖得上价钱。

  李大?壮送过来应该是头一批的梨子, 个个散发着梨香。

  李小寒停下来了一会, 大?树叔家就三个男人, 记得大?树叔外表也不?太收拾, 但却没想到这么细心, 送过来的果子个个都是挑上好的。

  思?索了一会, 李小寒决定把这些梨子熬成梨膏, 这样不?管什么时候想吃, 随意挑一勺冲水喝便可。

  冻梨毕竟过于?寒冷了,那体弱多病或者年纪过大?或过小的便不?是那么适宜。但梨膏冲水却是暖呼呼的, 大?部分人都可以喝。

  古来这种喝法就有,但平山村却并未见过。如?果可以就此带出一种新吃法,让更多的梨子卖得上价钱便好了。

  想干便干,李小寒找来大?木盘,把梨子洗干净,切成细块,最后?用石磨将梨块磨成沫,最后?连沫带水放进大?锅中慢火熬煮。待煮到熟透之后?,再将渣滓滤出,将梨水熬成膏。

  明黄的火焰在锅底静静燃烧着,这一锅梨子水慢慢的煮出了浓郁的梨香,满室飘荡,让人仿若置身?一片梨树林……

  ******

  忙碌的日子过得快,果然如?韩师傅所说,李贤东家里这口井,水浅,才挖了七天,不?过三丈深,这水已经沁得挺快了。

  “来,趁着现在水积得不?多,一口气?,把井挖深了。”韩师傅憋着一口气?,“东家,你让夫人和小姐避让一下。”

  李小寒琢磨着应该是进水了,这水都漫到韩师傅小腿肚子了,估计是穿衣不?便,要脱衣服,便让她们避让开去。

  王氏自然更无意见,两人提起背篓,拿起摘果子器,带着干粮,便上了山。

  现在有了摘果子器,王氏和李小寒也可以放心摘果子了。

  李小寒和王氏从村里一直往山地里走,隐约总见长长的竹竿在林间若隐若现,看来这摘果子器普及得还挺快。

  母女两来到山地里第一件事?,还是先看看三七的发芽情况怎么样。李小寒逐一扒拉一下这些小苗,杂树掩映间,这些小苗生长的情况还挺好。

  立冬已过,林间早晚温差极大?,再冷一点?,他们便难以时常过来护理了。

  不?同于?后?院菜地里的那批种子,夜间可以盖上稻草保暖,日间可以掀开稻草充分日照,还可以时常添水保持湿润。

  林间的这些幼苗,大?部分时候都只能靠自己?。

  李小寒这希望这批幼苗可以尽快长大?一点?,好抵御接下来的寒冬。

  巡视了一遍小苗的生长情况,按例浇了水,王氏和李小寒便竖起摘果子器来摘柿子。

  现在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摘回去削皮晾干做成柿饼,刚好过年的时候吃。

  到下午,两人已经摘了满满一背篓的柿子。

  摘完柿子,又去摘了一颗枣子树,两人便准备回家去。

  即使李小寒再三要求,王氏也只给李小寒背了一个浅浅的篓底。

  上次见到张大?夫,李小寒问了句有没有方法可以长高,张大?夫让她少背重物,压着就容易长不?高。

  李贤东和王氏自此将张大?夫的话奉为圣旨,如?没有必要,绝不?让李小寒再背背篓。

  走到半路,陆陆续续遇到村里的其他人。

  “小寒啊,小寒她娘。等我们一等。”林间传来熟悉的叫声,李小寒两人停了下来。

  待来人走了过来,才看到竟然是李贵前的媳妇赵氏。

  “赵伯娘。”

  “老远看着你们两个,来,给你几个果子,甜甜嘴。”

  赵氏一扒拉,给李小寒的背篓里放了一大?捧枣子。

  关于?李小寒背篓里只有一丁点?果子,赵氏丝毫不?出奇——对于?自己?这个隔了房的妯娌一家,赵氏现在也算了解了,一个女儿?,不?得宠着点?嘛。

  再说,要赵氏自己?,有小寒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儿?,自己?也宠着。

  “伯娘,不?用了。”李小寒连连摆手。

  “我说要就要,自己?家里有的,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让你拿便拿着。”赵氏拍板道,又转了个话题,“你家水井挖得怎么样了?那师傅咋样?”

