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一般人还真买不起,说不定还真就是各位王公大臣的别院。
到了这里,真子总算能给尚泰点起个火盆工尚泰取暖,尚泰的心情随着炉火的红火你终于舒服了点。
没错,现在的尚泰根本不去幻想重新回到琉球当国王只类的事,能在冬天里有个火盆御寒,就已经是尚泰最大的期待了。
“陛下,我在后屋找到几件棉衣,你先将就穿一下,我这就去改。”真子表现得还是够贤惠,不声不响弄了件棉衣过来,这让尚泰感觉一阵温暖。
简单的晚饭过后,按照尚泰的生活规律,这时候就差不多可以休息了,不过尚泰今天刚到一个新环境,估计这会儿还睡不着,所以拉着真子在客厅里聊天。
“这种时候,如果能弄一杯清酒喝一喝,那就圆满了”尚泰的要求这么高,堂堂一位国王,理想居然是如此的卑微,这实在是让人内心感觉酸楚。
真子就是最难受的那一个,尚泰的话音刚落,真子就匍匐跪地头都不敢抬。
弄个火盆,弄个棉衣什么的,没准还能捡个漏,清酒这一类的奢侈品,真子还真找不着。
没错在日本,清酒已经能够称得上是奢侈品,虽然酒的度数比较低,但毕竟也是用粮食发酵才得到的,而今年的日本农业又欠收,生产那点儿清酒,能供王公大臣使用,就已经殊为不易,至于尚泰那就算了吧。
“陛下,奴卑在后面烧了杯开水,先喝杯开水暖暖吧”一名男仆端着一个缺了角的茶壶,快步而入。
开水也不错,聊胜于无嘛。
尚泰随手接过杯子,并没有着急喝水,而是借着杯壁上的温度暖暖手。
其实尚泰身边就真子这一位女仆,剩下的别管护卫和佣人全部都是男性。
这又是日本人隔离尚泰的措施之一,同时也是日本人的惯用招数。
相对来说,现在的日本人还没有后世那么的极端,最起码日本政府没给尚泰安排个“男朋友”,这个待遇估计只有朝鲜李朝的末代皇帝才有资格享受。
杯子里的水毕竟是有限,在客厅里撸了半天杯子,尚泰总算感觉到一丝暖意,趁着杯子里的水还没有凉透,尚泰一口喝干杯子里面的水,随手把银针塞在自己的袖筒里。
能当上国王,尚泰自然也不傻,银针是尚泰的必备工具之一,不管是吃什么喝什么,尚泰都首先要检查一下,谨防有人下毒。
说起“银针试毒”,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对付砒霜之类的毒药银针很有效果,但除此之外,银针几乎测试不出任何毒素,所以这更多只是尚泰本人的一个心理安慰罢了。
观了半天的雪景,喝了半天的白开水,终于到了睡觉时间,尚泰过了裹身上的棉衣向卧室走去。
卧室里的温度一般情况下都比客厅里的还要高,尚泰走进卧室,情不自禁的松开身上的棉衣。
确实是暖和,这房间里居然有壁炉,还有一个土炕,这算是将东西方的两大防寒利器都用上了。
喝多了水,当然忍不住就要上厕所,赶在睡觉之前,尚泰还要方便一下,这样晚上就不用起夜。
卧室里的设施还算齐全,马桶就在卧室一角,用一个屏风分隔开来,尚泰刚刚转过屏风,就发现有一名黑衣人正抄手站在那里。
“你是何人”尚泰很奇怪,往常这里就算是有人,也只可能是真子,面前这个人尚泰却从来没有见过。
身为国王,尚泰还是有点点属于自己的自由的,比如没有尚泰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准随意进出尚泰的卧室,所以尚泰在卧室里见到陌生人才会如此奇怪。
黑衣人抬头诡异一笑,很礼貌的施了一礼,说的话就让尚泰不寒而栗:“陛下,琉球国王托我向您问好”
“你”尚泰大惊,只说了一个字,就见那黑衣人,团身向自己扑来。
身旁是屏风,身后就是马桶,实在是避无可避。
595 抢食
入冬的第一天,被日本人囚禁在京都的琉球国王尚泰悬梁自缢在自己的卧室内,日本政府虽然百般遮掩,但这件事还是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到琉球,一时舆论大哗。
消息传回琉球的当天,潘廷珍在朝会上宣读了对日本宣战的战书:“倭人狼子野心,窥我琉球久矣,前番占我国土不成,今日居然逼死尚泰国王,倭人如此蛮横,我等必将抗争到底,此仇不报,天理不容”
琉球的朝会并不是每天都举行,往常惯例是每逢3、6、9内阁例会,代替国王处理国事,每一旬还会召开一次大朝会,所有朝臣都会参加。
今天适逢大朝会,得到这个噩耗后,潘廷珍穿了一身孝服,披发刺面,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
首相都如此做派,其他朝臣自然也是有样学样,气氛一片肃杀,坐在御座上的小皇帝被吓得哇哇大哭,更增添了几分悲悲切切的气氛。
今天被邀请来参加大朝会的还有各国驻琉球使节,看潘廷珍说的如此决绝,英国驻琉球大使泰德汉萨忍不住嘀咕了一句:“真是的,就不能安分一点么”
泰德汉萨和美国驻琉球大使一样,都是由商人兼任的,所以泰德汉萨不喜欢战争,只想安安稳稳的做生意。
不是所有的生意人都和李牧这个军火贩子一样到处煽风点火。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前任美国驻琉球大使结束生意回国,现在的美国驻琉球大使叫鲁瑟卡朋特。
卢瑟卡彭特同样是个商人,在琉球从事燃油贸易,其实就是个卖煤油的。
因为身份的原因,卢瑟卡朋特和白起的关系不错,所以知道近日白起要对日本动手,因此听到泰德汉萨的嘀咕,卢瑟卡朋特并没有结话,只是微不可查的撇了撇嘴。
倒是清国驻琉球大使杜延德表现得更活跃一些,听完潘廷珍的战书,杜延德眉头紧皱,嘴里不停的念叨:“刀兵无眼,要以和为贵,如此妄动刀兵,恐怕会伤了和气”
杜延德出身商贾之家,一心从文,但屡试不中,家人无奈,给杜延德捐了一个翰林。
原本杜延德这个翰林没有任何职务,潘廷珍担任首相之后,为了在琉球传播汉文化,特意向清政府请求派员援助,所以杜延德才来到琉球,以翰林之姿清国驻琉球大使,仍兼任琉球教化司司长。
所谓的和气,从百余年前就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杜延德的话自然是没人在意,潘廷珍宣读完战书之后,白起奉命指挥对日作战,当天下午,白起率领麾下四艘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