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郑大木英雄也 第二更4000字(1 / 1)

回到明末去当兵 不到黄河不死心 4977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475章 郑大木英雄也 第二更4000字

“林大哥,这些贼军反复无常,奸诈无比,小心他们使诈。”小颖一看林毅这就相信了下面的南军将领郑大木,他可是带着万马千军来的,打个白旗能说明什么?

“对,连同这些东洋鬼子在内,就应该把他们轰成齑粉,现在才来投降早干什么去了?”哲哲也愤然道。

“郑大木绝非是奸邪小人,我相信他。”林毅笑着摇了摇头。

林毅当然知道,这个郑大木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此人为了民族大义,与他爹郑芝龙走的道路完全不同。年轻的时代的郑芝龙也许比郑成功更叱咤风云,十八芝闹东洋和南洋,郑芝龙成为名符其实的海上霸主,亦商亦盗亦官,黑白两道通吃,拥有私人海军好几万,军舰几百艘,连世界头号强国荷兰红毛子也闻风丧胆,各种船只从台湾海峡通过就得乖乖交钱,否则让他们有来无回。就连崇祯皇上也只得下旨安抚,加封他为南安伯福建总镇,这其实就是福建王、土皇帝。

只是他后来投降了清朝,成为他一生最大的败笔,不惜出卖降武帝,最终被满清鞑子囚禁致死。

而他的儿子郑成功则不同,带着一支军队与他爹闹翻了,走出了一条抗清之路,与抗清爱国名将李定国合作过。后来占据台湾,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一场战争,赶跑了荷兰红毛子,收复了宝岛台湾,从此台湾进入了郑氏家族时代,名垂青史。

一直到康熙亲政,施琅和姚启圣合力收复了台湾,台湾才恢复了中央主权,结束了两岸的敌对状态,完成了两岸的统一。

郑成功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林毅在穿越之前在小学教科书中都学过。因此对这位民族英雄还是怀有景仰之心的。

现在穿越到了明末乱世,他的努力部分地改变了历史走向,也影响了他们的郑氏家族,郑芝龙闹独立、称帝跟大明朝公然对抗,而他的儿子与他爹唱反调,要投降大明,这说明历史没有记错了,郑大木的确是大明朝的脊梁。

当历史记载与真实的人物相吻合的时候,林毅当然还是愿意尊重和相信这位民族英雄的。

小颖和哲哲、苏茉儿,不知道为什么林毅这么相信,他们的大大哥(人)也没见过郑大木。

倒是旁边的施琅说话了,“监国大人果然慧眼识人,十八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郑家的英雄唯大木耳。”

林毅听了这话,微微一愣,看向施琅,“大统领难道不恨此人……”

林毅知道,施琅兄弟施显,此前在郑大木麾手下当差,因为一城之失被杀。这是施琅反对他们郑家投降大明的重要原因之一。

施琅脸一红,想到弟弟的死,心里却如刀割一般。不过他瞬间坦然了。

“监国大人,实不相瞒,愚弟之死与大木无关,是曾德误杀。施显丢城失地,身犯军法,郑大木如果把他杀了,属下并无话可说,但是郑大木没有杀他,只是打了他几十军棍,这已经是法外施恩,从这方面说我施琅感激他,遗憾的是施显发了几句牢骚,被小人进谗,又被争曾行误杀,这些下属已经派人查清楚了,此事不怪大木,施琅因何能迁怒于人?”

林毅非常赞赏的点了点头,“施大统领深明大义,胸宽似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施大统领亦英雄也。”

“不敢,监国大人谬赞了。”施琅赶紧谦虚道。

这时城外的郑大木已经跑到了离护城河不远的地方。后面的人马因为城上的炮火停上,渐渐跟了上来。

但此时宫本和田川真纪子带着一二十名东洋浪人也向郑大木他们来了。

宫本挨了林毅一枪,打到了右肩膀上,若非他武功既高,这一枪就要了他的老命,即便如此这只膀差点废了,现在被弟子架着走,步履蹒跚。

但是郑大木的喊声,宫本听到了,不由得面目狰狞。

其实也不怪老宫本发脾气,温州血战,5多万南军将士,连同800名东洋武士,现在只剩下他这么一二十个人了活着回来了。现在离他们进城也只是几个时辰而已。这世上还有比这更惨的败仗吗?