  “挖出水了,估摸着今天过后?,就得停几天,然后?再来淘井,最后?砌井壁就成了。”

  “呦,这么快便挖出水了。”赵氏惊讶道,这也太顺利了吧。

  “可不?是,韩师傅也说没想到我们家水位这么浅,这比预期快了好几天。不?久我们家便可以在自己?家里打水用了,以后?不?知方便了多少。”

  “这样呀。”赵氏嘴里赞叹,神情若有所思?,李小寒也不?打断她。

  这人有钱了,就舍得花钱去改善生活了。

  这说着,旁边又有一家人赶上来了。

  “小寒妹子,贤东婶子,贤前婶子,我正?说着眼熟,果然是你们。”来人殷勤的说。

  这是一个略带黝黑爽朗的大?娘,年纪不?小,却是跟李小寒同辈,她也不?在意,极自然,“小寒妹子,我听说那摘果子器是你想出来的,你说这脑袋瓜子怎么能这么灵性?,这可省了老大?功夫了。来,尝尝我家的枣子,今年有了这摘果子器,再偏的枝头也能摘到了。”

  “范大?嫂,不?用客气?了。”李小寒记得这大?娘姓范,跟自己?学过炒杜仲,连忙推辞。

  “嫂子让你拿你就拿,自家种的,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甜甜嘴。不?拿就是看不?起我,咋的,这么好的一个摘果子器,还值不?得你吃几个枣子。”范大?嫂状似生气?。

  “小寒,你范嫂子让你拿你便拿着,这村里人,都承你这份情。”赵氏劝道。

  盛情难却,李小寒便收了起来。

  不?料回家的路上,又遇到摘果归来的几家人,各个便都给李小寒塞了一大?把果子,因着李小寒框里都是枣子,众人误以为她喜欢枣子,便都塞的枣子。

  弄得回到家,李小寒原本浅浅的框底,如?今多了大?半框的枣子。

  家里,韩师傅等人已经在收拾东西了,赵氏绕着李贤东家的井看了一圈,心里琢磨了一下,爽快开口请韩师傅到自己?家看一看,如?果合适,自己?家也想打口井。

  韩师傅见东家不?介意,听称呼,又是极其亲密的亲戚,便同意去了。

  连李贤东都跟着一道过去,顺便看一看。

  “你伯娘现在才来打井,能来得及嘛?”王氏担心的问。

  其实也有点?担心韩师傅再接一单,会不?会影响自己?家这个进度。

  “娘,莫担心,咱家的进度是比预期快的。再说,韩师傅只是先去看看情况,爹也跟着过去了,即使二伯祖父家也要打井,也会商量好工期的。”李小寒安抚道。

  李小寒对这并不?算很担心,古代手艺人,基本就是在一个地方活动,因此并不?会为了一时半会的利益,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果然过了约莫半小时候后?,李贤东回来了。

  “韩师傅看了地,说是大?概率能出水,但出水位置可能比我们家深一点?,如?果要打井,他可以把他师傅一起叫过来,趁我们家淘井的功夫,把他们家也挖上了。二伯便拍板做了决定,现在马上挖,今冬前边可以用了。”

  “那倒是挺好。”王氏听到没有耽误自家挖井,便放了心。

  “韩师傅还有师傅啊?那是不?是比韩师傅厉害多了,价钱也贵多了?”李小寒好奇的问。

  这古代手艺人的师徒链条还挺严格的,一环扣着一环。

  “韩师傅的师傅就是他的岳丈,价格倒没有贵上多少,毕竟韩师傅也是老师傅了,还正?值壮年。”李贤东解释说道。

  “原来如?此啊。那韩师傅当年一定挺得他师傅的心。”不?然怎么会把女儿?嫁给韩师傅啊。

  说完韩师傅的八卦,李贤东又说了另外一件事?,“我去二伯家,看见他们家晒棉剥棉籽,我才发现我们家今冬没有棉花。我在二伯家订了100斤籽棉,到时候剥了棉籽,约莫能有30斤皮棉,到时后?咱们家做两床8斤的厚棉被,然后?咱家一人一件起码3斤棉的过冬棉衣。”

  自己?家第一次过年,还挣钱了,很是应该体体面面暖暖和和的过年。这笔钱,李贤东花得很大?方。

  “一下子做这么多棉被棉衣,那得多少钱啊。”王氏心痛道,“我的旧棉衣还能穿着。”

  “没多少钱。城里收籽棉20文?一斤,二伯也20文?一斤给的我,说好今年的籽棉给我挑大?朵的。到时候自己?把棉籽挑出来便成了。如?果要去城里自己?买棉花,今年的摘了棉籽的新棉花,起码要80文?一斤。”

  李贤东往日管着老宅家的田间事?务,虽然话不?多,但其实心极细。

  “那一件棉衣岂不?是要2吊钱。太贵了,要么我的棉衣便先不?做了。”王氏心痛道,起码可以省个200文?钱。

  “娘,你那件棉衣,都不?知穿了多少年,哪里还保暖。”李小寒打断王氏。

  王氏那件棉衣,不?知道多少年了,又板结又硬,根本不?保暖。

  “大?件在棉被,你一件棉衣能省多少,再说,我跟爹都穿着新棉衣,就你一个人穿的旧棉衣,搞得爹好像在虐待你。”

  关系道李贤东的面子,王氏不?说话了。

  “而且,祖父没有给咱们分棉田,咱家一点?棉花都没有,如?果要去城里买现成的棉花,那花的钱更多呢。现在爹跟二伯祖父家买籽棉,咱们有空闲的时候便把那棉籽挑出来,这不?是又省了半吊钱。这省了就是赚了。”

