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抢到任何东西,所以就在李牧大吃大喝的时候,很多美国人对李牧怒目而视,脾气暴躁的都已经开始骂骂咧咧了。
好在李牧和严虎、严顺、老严头都是衬衣长裤的西式打扮,每人腰间又都挂着柯尔特左轮手枪,还有麦克这个洋鬼子也混迹在李牧身边,所以那些美国人还能克制,不至于因为一个面包就到动刀动枪的份上。
沾李牧的光,麦克也分到一个比“巨无霸”少不了多少的套餐,这让麦克乐得几乎能看到后槽牙,甩开腮帮子就是塞、塞、塞
李牧不着急,这么多吃的,肯定是吃不完,当然李牧也不可怜那些美国人,特么昨天幼童们半夜饿哭的时候,也没见哪个美国人过来送吃的。
不过同情弱者是良好的美德,李牧也不是心坚如铁,所以当看到一名美国小女孩双眼含泪在母亲的安抚下强忍着不哭出来但眼巴巴看着李牧手里的牛肉的时候,李牧还是动了恻隐之心,把自己的牛肉分出来一小半,用一片面包托了,然后拿两个鸡蛋,又用餐桌上准备好的饭碗装了半碗牛奶,让初雪给那个小女孩送去。
这个动作很明显让那些没有吃饱的美国人感到意外,初雪虽然不会英语,但脸上的笑容还是能让人感觉到善意,当初雪把手里的牛奶和牛肉送到那位一脸惊喜的母亲手中的时候,那位母亲简直是喜出望外,不住口感谢初雪,连续的鞠躬让初雪都红了脸。
不管到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对弱者的怜悯都会赢得赞誉,所以在初雪给小女孩送过去食物之后,那些美国人也不再骂骂咧咧,虽然还是不满,但不满的成分已经淡了许多。
李牧这会儿也不想别的,先把肚子填饱再说,毕竟停车时间只有五分钟,还是速战速决比较好。
等李牧吃完东西,那位一直守候在旁边的母亲这才带着小女孩过来,旁边还有一位身材高大但有点单薄的戴眼镜中年男人,看上去这是一家三口。
“尊敬的先生,我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表达我的感激,非常感谢您的慷慨,您的善意让小安妮又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对人性不至于绝望,所以我一定要向您说一声:非常感谢。”母亲主动开口,言谈间很有些“知识分子”的气息。
“是的,非常感谢。”男人也说话,虽然话不多,但脸上的感激还是满溢。
“谢谢您,先生。”小女孩也感谢,感谢的同时还有一个微微的鞠躬。
果然是仓廪实而知礼节,洋人也要先填饱肚子才会懂礼貌。
或者说,洋人也要先填饱肚子,才会讲礼貌。
036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列车再次开动的时候,列车上的美国人再看华人们的眼神就不一样。
就在四年前,美国和清帝国刚刚签订了蒲安臣条约,也就是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蒲安臣条约是清帝国和其他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蒲安臣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美国和清帝国两国之间建立正式的友好关系,美国给予清帝国最惠国待遇,条约规定两国公民在对方境内免受宗教迫害,同时两国政府都尊重移民自由。
蒲安臣条约的签订,为中国劳工移民美国敞开了大门,也是清政府向美国派遣“留童”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蒲安臣条约以西方国际法的形式确立了美国和清帝国两国的对等地位,但因为华人在美国从事的都是繁重体力劳动工作,所以华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并不高,至少和华人在建设美国的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并不相符。因为华人的勤奋刻苦,良好的管理性和服从性,以及不太敏感的薪酬要求,很多美国的工厂主或者是矿场主选择雇佣华人而不是西方白人,这使很多西方白人对华人持排斥甚至是敌对态度,认为华人抢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工作机会。
看看,这一时期的某些美国人和二十世纪东南亚的某些猴子真的很像,他们遇到问题时从来不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只是一味的把责任推给别人,看上去懦弱怕事又不关心政治的华人于是就成了最好的替罪羊。
所以在李牧抵达美国之前,大部分美国人对华人的态度并不好,纵然是没有利益冲突到不了敌对的份上,很多美国人对华人的认识大概也只停留在“一群又脏又臭的廉价劳工”这个层次。
而因为东西方语言之间的冲突,华人的群居属性,更加重了华人和西方白人之间的隔阂,所以如果没有意外,大概十年后,美国就会出台排华法案,从法理层面上限制华人进入美国。
当李牧了解到这个事实后,李牧的理想开始有了点变化。
原本李牧的理想是要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寓公,但现在,提高华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阻止美国通过排华法案成为了李牧的头等大事。
针对一个种族推出排华法案这样的法律文件固然是美国的耻辱,但对于目前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来说,这更是一个噩梦。
李牧已经打定主意要脱离清帝国,那么为了自己的未来考虑,李牧也要阻止美国通过排华法案。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骨感的,现在的李牧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想要阻止美国通过排华法案更是天方夜谭,想要达到目的,李牧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就眼前来说,列车上的美国人也大多都是普通美国人,所以在今天之前,这些美国人看向华人的目光都不怎么友善,虽然到不了反感这种程度,但嘲讽和鄙视是免不了的,特别是昨天晚上幼童们被饿哭之后,李牧不相信车厢里的美国人会一无所知,但既然当时他们没有什么表示,那李牧现在也不会可怜他们。
经过今天早上的“抢饭事件”,车厢里的美国人再看华人,目光中已经不仅仅是嘲讽和鄙视,更多了几分厌恶和痛恨,特别是对李牧这个一直在指挥的“罪魁祸首”,目光中的痛恨简直是不加掩饰。
对于这个转变,李牧很高兴,这倒不是因为李牧变态,而是因为美国人看向华人目光中的痛恨。
痛恨这种情绪相对于嘲讽来说强烈得多,只有让美国人感受到切身痛楚,美国人才会痛恨华人,这和之前的嘲讽不一样,如果说嘲讽代表着之前的美国人从来没有正视过华人这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