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张希瑶拿到五百两银票, 她就让张二伯第二日就回了趟家,告诉张老头,只做两台打谷机自用。
链条弄不来太多, 就只能紧着自家。
张二伯回来后,就兴冲冲告诉她, 家里已经在盖房子。
张希瑶是在三月初回了趟老家。
马上就夏收了, 她要买头牛回去,还得为家里的房子庆祝。
不仅她, 其他人也浩浩荡荡全跟着一块回来了。
这房子建在村口,三间漂亮的青砖大瓦房,大大的院子, 院中铺了青石板,被凿得溜光水滑。
这个房子远远超出他们家的预算,多亏了后来收的五百两。才建成这么好看房子。
村里人进来后,看到青石板, 一个个翘起大拇指, “不错!太气派了。”
里正进来后, 也很高兴, 他孙女要嫁进来, 过好日子,他家也有光。
行礼暂时还没搬进来,村里可以随意观赏。
看到屋里打了木制衣柜,全部刷了清漆,还有各式各样的桌椅板凳和粮仓。
对于过日子的人家, 这些都是最实用的。
当然最让他们羡慕的是牲畜也有单独的圈。
驴有骗圈, 鸡有鸡圈,牛有牛圈, 猪有猪圈,分在四个角落。甚至连茅房都修得很齐整,前后是分开的。臭味不会聚集在家里。
张大伯家也跟随村民一起进来观看。
看到二弟家日子,过得这么好,他心里酸溜溜的。
有村民就问张老头,“你家这房子花了多少钱?”
张老头这次没有瞒着,“总共花了一百多两。”
这个价钱一出,村里人都得倒吸一口凉气。许多人一辈子也就只能置办一头牛,可现在他们家轻轻松松就拿出一百多两盖房。
等张希瑶等人回来了,村民们的议论都达到顶点。
张家不仅盖了新房子,还买了两头牛。村里人议论纷纷,猜测张家肯定是赚了大钱。要不然不能这么阔绰。
趁着张家新房乔迁之喜,不少村民打听怎么赚钱。
张老头就把家里种了甜菜,卖了钱的事说了。
“你们想赚钱,也可以一起种甜菜。种完后,可以拉去汴京,也可以卖给我。”
村民问了价钱,张老头按照之前商量好的报价。
村民们一合计,赚的比水稻还多。不少人都动了心思。
也有人觉得单纯只种甜菜不可能赚这么多,“你家去汴京摆摊卖吃食,也没少赚吧?”
张老头点头承认了,“摆摊要有手艺,你们没摆过,我就算推荐你们去,你们也去不成。种地就是最稳当,来钱最快的生意。”
他这话确实说得实诚。
农民祖祖辈辈哪里吃过好东西。大多数人用的佐料也就是盐、醋和酱油,甚至很多时间这后两样是吃不起的。也就是盐。
可真正的美食都要各种佐料搭配。
为什么张希瑶一个普通的臭豆腐方子可以卖那么多钱?因为大多数百姓根本没见过!
张希瑶做的包子、米糕、油条,普通百姓根本就吃不起。
一个人连吃都没吃过,又怎么可能会做。这世上的天才总归是少数。
村民们再怎么不甘心,再怎么嫉妒,也只能憋在心里,无法复制张家的成功。
家里人太多,张希瑶没在家里待着,她先去学堂询问石子的情况。
夫子告诉她,石子是个可造之材。要是细心教导,他将来很有可能考上举人。
张希瑶总算是放了心。
得到好消息,张希瑶回了家。
看到全家人都被村民们奉承。
张家人全都一脸荣光,为即将住进青砖大瓦房而欣喜不已。
张希瑶也有自己的房间,按照她的要求打了衣柜,还别说这木匠手艺不错,打的衣架也是非常实用。
白让从外面进来,表情带了几分幽怨。
张希瑶知道他在生气,“我也不想的。但是铁这东西,我弄不到。我只能把方子卖了。”
张希瑶给了他五十两银子,“这些钱给你,你自己留着花吧。”
白让捏着银子,“你想擀我走?”
“不是!你得有银子傍身。”张希瑶深吸一口气,“我们家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没法给你列多了。”
白让看着怀里的银子,低头想了片刻,“我暂时不想走!我想留在张家。”
张希瑶点头答应,“行!你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我会跟阿爷说的。”
白让松了口气,“那就说定了。”
“嗯!”张希瑶见他要走,突然想起一件事,“既然不做打谷机,那你能不能花时间做个水车?用竹子引水太不方便。还是水车更省力。”
白让颔首,“没问题。我明天就开始做一辆水车。”
奇_书_网 _w_ w_w_._q_ i _ s_ h_ u_9_9_ ._ c_ o _m
张希瑶笑着道谢。白让挠挠头走了。
张希瑶看着白让欢欢喜喜的样子,她一头雾水,刚刚来时还板着一张脸,现在却又那么高兴。真的是让人琢磨不透。
她还在腹诽时,二郎悄悄找过来,告诉她,杏花已经晒了许多蘑菇。
“你之前答应她,帮忙卖钱。你还记得吧?”
张希瑶当然记得,“我会帮忙。她找的干蘑菇有一百斤?”
“有!只多不少。”二郎笑呵呵道,“杏花一直很能干。”
张希瑶见他这么喜欢杏花,就问他,“我要是帮你娶到杏花,你能帮我做什么?”
