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1 / 1)

普通人的成功 读书堂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具体分类等细节。又在许多书店搞了一下调查,看哪类图书畅销,哪类图书批发价低等等。

有了初步的准备,他在一所中学的附近租了一间房间,开始了他当老板的梦想,并命名为"穷孩子书屋"。当然,干什么都得有本钱,办书店更是如此。他为了办这个书店,把准备结婚用的几万块钱都投了进去。父母和朋友都劝他别傻干,先结了婚再盘算如何谋生,现在钱花完了,拿什么结婚。

其实,27岁的他何尝不想要一个温暖的家。只是他想,就一个人他都撑不起来,再加上一个人恐怕更惨。要是拿了这些钱结婚,结婚之后怎么办,总不至于喝西北风吧。他辛辛苦苦做好了父母的思想工作,才算办起了这个书店。开始时,他的成本有限,进的货挺少。但他所在的地段好,紧挨着学校,销售状况令人欣喜,资金运转较快。在两个月后,他的生意做得象模样了。他在顾客少的时间读了很多书,在精神上充实了自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卢明的苦心经营和努力策划下,他自己的书店很快就赢来热爱知识的顾客。"穷孩子书屋"声名鹊起。

他尽力扩大图书类别,满足众多的读者的需要。有人需要他没有的书,他便登记下来,帮顾客去找。如果购书超过200元,他便利用早晚的时间送货上门。

现在,卢明的"穷孩子书屋"已为很多人称道,都认为买他那儿的书是最佳的选择。

卢明本人也说:自己这个小书店不可能使他暴富,但对于过小日子已很称心了。他现在心里也颇充实,与书打交道就是不一样,他感觉自己已与书结下了缘份。在夜深人静时,泡一杯清茶,拿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

财 富 点 拔

"相信我自己,因为我年轻"有一首歌如此说。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只要你勇于挑战,争取有所作为,面对困难不言退缩。卢明的成功之道值得我们借鉴。自强不息的女劳模

1996年6月7日晨,全国纺织系统劳动模范、安徽省特困企业安徽丝绸厂下岗女工吴龙霞,早早地来到"商之都"。她要和厂里的80名姐妹一起,跨进安徽最大的零售商场做商嫂了。这天,省、市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也来送她们上岗。

吴龙霞再次成为众多媒体的焦点,人们广泛关注她的境遇情形。众说纷纭,美食一是。

三口之家月仅280

1980年,22岁的吴龙霞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进厂,在丝绸车间当挡车工。她曾为自己能进入这个1958年建厂、在全国纺织行业举足轻重、在省纺织系统称雄的企业而自豪。

她凭着心灵手巧,把师傅传给的一手绝活儿做得锦上添花。出徒后,她独当一面,人均产值在车间名列前茅,1994年成为全厂唯一的全国纺织系统劳动模范。

劳模,与升职,增资,住房存在着纽带关系。但吴龙霞依旧风里来雨里去,尽职尽责,没半点恃强白天的架势,工作热情高涨……由于丝绸行业不景气,厂子一下子变成特困企业,1995年7月,厂里作出除喷织车间外,其余车间全部停产的决定,她作为"先头部队"下岗了。

这是她很难理解更难接受的事实。此前,厂里"吹"过不能按时发工资的风,谁想到这么大的厂说停产就停了?是啊,15年了,整天围着机器旋转的那双脚,不是你让它停就能停下来的。她食不香睡不眠,就像变了个人,她从心底还企盼着机器能转起来。

然而,她盼来的更糟糕,在同一车间做维修工的丈夫也下岗了!上小学的女儿看着闲在家的父母,心里不是滋味:"爸爸妈妈,今后就别给我买新衣服了,把钱给我存好,供我上大学用……"

女儿是天真烂漫,年幼无知。她哪里晓得父母现在的困难,一个月刚280元的生活费,怎能养家糊口啊!

龙霞在家呆了几日,突然明白了些许。丈夫更有见识--别争,咱们不是有手吗?俩人一合计,拾掇些工具,买了打气筒,在马路边摆摊修自行车,从此开始了艰难的自救:充气、补胎、换链条……直忙到街上流光溢彩才回家,女的匆忙为女儿做饭,男的则打开纸盒,悉心数着皱巴巴的『毛』票和硬币。

"今天\'收成\'不错,纯利5元多。"丈夫说。那夜,吴龙霞说是她下岗后睡得最香的一夜。她还告诉我们,只要看到路上奔流不息的自行车,就想到纺机上的梭,她很想有个梭子能停在眼前……

刚有一条生路,一天,几个工商局人员来到他们前警告说要取缔无证经营。夫妻俩无可奈何,默默地收拾工具,心里盘算明天又走向何方,以什么来养家过活。

主动放弃上岗

她有"病",就是那勤快的老『毛』病!家里家外收拾得再干净不过,还干哈呢?

邻居晓得她的脾气,便推荐她去一家私营企业,那里办公室正缺一个搞行政的。她满怀信心地去试试,可与老板一照面,老板就不提办公室的事了。好心邻居事后才得知,人家是要招小姐,怎会看上这37岁的吴龙霞?看到龙霞的诚心劲儿,邻居只好推说老板出差。龙霞想清楚后,为不负邻居好意,又主动上门帮邻居找"台阶":"别去问了,我不想干了。"

同年10月,吴龙霞有幸被通知回厂上班。原来,厂里准备开几台机,照顾双职工特困家庭,她符合条件。她太看重这个岗位了。她说,听到那隆隆机鸣,心里就宽慰许多。但是她很快就放弃了这个绝好的机会,因为她得知有更加窘迫的姐妹,她真正做到了舍己为人。

在待岗那段痛苦难熬的日子里,同事亲戚都劝她:你是劳模,为厂里做了不少贡献,为什么不去找领导?她认为,领导有领导的难处,还是大家共度难关吧。

她再度下岗了,当然,是她主动要求的。

只要有活干,不在乎苦累

劳模是劳动者的模范,毕竟不是"万金油"。作为专业技术工种的吴龙霞下岗后,感到自己的专长不再有价值,倒是有些懊悔,当初为什么没多学些其他本领?然而,敬业的龙霞,上班时全身心地投入,回到家后你还有精力学习吗?矛盾呀……

为了维持生计,夫『妇』俩省吃俭用,尽量缩减开支,但对于品学兼优的女儿,他们却是从没吝啬,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这是1995年冬季。吴龙霞不敢批发新鲜蔬菜,因为她没那么多本钱。挑前捡后,只批发了易储存的芹菜、大葱。她心肠太好,把芹菜外帮全扯掉,省得买菜人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