当然,郑家的五万人马,无论伤亡多少,他也不心疼,他心疼的是自己从东洋带来的800勇士伤亡殆尽,特别是他虹口武馆的弟子占绝大多数,这都是他们多年培养的精英,个个勇武不凡,伤亡一个就跟割他的肉差不多,更有甚者,他的顶门大弟子小野正雄在这场战斗中成了孤魂野鬼,他身上中了一枪险些丧命,二弟子田川真纪子也受了伤,这一战损失太大了。

这一切皆是大明监国林毅所造成的。现在郑大木来了非但不与他们并肩对敌林毅,反而要投降大明,是可忍孰不可忍!

而且这一次,他们这八百人承载的不止是他的虹口武馆,和他个人的名望。更重要的还有田川家族和德川幕府的全部期望,也就是说他们这800人代表的可是樱花国当政者的意思。一败涂地,他和他的武馆也就完蛋了,田川家族和德川幕府能饶得了他?

他们扶植的是郑芝龙。现在郑芝龙的儿子,领着军队要来投降大明,这些人都白死了不成?

因此宫本太郎怒不可遏。别看他后背上挨了一枪,但是发起威来仍然凶猛无比。

瞬间推开了田川真纪子等人,其快如风来到了郑大木马前双掌推出。

空气中像起了一股旋风一般,这股旋风呼啸着正中郑大木坐骑,战马一声嘶鸣,硬生生的侧翻在地。

郑大木猝不及防,从马上就摔下去了。

还没等他爬起来宫本上前揪住了他的脖子,把他提了起来。“不要!福松哥?”这下可把田川真纪子给吓坏了,花容失色地大喊,“师父,你不能杀福松哥。”

田川真纪子和十几名东洋武士也全都蹿过来了。

对于眼前的突变,可把郑大木后面的南军将士给吓坏了。后面跟过来的1万多名兵将,全都是郑芝豹的部属,攻城时郑芝豹把这些军队留在城外继续安营下寨。郑芝豹和宫本带着剩余的5万多人马和800名东洋武士。要一举拿下温州城,活捉或者阵斩林毅。不料被困城中,双方正在激战的时候,城外的郑大木就下手了。

原来是郑大木被田川真纪子从牢狱中救出来之后,杀人越狱潜的罪名可不轻,郑大木当然不敢回去了。他知道他爹的脾气,回去后他爹必然得砍他的脑袋。

于是便悄悄地潜到后宫见到了他的娘亲,田川氏是善良的女子,母子抱头痛哭。田川氏深明大义,立即劝儿子离开这里。

郑大木给哭着给娘磕了个头,然后连夜离开了南安府,离开了京师之后终觉得无处可去,现在东洋人的介入,使他更加反感。

前者葡萄牙人和荷兰的红毛子,来见他爹。他就对此深恶痛绝,他知道这些外国殖民者就是强盗,没安好心。他埋怨他爹,就算是他们反对大名,怎么能让这些人插手?这是我们大明朝内部的事情。这些殖民者狼子野心,路人皆知,跟他们混在一起有什么好处?他知道他爹是想借助域外势力来对付林毅,但这简直是与虎谋皮。

但是这些想法他跟他爹讲不通,郑芝龙这种火爆的脾气一听就瞪眼。

现在东洋人又插进来了,他觉得事情更加复杂了。

不过想起田川真纪子,他心里还真有几分依恋,尤其是真纪子对他一往情深,勾起了他对童年往事的诸多回忆,记恨是美好的,真纪子也是个好姑娘,他们俩还算是姑表亲,但是现在各为其主,大丈夫何患无妻!

