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眼下只能请您到右舍,和大伙凑活吃一点了,对此深感抱歉,阿弥陀佛。”
小和尚这一解释,我才明白为什么他刚才咬牙切齿的那么下的去狠手。既然方丈不醒,我也不做强求,随着小和尚前往右舍。右面的厢房,灯火通明,墙上还映着一些和尚的影子。我心想,此刻这些僧人一定是在烛灯下翻阅着经文,细细的品味佛法的高深。能和这些潜心学习的修行者一起吃饭相互探讨,也算是我的福分。然而当我打开门的时候,却响起了熟悉的音乐,那是我国晚上七点的特产,《新闻联播》的片头曲。僧人们正聚在电视机旁观看着以党中央为核心的和谐社会。小和尚对众位僧人说道:“《小城逸事》的记者来了!”
只见所有的和尚都动作一致的转过头来,面带着同样惊喜的表情。紧接着一个个如同老虎见了肥羊般猛扑了上来,各种奇怪的话语充斥着我的耳朵。“终于来了,我想死你了!”“男人,竟然是个男的,为什么不是靓妹?不过男的也行!”“佛祖保佑,这苦日子总算到头了。”“采访俺,俺有好多好多故事要说勒。”说着,他们七手八脚的把我拉近屋内,一圈圈的围住了我。
小和尚在一旁大喊:“记者还没吃饭呢!”但是他那点声音早就被众位和尚的话语掩盖了,此刻众位僧人吵吵嚷嚷,七嘴八舌,弄到我也是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深吸一口气,大喊一声道:“我还饿着呢!”
这一句话的威慑力实在惊人,周围瞬间安静下来了。空旷的屋子内,只传来新闻联播幽幽的声音:“……党中央国务院总理就人民温饱问题发表了讲话……”
第五十三话 坐谈
随着片刻的安静之后,僧人们一个个站好,对于刚才的失仪,他们都鞠躬致歉。然后以小和尚为首一个个退出了右舍。不过一会儿,又一个个走了回来。不同的是,他们都双手捧着一个大木盘,木盘里面放着一盘盘精美的素菜。随着井然有序的进入,电视机前便开始摆放了各种菜肴。领路的小和尚等到菜已上齐之后,对我说道:“在下法号法圆,守门僧。是本寺最小一辈的门僧,不过众生平等,佛无大小。今日由我值班,执掌寺内一切的管理。所以对于刚才的事情,由我再次向您赔礼道歉。还望施主海涵。”
入乡随俗,来到这里自然按照寺庙的规矩。我们即刻席地而坐,开始享受这晚饭的盛宴。随着这饭桌的大钟敲响,话题也渐渐的说开了。原来这地面上铺的可都是上好的木料,听他们说为了修行,不能睡床,只能睡地板。所以在重修庙宇的时候对舍下以及后殿用于参禅,冥想和打坐等等一些列室内活动的地板都整体进行了更换。
寺里算上方丈一共只有十七个和尚,我心想,这寺庙虽然不小,但是却处于深山之中,大概因为香火并不旺盛,所以和尚自然也不多。寺庙里的僧人一共是四个辈分首先是静字辈的静德,也就是后殿睡着的方丈。方丈原有三个徒弟,但在本寺只留下一个,那就是心字辈的心远师傅,心远师傅是本寺的护法师傅,负责寺内的纪律和安全。由于他本人为人十分严厉,而且地位又高,所以在左舍同方丈一起休息,并不在这右舍之内。右舍的僧人都是得字和法字辈的僧人,算是心远的徒子徒孙,坐在我旁边围成第一个小圈的是得字辈的,得云,得海,得石,得松四位师傅,他们的年纪大约都在四十以上了,但是和护法的心远师傅不同,他们四位都十分随和,和弟子们打成一片,大概是深知一个板着脸的师傅对徒弟内心造成的影响。“静心得法”最后一辈儿就是法字辈儿了,法字辈都是刚来的修行者,道行和年纪都不算太深。而其中年纪最小的就是今天的值班僧,法圆。
别看法圆年纪不大,但却懂事的很,他安排众僧人按照辈分顺序一个一个同我聊天。从得云师傅开始,各种天南海北的话题就聊开了。得云师傅的眼睛不好,带着眼镜还显得有些,迷糊,但是却很爱笑。说任何一点冷笑话他都可以乐半天,对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文记者真逗!”而他的问题,算是中规中矩的,比如问我读过什么经书,对佛法有怎样的理解之类的,大概作为书房管事的师傅就偏好如此吧。而二师傅得海就完全不同了,从体型上来说,他应该是这群僧人中最胖的了,我完全不能理解这些素食是如何让他变得这么胖的,可是他一张嘴,我就明白了,这位师傅是典型的酒肉和尚。作为厨房的大掌勺,自然可以凭借下山购物捞到不少好处,但似乎这里的和尚对于他的那些行为都是心知肚明,所以他偷偷的告诉我如果想吃肉的话跟他说的时候,我看到好几个小和尚都在乐。得海师傅的问题全都是问我爱吃什么,弄的我倒是挺尴尬,仿佛我不是记者而是美食家,专门来蹭吃蹭喝的。得石师傅是个很有趣的人,因为他的特点是有点结巴,他个子很高,但是却十分木讷,显得有些傻大个的感觉。听其他小弟子说,他就是为了治好这结巴才来这寺庙中的,来的时候,方丈让他读了十页法华经,自此读经书的时候一点也不结巴。可惜说话的时候一着急,就不免有些结磕磕巴巴。轮到他发问的时候,他可是显得十分激动,一句话我等了整整十分钟,最后才明白他是要问我多大年纪。我笑了笑告诉他我二十七了,他就一个人安静下来,静静的傻乐。也不知道是因为听到答案而高兴,还是因为说出话了而高兴。得松师傅倒是格外的不同,他对我说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觉得现在做什么最赚钱?”后来得知,得松师傅掌管着这寺内的财务,寺院虽然有种地,但是也就是种些萝卜,土豆,白菜,黄瓜之类的,米面各种食物,以及寺庙的修缮,香油钱都是由他一手包办的。大概是钱拿久了,他看起来与其说是和尚,倒不如说是像个商人。问了我许多关于赚钱的方法,比如炒股之类的事情。
这些大师傅的问题各有不同,那小师傅的问题就更是千奇百怪了,有问我感情方面的,有问我职业方面的,有想听我说故事的,也有想说自己故事让我写出来的,我头一次发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