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好好的。师父这才说道:“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你分包装的原因所在。你以为画板是保护画的,却不料板子却伤了画,你以为袋子是可以防虫的,殊不知香菇本身可能就有虫。其实做人也是一样,我们总以为别人会对自己造成伤害,殊不知害自己的却往往是自己。”
老和尚的话实在是耐人寻味,是的,人生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让自己陷入困境的也是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半天使,一半魔鬼。时时刻刻,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天使和魔鬼的争斗之中。当天使占上风的时候,人的行为举止就表现为真,表现为善,表现为美;当魔鬼占上风的时候,便是假、便是恶、便是丑。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表现永远都是天使,但人们又总是不能察觉魔鬼的存在。此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对自己加强防范,不要被自己的刺所伤到。
商场上,只相信不断推翻自我的人,而从来不给过于自信的人留下任何一丝机会。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每个人的认识和见解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带有很多的误区,相信没有谁敢保证自己的学问是最多的,更没有人敢称自己是永远的成功者。这就说明,我们更需要防范的人是自己,防范自己意志力不够坚定,防范注意力不够集中,防范眼界不够开阔,防范承受能力不够强等等。假如一个人过分地相信自己的能力,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你想超载自己,超越梦想,超越理想,超越未来,那么不妨对自己大喊一句:我不相信你。
人『性』中有一个十分常见的弱点,那就是:很容易挑出其他人的『毛』病,而对自身的缺点也轻易原谅。如面对自身的贪图享受、容易满足、回避困难、自轻自贱、盲目乐观、懒散傲慢等等缺点,总能够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才为自己开脱。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总是被自己打败,成为可笑的“阶下囚”。
那些不懂得防范自己的人,其实大多都是出于自信,但自信从何而来?简单地来说,自信就是来自于经验,来自于主观判断,甚至还有可能是主观臆断。当然,经验在商场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更多的时候,它带来的是危险,是失败,是伤害。因为商场是一个不定时变换环境的场所,在这一秒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不管你有多少经验。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相信自己,时刻防范自己。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敌人”,但是任何敌人都是可以想方设法将其打败的,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倘若一个人能战胜自己,那么他在人生中必定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个人一旦战胜了自己,也就会在思想上有一个飞跃,人生会打开新的一页。有位作家说过:“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能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感悟:
防他人,更需要防范自己。这是一种超越自己、克服自己、战胜自己的巨大勇气。要成功就得有勇气改变自己,就得战胜自己的所有缺点,克服自己的种种不足。我们要戒骄戒躁,拒绝慵懒……只有超越了自己,才能超越别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断地超越自己等于不断地完善自己,完善自己不完美的人生。
5.唯有怀疑一切,才能决胜天下
马克思说:“怀疑一切。”“怀疑一切”最早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科学的创造因为有怀疑精神,社会因为怀疑才能进步,我们对待问题要有自己的判断,要知道任何权威的结论都可能有漏洞,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
胡适先生曾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所主张的“大胆假设”,实际就是“怀疑一切”。“小心求证”是在后面进行的,并不影响之前的“大胆假设”。伦敦经济学院院长戴维斯说:“怀疑精神是人类最可贵的品质。”
可见,有怀疑精神、敢怀疑一切,永远都不会是什么坏事。要知道,我们在求知和进步的道路上,能独立、自由地探求和思考,比获知真理本身更为重要。
在商界中,怀疑态度是获得利益的最根本保证。
真理来自怀疑
一位教育心理学专家,分别在事先分好的两组学生中出了一道完全一样的测试题: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
其中一组的学生大部分都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船长的年龄和穿上的牛羊的数量完全毫无关系,说这道题本身就不是正确的。显而易见,这些学生的回答是对的。而另一组小学生的回答却令这位教育家大吃一惊,此组的很多同学认真地做出了答案,两数相减得52岁。
这位教育心理学专家于是就询问这两组的小学生,他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最后通过调查发现,第二组小学生之所以做出错误的答案,是因为他们坚信不移地认为:老师的话就是正确的,只要对问题进行回答,就能够得分;不做的话,只能拿零分。老师出的题目不可能是错误的,总是有标准答案的,不可能没办法做,也不可能没有答案。
在学术上若一味地盲从老师,真理永远都会被埋没。
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由好奇、疑虑开始的飞跃。”
程颐说:“学者要先会疑。”
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做学问要善于提出问题。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地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怀疑是知识的钥匙,怀疑激发无限的探求。任何真知,都是从怀疑和判断开始的。没有怀疑,害怕或拒绝判断,就谈不上学问。心存问题、怀疑和判断,然后去读书,效果会很不一样。佛说:“不可因某事物之似有可能而信以为实;不可以为宗教典籍是绝对的真理;更不可以因为对方是自己的老师,你就完全深信他讲的话。”可见抱怀疑的态度求知才是我们必须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