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章(1 / 1)

回到三国当校长 国际精神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1个月前

能够赶在年老色衰皮肤松驰ru房下垂之前,把好不容易给挤出来的事业线卖个好价钱,那么被高富帅吃剩下的黑木耳就只能卖给矮穷丑的**丝了。对于靠着事业线吃饭的女人来说,这无疑等于生命线已经就此中断了,从此只能在女生网的中满足她们麻雀变凤凰的野望了。

哎……真是的,为什么话题又被扯远了呢?难道继论文式小说之后,这本书又要变成一本闲聊式小说吗?还是会变成论文+闲聊式的小说?作者到底有多么不靠谱啊!不是哪个作者都可以做到让读者很嗨皮地为了看闲聊而掏钱的。哪怕是《学生的一存》系列,也只是因为有着萌萌的美少女们所以才会受到死宅们的追捧的。

=====我是死宅的分割线=====

党爱国为了能够在完成将马腾、马超和传说中的马云騄“邀请”回中央大学上学的主线任务之余,自己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美少女们培养感情,触发支线剧情增加好感度,于是决定不带任何人,自己孤身前去西凉。

这绝对不是为了避开已经弄到手了的美少女们的视线,自己偷偷摸摸地出去攻略新的美少女,纯粹是为了节省时间快去快回。和美少女们在一起的宝贵时间,党爱国可是一分一秒都不想浪费哪!

唔……大概、也许、可能是这样的吧。虽然党爱国一直以来都是以“硬派”形象出现的,但不喜欢美少女的男人根本就不是男人啊。不管怎么说,党爱国认为自己还算是个男人的——纯爷们。

正因为如此,党爱国十分硬气地一直坐在马背上,沿着通向西凉的驿路连续颠簸了几个日夜,硬是以堪比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赶到了董卓那里。如果不是这个时期的邮驿系统还没有八百里加急的业务,党爱国到达的速度还会更快。事实上他的不少时间都花在了拿出皇帝的敕令证明自己的身份,并命令维护驿站的吏员给他准备换乘马匹这上面了。

凭借着“观察者”来维持身体健康运转的党爱国,此时已经日夜兼程地来到了汉阳郡境内的上邽。韩遂和马腾被皇甫嵩和董卓在陈仓击败之后,又退回了汉阳郡,占据着郡治冀县。而董卓则自陈仓缓缓推进,刚入汉阳郡,就在最东面的上邽停了下来。

而董卓之所以到了上邽就再不前进,是因为他在陈仓分出一部分士兵,由麾下校尉李傕等人带领,镇守不远处的散关,所以本部人马不足的缘故。按照董卓的说法,韩遂和马腾在西凉诸羌中素有人望,故此需分兵驻扎散关,把住武都郡通向右扶风的入口,防止韩遂和马腾勾结西羌自羌道攻入武都郡,再破散关,从侧翼攻占右扶风的重镇陈仓。

总之董卓以十分充足的理由,“一心为国”地削弱了自己的主力部队的实力,但仍然“冒险”进入了叛军的老巢汉阳郡,像根钉子一样扎在汉阳郡与右扶风边界处的上邽,将右扶风东、南两面全都保护了起来。

而右扶风北面是安定郡,安定皇甫氏,便是皇甫嵩的本家。正因为以皇甫家族为首的安定豪强们依然支持中央政府,坚决不与韩遂和马腾等反叛者同流合污,所以就在汉阳郡东面,与其相邻的安定郡,才并未被叛军占据。

在中国的封建时代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地方封建势力。所谓的中央集权制,却从来都是政权不下乡的。国家的集权最多只集中到郡县一级,在地方,主要还是依靠当地的大族豪强来协助管理。

就像韩遂与马腾两个在历史中大名鼎鼎的名将,要在汉阳郡造反,也得先拉上汉阳豪强王国,后绑架汉阳名士来当首领——这就是封建时代最大的“潜规则”。而党爱国今后想要将他的先进理念在整个中国传播开来,“基层”的地方豪强也是绝对绕不过去的。

------------

0114 地方豪强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党爱国孤身前往西凉的路程,其实并不算平淡。出了洛阳周围的八关,哪怕是位于长安和洛阳之间的河东及弘农二郡,在比较偏僻的路段上也是存在着山贼路匪的。这种情况等进了长安地界会好转一些,但出了长安一路往西又愈发严重了起来。

在大汉最为核心的京畿重地都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其它还在闹黄巾贼的地方就更可想而知了。如果是独身一人在外行走,就连路上遇到的旅人都有可能偶尔客串一下劫匪。虽然说那些会在人烟稀少处化身劫匪的旅人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的因素才是最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古代人的素质其实并没有现代某些人吹捧得那么高。

或许他们很注重乡间的道德和家族的法规,但那是因为他们往往终身、甚至几辈人都局限在一个地方生活。这种情况下的乡间道德和家族法规已经属于被他们所认同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私法了。不遵守,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就过不下去。

而将这个范围扩大到国家,就会发现古代人的法制观念其实相当淡薄,胆敢杀人越货甚至扯旗造反的大有人在。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国法的强制约束力没有一个强大的执行能力来保证。

杀了人,然后改名换姓跑到别的地方,基本上就可以逍遥一辈子了。如果是在偏远地区更是如此,只要找个山沟里躲一阵子,之后也没什么人再来追捕了。

甚至古代还有这样一条法律:“亲亲相隐不为罪”——亲人帮着亲人隐瞒罪行,不算是犯罪。这更是人为加大了法律的执行难度。

因为有这条法律的存在,某些地方宗族势力,还可以将整个村镇都动员起来,武装对抗法律人员,明目张胆地包庇罪犯——那片地方生活着的上万人之间都沾亲带故的。

即使是后世,国外的法律也有类似“亲亲相隐不为罪”的原则。但不管怎么说,明知道对方犯罪依然选择替对方隐瞒罪行,这无疑是包庇罪,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即使是为了亲人犯罪,也只不过是在个人情感的收获和个人利益的损失之间,选择了收获个人情感罢了。那么也就必须要承担起这个选择的风险,在被抓捕时接受包庇失败的惩罚。

既不想让亲人被抓,又不想在包庇失败后承担起自己的罪责,世界上哪有这种天上馅饼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