想到这里郑大木又咬紧了牙关,后来他的五叔郑芝豹亲自挂帅出征,10万大军东征,800名东洋人也加入其中,心里怀着国仇家恨的郑大木就悄悄地跟在后面这支队伍后面。

双方在温州城外进行了两次大战,看到明军伤亡惨重,他真想上来阻止,但是他要兵无兵要将无将,他的叔叔郑芝豹跟他爹郑芝龙穿一条裤子,对他的爹言听计从,他是当小辈的,当然不敢造次,生怕被抓回去。

一时把郑大木急得抓耳挠腮,就是不敢出来。

后来郑芝豹和宫本太郎带入5六万大军,猛攻温州城,施琅的兵马败入城中,来不及关城门,数万南军和这800名东洋武士一股脑地就杀进去了。

郑大木怀着深深的负疚感,决定再也不能沉沦了。他立即来了一个胆大的决定,来到了这1万多名正在安营下寨的兵将近前。立即命令他们,停止手中的伙计,跟着他冲锋陷阵。不是去取城池,而是打算要去救林毅。

因为他觉得,他们父子对不起大明朝廷,对不起崇祯皇帝,对不起太子,也对不起大明监国林毅。大明朝廷对他们郑家皇恩浩荡。他爹郑芝龙、他叔叔的郑鸿逵、郑芝豹,还有他郑大木,封疆大吏,爵位世袭,他们就应该感恩戴德矢效朝廷,现在却趁乱自立为王,还登基坐殿建立什么大南帝国,这简直是大逆不道!

他怀着深深的负罪感,他必须得为他爹和他叔叔等为大明朝立功。否则他也对不起他的老师钱谦益和青楼师娘柳如是。

他在国子监之中读这几年圣贤书,又受大儒师父钱谦益和爱国诗人柳如是的教导,郑大木有一颗坚如磐石的忠君爱国之心,他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大明朝的臣子,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南安府的少帅,而不是什么南安帝国的太子殿下。

但是这一万多人马都忠于郑芝豹忠于郑芝龙,而并不忠于这位少殿下。特别是有几个员大将知道郑志龙把郑大木给关押起来了,他们父子不和,因此当然不能听他的话。

郑大木怒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拔出刀来咔嚓咔嚓杀了两个不听话的将领,这下谁也不敢不服从了。更不敢和他动手。因为疏不间亲的道理都懂。这是郑芝龙的亲儿子、郑芝豹的亲侄子。他杀人也就杀了,谁敢动他一根寒毛?是时务者为俊杰,还是听他指挥唯他马首是瞻算了,反正都是为他们郑家当兵卖命,别因为这事混丢了脑袋太不值得了。

因此,经过这一场这一万多兵将全都唯命是从了,郑大木下令一万多人停止了手中的活计,都拿起刀枪,跟着他往城中冲杀。

没出多远,这时突然得报,温州城城门四闭,郑芝豹和宫本他们中计了,全部被困城中,炮连天喊杀声惊天动地。

郑大木听到这里,心中感到十分的欣慰,他想了想立即命令扯白旗,到温州城下求得监国大人的谅解。如果为林大人所不容,他宁愿以死谢罪。

可是没想到,刚到这里又遇到宫本他们坠城逃了出来,城头上的火枪,弓箭,还有城头的火炮,对他们如雨点般轰击过来。

他只有大喊,阐明了他的来意。炮火果然停了。

郑大木非常高兴,看这意思是准许我们投降了。要不然,这一顿红衣大炮,我们的伤亡多少,根本靠近不了护城河。看来监国大人言而有信,优待俘虏,降者免死,千真万确。我们郑家如此罪孽深重,也能既往不咎,果然是宰相肚子里能撑船。

正当他们正高兴的时候,也没有注意旁边这些东洋人都过来了,一下子被宫本制住。

文武全才,血气方刚的郑大木,也是武艺高强之辈,在沙场上也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冲锋陷阵跨下马掌中刀也能取敌首级。但此时,在宫本太郎手中,郑大木就如羊入虎口,丝毫无反抗之力。从马上重重地摔一下,已经令他发懵了。现在又被铁钳一般的大手卡住了脖子,脖筋好玄没被卡断,他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宫本太郎听到田川真纪子的喊声,余怒未消的他小黑胡抖动着,两只凶狠的眼睛,闪着鬼火似的光芒。

看了看田川真纪子急红了脸,宫本眼睛转了转,这才轻轻的把手松了一点,厉声道:“小子,你给我听着,收回刚你才说的话,否则我拧断你的脖子!”

