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播的人,都对这种领导人下基层的情节免疫了。现在就算是大年三十,最高领导人上老百姓家拜年的时候,电视上都不敢演那些普通老百姓因此感动得泪流满面之类的画面。就算事实真是如此,在电视前面看的人也会批评电视台这是从哪找的“群众演员”,戏有些演得过了吧?还敢再假一点吗?
看到有人真的因为皇帝只不过是礼节性地弯腰扶了他一把,就因此感动得眼泪都下来了,党爱国不免会觉得有点假。但党爱国又觉得,皇甫嵩好像还真是感动得一塌糊涂,周围的文武百官和将士们也神情亢奋,士气高涨。
党爱国处在这种热烈的环境之下,心中一片愕然,突然有了一种周围的声音都逐渐远去,自己好像从这部古代大戏里跳了出来一样的错觉——这就是所谓的“格格不入”吧。他真的不能理解这些古代人,在很多地方都是。
比如前些天的貂蝉,明明也认同了党爱国的说法,知道王允训练舞女并不是因为他就是个大善人,但她还是要报恩。比如现在的皇甫嵩和周围的官员、士兵、百姓们,这么假的收买人心的招术他们也看不出来吗?但他们还是一个个十分认真地感动了。
但其实在貂蝉看来,她的报恩很正常,毕竟王允确实收养了她们;在皇甫嵩和其他人看来,他们士气高涨也很正常,毕竟大汉朝的“天子”确实弯下腰来亲切地扶起了大臣。这也许不是君臣相得,但的确是上位者对下位者弯下了他高贵的腰,伸手了他高贵的手——单单只是这个就会让下位者无比激动了。
就算后世不也一样吗?电视上播放最高领导人亲切接见群众时,群众们一个个都抢着和最高领导人握手,都激动不已——这虽然肯定是作秀,但却未必就是作假。
就算是在电视前面不屑地撇着嘴,觉得那些老百姓也太过夸张的普通观众们,换成是他们和最高领导人握手,如果说心里不怦怦直跳,脸上不激动得面红耳赤,手连抖都不抖一下,连气儿也不喘一喘的话,那肯定是因为他们其实已经是个死人了。
其实党爱国现在有这种无法融入社会的感觉才是正常,毕竟他和古代人之间相隔着一千八百年的代沟,这些古代人们其实在很多方面上也不能理解他。
除非一个穿越者脑子里有着古代人的全部记忆,这些记忆还能完美地和他融合,并在行为习惯上用古代人的习惯覆盖了现代人的习惯,否则的话,这个穿越者无论怎么隐藏也会和古代人格格不入——就像黑夜中的萤火虫那样鲜明出众。
这其实与对方的观察力无关,他们就是会本能地感觉到这个穿越者和他们不一样。毕竟两者生活的时代可以说是基本完全不一样了,说未来人是宇宙人可能有些过了,但如果说是异世界人却又差得不多,穿越者真能从语言行动到思想灵魂上全部完美地融入这个时代那才叫奇怪呢。
也许是因为这种突如其来的感觉影响了心情,所以党爱国没有参加接下来的一系列仪式和在北宫举行的庆功宴会。不过他没有阻止自己的学生们参加,而且还将平时一直跟着他的王粲和蔡琰也推了出去,让他们跟其他同学们一起见见世面。
党爱国决定回到中央大学里面清静清静,此时貂蝉和蹇硕毕岚等人坚持着要在党爱国身边伺候。但他最后只留下了貂蝉,把这两个十常侍也赶回汉灵帝身边去,自己带着貂蝉和几个随从悄然离去了。
汉灵帝从蹇硕那里收到了党爱国离开的消息,也有些诧异。不过他早就知道这“未来人神仙”不喜俗务,也没有太过在意。反而是党爱国不在才正好,他可以随着这个机会,多笼络笼络这群在中央大学里跟着“党校长”学习了许多“科学知识”的学生们。
------------
0060 私宴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皇帝赐宴无疑是一种荣耀,但却不是一种享受。这比后世陪领导吃饭还要让人不爽,毕竟再怎么大牌的领导,也只能做做“土皇帝”罢了。当然众多够资格参加宴会的官员们是不会这么想的,但他们却也都会在参加完皇帝的盛宴之后,再举办各种私宴来联络感情。
倍受荣庞的皇甫嵩回到洛阳没几天之后,他便在家举办了一场私宴。所邀者俱是与皇甫嵩相熟之官员,其中阉宦一党和外戚则半个也无。皇甫嵩等人便是忠心汉室的世家大族在洛阳的代表,也许对皇帝本人也抱有忠诚,但却和完全依附皇帝的宦官和外戚绝对不是一路的。
太尉马日磾、司徒丁宫、司空刘弘、太仆朱儁、光禄勋赵谦、卫尉杨彪、尚书令士孙瑞、尚书卢植、从事中郎王允、司隶校尉张温、执金吾袁滂、后将军袁隗、北军中侯刘表光禄大夫种拂、侍中种辑、侍中赵温等人,以及蔡邕、故太尉曹嵩、故太尉崔烈这类暂时赋闲在家之名臣,悉数前来赴宴。
谏议大夫种劭、尚书郎许靖、虎贲中郎将孔融、尚书侍郎郑泰、黄门侍郎荀攸、黄门侍郎钟繇、中军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右校尉淳于琼、大将军府长史王谦、大将军府主簿陈琳等正当年的俊彦们也在邀请之列。只是被叔父袁隗勒令好好闭门思过的袁术依然还在禁足期,所以没有前来。
一番歌舞宴饮之后,在座的宾客们各自分散成一个个小团体,在那里谈论着感兴趣的话题。在各个团体之中,党爱国的学生们无疑都是谈话的中心——就算这是皇甫嵩举办的宴会也一样。
而和皇甫嵩年龄相仿的一群老臣,此时也在谈论着类似的话题。虽然他们不能跑到年轻人堆里去,但党爱国的学生之中,也有那么几个年纪颇大之人,比如刘表和王允。
而且同在这边的蔡邕,也自学了不少党爱国传授的知识。虽然他与党爱国只见过一面,但他每天晚上等蔡琰回家之后,从女儿那里了解到的“科学知识”和党爱国的具体情况,要比大部分人都更详细。
当他听女儿说到中央大学的学生都有一个推荐入学的名额时,不由得心中一动。不过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使用这个名额去上学,而是想推荐过去十多年没少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