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2 章(1 / 1)

将相 太子姑娘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来出将入相,他们从来没有离心离德,从来没有真正的反目过。

“要不是他暗中相助,我怎么可能当上将军,坐上这个位置?”李洪义叹口气,自嘲道,“我知道,我就是一块木头,而安儿,是玉。”

“别这样说,你也是翡玉。”李洪辉劝解道,“即使你不通文墨,上天却会让另一个人走入你的生命中,你和他一文一武,辅助互补。”

“我也觉得,安儿是上苍赐予我的,没有他就没有我。可是我,却帮不上他什么,净给他添麻烦了。”

“要不是你,当初皇上怎么会发现安儿。要不是你,安儿可能早就死在战场上了。当年你护着他,帮他打架,带他玩耍。这份情谊,他不会忘记的。”

“真的吗?”李洪义疑惑了,他叹气道,“我不是一个好哥哥啊。”

“是不是好哥哥,你说了不算。等你见到邵安,听他说才算。”徐磊说道。

李洪义点头,“对,我要去找他,当着他的面求他原谅,希望能够,再听他叫我一声哥哥。”

李洪辉欣慰的笑了,这个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的。而后他问道:“那你呢,你会不会怪我,毕竟是我……夺了邵安的位置。”

李洪义摇摇头,“不怪你,我只怪我自己,都是我的错。二哥,幸好有你,这些年陪着我。”

------------

122错因果过往徒留恨,定乾坤前事付烟尘

张三查了几天,才找到了邵安的落脚点,原来他去了颍州。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坏消息,半个月前,西瓯卷土重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破西宁、永靖、金城三座城池,剑锋直指长安。

“金城失守了?”皇帝看着军报,简直不敢相信。金城乃西北门户,失守的后果,简直不可估量。

养心殿中,所有的文武大臣都惊呆了,此次西瓯来势汹汹,而且还多了几分“神机妙算”,所有的攻击点都打在了防守最薄弱处。除了有人通敌,不做其他解释。至于通敌之人是谁,自是不言而喻。

“孙敕,是孙敕。”皇帝怒道,“他是个疯子,他真的疯了。”

兵部尚书赵维启奏道:“皇上,此次西瓯聚集二十万众,且攻势迅猛。我军除去各地必留的驻防军,也就只有四十万兵力可以调动。”

“禁军随时可以应战。”李洪义作为禁军统领,十分有把握的说道。

宋綦老将军却泼冷水道:“不过禁军只有几万余众,而地方上的厢军调动,还需要时间。”

“可我们最缺的,恰巧就是时间。圣上,孙敕身为丞相五年多,掌握了太多朝廷机密。此次形势不妙啊。”赵维忧心忡忡的说道。

丞相掌管军政大权,虽然不直接领兵,但对军事布局也大致是清楚的。哪里兵多将广,哪里防守虚弱,孙敕皆心知肚明。孙敕完全可以避开难啃的骨头,专挑弱点攻破,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打到长安城下了。

皇帝皱眉,“如今敌暗我明,却是不妙。他们已经打到了金城,我们必须尽快发兵阻截。”

“皇上,不如先派禁军去前线支援,再调集厢军准备迎战。”宋羿提议道。

“可行。”皇帝同意了,“宋羿,调兵的事就交给你了。”

“末将领命。”

“此次出征……”说到此,皇帝停顿了一下,殷切的望向李洪义,而后接道,“何人愿往?”

李洪义还是站出来了,放弃去找邵安的念头,选择了保卫国家。他请战道:“末将愿往。”

“好,辛苦李将军了。此次还是由李洪义挂帅。”皇帝再扫视了一圈台下众人,继续说道,“李洪辉、徐磊随军出征。”

“末将领命。”李洪辉和徐磊异口同声道。国难当头,他们也无法再顾及什么儿女私情了。

西北的确战争如火如荼,然后江南地区,依旧风平浪静。战事起的突然,朝廷又严密封锁了不好的消息,故而南边的百姓并不知道西瓯已经连下三城,攻入中原了。

清早,阿瑞又去颍州采购食材了。他回来时神神秘秘的跑到刘汝卿跟前,对他说:“听说,朝廷又要打仗了,最近在调兵呢。”

“打仗?你听谁说的啊?”刘汝卿心想西瓯已平,突厥又签订了和约,按理说不会发起战事啊?难道皇帝又要刚愎自用,举全国兵力再次讨伐西瓯?

“卖菜的刘大爷说的,他儿子就在军营当兵呢。”

刘汝卿半信半疑的看着阿瑞,叮嘱他道:“这事先别告诉你家主子,免得他又要担心。”

阿瑞点头,表示一定不说。

※※※※※

李洪义率兵出征数十日,局势并没有因此平定下来,反而更加危急了。西瓯现在一不攻城,二不掠地,专挑乡间人烟稀少处行军,导致李洪义无法判断西瓯的具体位置。他带着大军一路向西,刚摸到西瓯的影子,西瓯就率兵逃走了。

早朝上,兵部尚书赵维,根据前线战报,分析道:“敌人一直在避免和李大将军正面交锋,也不再耗费兵力攻城。此次西瓯目的已经很明确了,就是长安。”

“先前二十万敌军不过是先锋部队,据说后面还有二十万大军。据探子来报,此次西瓯王亲自领兵,倾全国之力,以报当年丢失西宁之辱。”

“厢兵调集的怎么样了?”皇帝问道。

赵维愁眉苦脸的回禀道:“回圣上,宋将军还没有消息。”

“皇上,西瓯离京城不过百里,恐怕等不到宋将军了。”

此时殿中也是议论纷纷,人心涣散。这么多年以来,长安还未曾面临此等危急时刻呢。很多胆小怕事之徒已经开始打算起,万一打起来,自己该往哪里躲了。

皇帝干咳一声,制止下面的议论之声,直接问道:“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皇上,不如议和吧?”吏部尚书彭源平最是胆小怕事,想了半天也只能想出一个令人无语的法子。

“不可!”宋綦老将军最见不得这种缩头乌龟,他厉声道,“皇上,禁军还有一万守兵,末将请战,定不会让西瓯踏入京城一步。”

彭源平讥讽道:“一万对四十万,哪里有什么胜算。”

“西瓯不过是强弩之末,有何可惧?说是四十万兵马,也是临时征集西瓯牧民,没什么战斗力。”

“西瓯全民皆兵,且此次是为了复仇而来。”彭源平抱怨道,“这全怪李洪义杀戮太甚,西宁一役杀死敌兵三十余万,才激起了西瓯全民的怒火。”

刑部尚书冯彻抓住了漏洞,突然说道:“彭大人都说了,西瓯是复仇来的,怎么可能同意议和?臣认为,当务之急,是调回李洪义的大军,保住京城为重。”

彭源平被堵的哑口无言,然而礼部左侍郎蒋偲却说道:“微臣以为,西瓯来势汹汹,没有粮草支援,坚持不了多久。臣有一计,可解当下危局。”

皇帝眯着眼看向蒋偲,此人向来只会投机取巧,怎么会突然开窍?他懒懒问道:“蒋爱卿有何计谋?”

“臣请圣上暂避锋芒,迁都南下。”

“放肆!”皇帝拍案怒道,“自开国来百余年,从来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