二郎眼睛一亮,紧握住张希瑶手,“阿瑶,你真能帮这个忙?你想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张希瑶不置可否,“这是你说的。那你以后就听我的话,我就可以帮你。”
“没问题!”二郎欢喜应了。
天渐渐黑了,宾客散了,张家人开始收拾桌子。
张老头喝得醉熏熏的,张婆子搀扶他进屋。
张希瑶去看他,张婆子还跟她唠叨,“你阿爷心里苦啊。之前你爹走了,他以为张家败在他手里了。可现在房子盖了,一切又回来了,他高兴。”
张希瑶看着张婆子,“阿奶,你不高兴吗?”
“当然高兴。”张婆子擦了擦眼泪,“被人看得起的感觉太好了。”
张希瑶揽着张婆子的胳膊,“阿爷,我想让二郎哥娶杏花。”
张婆子微怔,侧头打量她,“你又憋着什么坏呢?”
二郎娶谁,关她什么事!阿瑶向来无利不起早,张婆子可不信她有这么好心。
“阿奶,我是这样想的。二伯娘一直跟我不对付。我是不指望她了,我可以拉拢二郎,让他听我的。这样我在二房的话语权就重了。”张希瑶笑道,“而且杏花很能干,她除了家境不好,人品还是没问题的。将来她可以当我的左右手。”
张婆子有些犹豫,“你二伯娘能同意吗?”
“只要阿爷开口,她肯定同意。”张希瑶趴在张婆子耳边嘀咕几句。
张婆子吃了一惊,“什么?你还要贴十两嫁妆?你图什么?”
“阿奶,好帮手难得。”张希瑶笑道,“这十两嫁妆就是我的收买金。”
张婆子低头想了想,孙女是个不吃亏的主,能让她掏钱,那肯定是看中人的。她叹了口气,“行!你决定就好,等明天你阿爷醒了,我跟他说这事。”
张希瑶趴在她肩膀撒娇,“阿奶真好。”
张婆子轻轻拍了她一下,“你个小滑头。这还没怎么样呢,你倒是开始拉帮结派了。”
“阿奶,这叫未雨绸缪。现在当然一切都好,可是将来你们都走了,就只剩下我一人,我不能让别人压在我头上。”张希瑶当家作主惯了,张老头是没办法,而且有阿奶帮衬,她大多时候都能做成自己的事情。
要是换了当家人,大伯二伯不听她的,那她很被动。这可不行!
第二日在饭桌上,张老头就向二房开口了,“我觉得杏花这孩子不错,就让二郎娶了她吧。”
这话音一落,许氏当即炸开了锅,“爹?!这怎么行,杏花家穷得叮当响,别说陪嫁了,她家搞不好还要扣下嫁妆。”
张老头点头,“你这话也有道理。但是杏花从小就能干,而且又踏实。”
“哪家的姑娘不会干活?”许氏根本不觉得这是优点。不!确切地说,这时候的姑娘个个都能干。像张希瑶这种什么活都不能干的人才是少数。
张老头嫌跟她说话费劲,“你们二房要是同意,阿瑶会贴补十两嫁妆。”
这话一出,陆氏看向张希瑶,“啊!你图什么?”
张希瑶实话实说,“我是觉得杏花聪慧过人,能吃得了苦,将来我可以带她一起去汴京摆摊。夏花、秋花将来都要嫁出去。我总得培养人手吧?”
她这话说得坦然,陆氏怔住,许氏打量她几眼,“你乐意教她?”
“当然!”张希瑶理所当然道,“除非你嫌她摆摊丢人?!”
“这有什么好丢人的。你们一起摆摊看着她。我没什么不放心的。”许氏有些心动,但还是不死心,“非要杏花吗?其实我娘家侄女也不错。”
她刚开口,张老头就摆手,“你快拉倒!二郎就是不娶杏花,也不能娶你们许氏的孩子。你嫁过来是什么光景,你忘了?杏花好歹是知根知底,你侄女是什么人,别人不清楚,你不清楚?二郎是你生的,你要这么糟践他?!”
许氏被噎住,张二伯笑着打圆场,“爹,我也觉得杏花这孩子不错。我们一个村子住着,她的品行还是没问题的。既然二郎也喜欢,就这么定了。”
张老头满意地点头,“那我找媒婆去杏花家说亲。”
许氏这回没再拦着。
张婆子去张罗媒婆。对方帮忙跑了一趟。杏花父亲的要求不高。十两聘礼,带回一半。没有嫁妆。
张家人早就实到这一点,但是没想到杏花爹居然还能让她带回一半,多少有些诧异。
张老头笑道,“你看杏花爹也是有成算的。人家没你想得那么差劲!”
许氏嗫嚅着嘴唇,“那是因为他闺女将来嫁进村里。他怕这门婚事跑了。”
要是嫁给外村,他们见杏花一面都难。嫁给本村,那就方便多了。
张老头没搭理她。管他怎么想呢。只要结果利于他们就行。
张婆子觉得许氏有点不识好歹,“那也比你娘家强!当初说好给你嫁妆,答应得好好的,白纸黑字写着呢。后来呢?什么都没有!说话不算话。得亏我们老二厚道,没有退了这门亲事。”
许氏想到亲爹干的那缺德事,她无地自容。
张希瑶打圆场,“阿爷阿奶,婚事已经定了,这事就算办成了。我们商量怎么收割庄稼吧?不能耽误去城里摆摊做生意。”
张老头让她不用担心,“你们几个回去。别耽误你们的事情。我找人帮忙收庄稼就行。”
张希瑶觉得也行,“您别累着。能花钱的事就不是事儿。”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