------------

单章调查(623257222) 本书交流群建立,欢迎进群

这本书160万字了,再发个单张做个调查吧,相比于其他的书,是很少发单章的。跟读的书友们可能也意识到了,这本书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

在这里首先感谢的是各位书友们的支持,本书成绩相当惨淡,能坚持到现在全靠书友们的支持了,黄河在这里给大家鞠躬了。

这本书从开书到现在将近一年了。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中间断更了两个月,因此这本书比起那些写了几年的、达到几百万字的参天大树来说还算是年轻的幼苗。

成绩虽然不理想,但是黄河仍然为大家兑现着诺言:不太监,不弃坑,尽量不断更。力求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只要能算得上是一个角色的都有一个归宿。

这期间,黄河认识了不少书友。比方说巨人,熊熊,匚奭彧,夜随心,雾里看花,品味沧桑,等等等等。他们都称得上是本书的铁粉,用这种方式或那种方式支持着这本书。还提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有些书友中间明确对黄河不满,甚至表示要弃书了,但是一直还是跟过来了,黄河感动到流泪,这其中还有个大明将门之后,还令黄河有很多浮想联翩,能结交到这么多朋友,黄河感到非常非常的荣幸,在这个千“金易得、一友难求”的时代,你们真是本书的贵人,你们的支持让黄河感动得眼泪中哗哗地流,不亚于滚滚之江河水。

但是到目前为止,这本书的支持仍然很低,低到有时候让黄河自惭形秽。几百个日日夜夜,起早贪黑,为了这本书,甚至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如果写出来的东西缺乏读者。那是怎样的一种失落和打击?恐怕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这跟钱是无关的。

这本书当然称不上赚钱。编辑也早就劝黄河完本了再开新书了。如果黄河跟本站的其他书友一样,也早就把他腰斩了。这部也断然活不到50万字。

但是有很多书友表示,不要完本,要坚持写下去,还有的坚持让我写到300万,甚至更长,我真有一种受宠若惊、诚惶诚恐的感觉。

写到300万也不是黄河吹牛。按照大纲设计不难实现,但是,难的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记得年前搞了个调查,一个月内希望出现十王争霸。结果一王也没有出现,情何以堪?黄河几次都想匆匆完本。但是看到还有这么多忠心的读者跟读,黄河不忍心敷衍他们,还是认真的写着每一章,修改的每一章。有时一直到深夜12:00,甚至一两点。

黄河人到中年,是有家室有工作的人,不能跟那些专职写书的青春年少人相比,事情繁杂,精力也比不上他们。身体上早就亮了红灯,家人也早就不支持了。但是为了对大家的承诺兑现,黄河依然坚持着。

本来打算在10万字以内就完本了。可是有些朋友强烈要求,把本书写得再长一点。200万,最好能写300万。其实匆匆完本,黄河也于心不忍。于是就再发个单章做个调查吧。

今天刚好是4月份的第1天,早有书要求建群,现公布个QQ读书群:623257222,追本书的朋友、支持这本书支持黄河一直写下去的请进群,一个月之内也就是到了4月底,群内如果能达到100人跟读,黄河觉得就有必要写下去了。相反,别说一百,五十都没有,黄河只好忍痛割爱完本了。

一直跟读的书友们已经发现了本书有很多枝节,黄河像修剪树木花草一样砍去了。黄河也不忍心,写明末离开了大清肯定不精彩。大清的叱咤风云人物多尔衮和孝庄还在那等着呢。最负盛名的大清帝王康熙还未出世,要不要重新拾起他们来,那就看读者的支持了。不求大家打赏,只求全订支持。

进群以后,希望大家只交流小说。不要涉及政治,尤其不要搞侮辱,谩骂,人身攻击。相信追书追到现在的朋友,都是有文化有修养之人,黄河期待着大家进群交流,还是那名话,希望本书能起死回生,让我们共同努力,多介绍朋友进群跟读。

最后再一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黄河拜上。

2019年4月1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