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1 / 1)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鲇鱼头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牧面前,诚惶诚恐的等待李牧吩咐。

其实老严头的年龄并不大,清国人都有早婚的习惯嘛,老严头虽然已经有三个孩子,但年龄也只有三十出头,当然因为常年的劳作,老严头的相貌比实际年龄看上去要大一点,甚至两鬓的头发都已经有点斑白,脸上的皱纹也很清晰,这让老严头看上去很有点憨厚的老实。

就一般清国人的标准来说,老严头还是很不错的,一米七五的身高比现在的李牧还要高点,在清帝国也能算是高个,五官也比较端正,浓眉大眼的要是收拾一下还是能拿得出手的。

这也很正常,虽然老严头是仆人,毕竟也是王府出来的仆人,不说锦衣玉食起码也不会风餐露宿,要是长得歪瓜裂枣也没资格跟着小胖子远渡重洋,更不可能生出“一万美元小姐”那样的美人坯子。

李牧也不废话,直接又把刚拿到手的一百美元交到老严头手上,这让老严头更加的惶恐,虽然老严头看不懂美元上的字,但从钞票的数量上老严头可以得出结论:这肯定比刚才给的三十两银子多。

“你们不用待在旧金山了,我们可以一起前往新英格兰地区,这些钱你先收起来,你现在就是我的管家你不行,把钱交给你老婆,让你老婆来当管家。”李牧突然想到管家人选的问题,从经济角度上讲,还是女人管钱比较合适。

呃,女人管钱,在这个没有淘宝的年代应该还是比较靠谱的。

020 死心塌地

其实绝大部分华人家庭应该都是女人管钱,这和女性的社会地位没多大关系,只和社会分工有关系,毕竟在这个时代,就算是皇帝退了朝回到后宫,后宫里的事也是皇后说了算,皇帝一般情况下不发表意见。

这种情况在1872年这个年代尤为严重,毕竟这是个两宫垂帘听政的年代,谁要是敢对这一事实说三道四,那么清帝国京城的那两位皇太后会让他明白什么叫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二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

平民百姓家的家庭生活很明显是没有皇室那么的惊心动魄,所以老严头对李牧的这一安排并不反对,在听到他们一家人可以和李牧一起前往新英格兰地区之后,老严头很明显是如释重负:“多谢牧哥,小的就知道牧哥不是一般人,牧哥将来是要当大官的,肯定是有大本事的。”

如果从李牧这个留学生的身份上分析,老严头说得也没错,如果李牧在美国完成学业返回清帝国,那么李牧他们这批人肯定会受到朝廷重用,出将入相什么的很正常。

这也可以理解老严头一家人为什么毫不犹豫的要坚决跟着李牧走,很明显的一个事实,如果现在老严头一家人就跟了李牧,那么等将来李牧回到清帝国之后,老严头一家就是李牧的老“家人”,这比跟在小胖子身边强的多,虽然李牧不大可能混到“王爷”那个级别,但王府也不是歌舞升平的天堂,在王府里当普通下人,远不如在李牧这个未来的“帝国新贵”身边当个贴身的使唤人。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嘛,谁说清帝国的老百姓愚昧来着,老严头就很聪明。

李牧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老严头的奉承,就凭李牧给老严头一家人做出的规划,也值得老严头对李牧感恩戴德。

等一万美元小姐她娘过来的时候,这个感恩戴德就达到了极致。

李牧见到一万美元小姐她娘一样的和颜悦色,没多少未来“帝国新贵”应有的傲慢和盛气凌人:“这钱拿着该花就花,到旧金山上了岸,估计咱们要停留个一两天,你们每人置换身行头,理个发洗个澡什么的别省着,咱们这是到美国了,不能丢了咱清帝国的人”

虽然这个“清帝国”有点让李牧感到恶心,但不可否认的是,李牧来到美国,代表的就是清帝国公民的形象。在李牧能养活自己一家子之前,李牧还不能公然说出“我只代表华人,不代表清帝国”这样的话,还要和陈老头虚与委蛇,把那每个月的24美元糊弄到手。

当然李牧对老严头一家人的要求肯定是不止这些,所以李牧也给老严头一家人画饼,以安抚老严头一家人惶恐不安的心:“等到了新英格兰地区,你们都要接受语言培训,也就是要学会说洋人的话,这样才能更方便你们在美国的生活,严虎、严顺和初雪也要接受教育,就是去上美国人的学堂,这样才能在未来拥有更好的生活。”

当李牧说到送严虎、严顺和初雪去上学的时候,一万美元小姐她娘的眼睛很明显亮起来,等李牧话音刚落,一万美元小姐她娘就急不可耐。

“去去美国人的学堂,是和牧哥您去的学堂一样吗”一万美元小姐她娘的表情里充满惊喜和希翼,让人不忍拒绝。

“我不去美国人的学堂,如果你是指初雪他们要去的学堂,那么我现在就可以给你答案:是的,初雪他们就是要去那种学堂,原本我应该去的那种,和那个小胖子要去的学堂一样。”李牧不卖关子,终于让一万美元小姐她娘悬着的一颗心落地。

“谢谢,谢谢,谢谢牧哥”一万美元小姐她娘喜极而泣,向李牧福了好几个福,转身出门就把严虎、严顺和初雪叫进来:“快,给牧哥磕头,牧哥可是咱家的大恩人,你们要做牛做马才能报答牧哥的恩情”

严虎、严顺和初雪不知道一万美元小姐她娘在说什么,但对于给李牧这个“主人”磕头这种事,三个人并没有什么反感,都还是很听话,一万美元小姐她娘还在说着,三个人就跪下老老实实给李牧磕头。

李牧最受不了动不动就磕头这种事,虽然身在这个时代,李牧也不好表现的太另类,但在这件事上李牧还是坚持,所以李牧马上就起身:“都起来,都起来,我已经说过了,咱家以后不磕头,除了过年给老天爷上香时和祭拜祖先时,什么时候都不用磕头”

“牧哥,您就让他们磕几个吧,除了这个,我实在是想不出有什么法子感谢您”一万美元小姐她娘和她爹也在磕头,而且都已经是泪流满面。

李牧还是低估了“知识”在这年代的价值,这年头除了富贵人家出身的孩子,没几个人有机会接受精英教育,平民家的孩子上个私塾都需要给教授弄点束脩,奴仆家的孩子根本就连上私塾的机会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