  李家种棉,100斤籽棉大?概可以出30斤皮棉,从李生义家买100斤籽棉要2000文?,如?果从城里买30斤皮棉得2400文?,这个数一算,李贤东还真?是省了400文?。

  就是剥棉籽花功夫,不?过他们家分的田地少,农活便相对的也少了,加上杜仲也炒完了,无非是过年前缩在家里剥棉籽罢了。

  这古代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人人天天不?停歇的劳作,剥点?棉籽不?算什么。

  李小寒这个时候是这么想的。

  听李小寒这么一分析,王氏方压下心痛,李贤东更觉得自己?这决定英明不?已。虽然他爹说他家没有人会织布,不?给他分棉田,但是分家了,没有棉田,他已经可以靠自己?穿上新棉衣,盖上新棉被。

  即使在李家老宅,棉花也不?是能用来自己?家穿用的,大?部分都要卖掉。

  这么多年,李小寒也只得一件旧棉衣。

  吃饱穿暖,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如?今吃饱是满足了,穿暖也很是该提上日程了。李小寒赞同李贤东这个决定。

  不?过,这古代,棉衣可真?贵啊。

  李小寒皱了一下眉毛,因着怕李小寒母女偷学了织布的功夫,再加上,挑棉籽的轻巧活轮不?到她们母女,李小寒先前对自己?家棉田了解不?多。

  不?过,似乎棉田产量不?高?

  次日一早,李贤东一家刚刚吃完早饭,李生义便派了最小的孙子李家宝过来叫李贤东一家。

  “贤东叔,我祖父让我来叫你过去。借了族长家的称,让你过来看着,给你称籽棉。”李家宝今年10岁,是李生义最小的孙子。

  虽然说是亲戚做生意,但是亲兄弟明算账,这种事?情还是当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结算清楚的好。

  “好。等我一会。”李贤东便入正?房里,摸出两吊钱,跟着李家宝出了门。

  两吊钱的棉花,那实在是一个大?件了。王氏一边整理东厢房,一边往外张望。

  李小寒倒没有这样心急,毕竟买床棉被和买几件衣服嘛,李小寒觉得不?是什么大?事?。

  然而,等李贤东进来的时候,李小寒突然发现自己?想岔了,这买的不?是两床棉被+三件棉衣,而是两床棉被+三件棉衣的原材料——籽棉,结结实实的四担籽棉。

  李贤东打头,挑着一担籽棉先迈步进了东厢房,后?面李生义家的三个孙子跟上。

  “来,放这儿?便成了。”李贤东说道。

  三个年轻小伙子,轻轻巧巧的抽出扁担,最大?的那个开口道,“贤东叔,那我们走了。祖父说了,你家没那么多箩筐,让我们把扁担带回去就成。”

  “也成。”李贤东说道,几担箩筐嘛,村后?砍些竹子自己?编就行了,就是费点?功夫。

  两家人都不?在意这个小事?,三个小伙子挑完籽棉便快步离开了。

  “这可是好籽棉。”王氏拿起一朵棉桃,洁白,硕大?,没有多少残梗硬壳残留。

  “可不?是,今年天气?好,这棉花长得也好。”李贤东也蹲下来赞叹道,“我也是在二伯家看到这籽棉好,方狠下心来置办的。这样的好棉花做的被子,盖十?年还是暖的。”

  “嗯嗯。”看到实物,王氏眼里便有了光,也不?可惜那花出去的两吊钱了,这棉被棉衣,也是能当钱的大?件呢。

  只李小寒,扒拉开一朵棉花,看着藏在里面的一粒一粒棉籽,“娘,我们就人手把这棉籽一粒一粒的挑出来?这过年前完不?成吧?”

  “肯定是挑不?完的。不?过没事?,我们先把做棉衣的棉籽先挑出来,过年时便有新棉衣穿了。棉被的可以稍慢一点?,这年前年后?呀,就是要挑棉籽的活。”

  以往王氏和李小寒轮不?上这剥棉籽的轻巧活,如?今能自己?剥棉籽,王氏也不?心疼了,开始变得兴奋,已经在想象自己?一家穿上新娘衣的样子。

  而李小寒眼前一花,她之前对于?客观了。日日坐在炕上手工挑棉籽,虽然不?咋受冻不?咋劳累,但这效率得有多慢啊。

  可恨自己?不?是机械工程的,记不?住前世梳棉机的结构。

  王氏干活,那是相当的麻利。早上买回来的籽棉,吃完早饭,干完其他的杂活,王氏已经整好两个箩筐,准备和李小寒一起挑棉籽。

  李小寒明知这手工活极其磨人,但是,谁让她只记得惠特尼扎棉机的名字,记不?住惠特尼扎棉机的原理。

  没办法,只能用着这传统手工的方法剥棉籽。

  只是,大?半天过后?,李小寒看着自己?重复一个动作快要抽筋的双手,自觉自己?就是一个没有带脑子的机器人。

  但即使如?此,剥出来的棉花也只得小半箩筐。效率极其低下。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李小寒,你想个办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