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布局(1 / 1)

执玉伴兰时(双重生) 柏坞 2752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44章 布局

  和尚回视五郎,似笑非笑,“贫僧已然出家,岭南秦府如何,也是红尘俗事了。”

  他双手合十,做了个……

  和尚回视五郎, 似笑非笑,“贫僧已然出家, 岭南秦府如何, 也是红尘俗事了。”

  他双手合十,做了个朝圣的模样,“贫僧早已落发, 红尘业障缠身也并非是岭南那一桩。”

  骨节分明的手端起那药碗递给五郎, 袖口上翻露出腕上层层缠绕的佛珠。

  “将军不信我,还不信姜施主吗?”

  和尚进军营以来, 从不与旁人接触,这军营里,姓姜的站一排, 他嘴里的姜施主也指的是兰时。

  五郎接过药碗,皱着眉头一饮而尽,兰时不在,他犯恶心也没法叫苦。

  正难受着,一个荷包递到眼前。

  不起眼的黑布,也没有绣花, 针脚很细密, 看得出来是精心缝的。

  递荷包的和尚别开眼,“姜施主说,喝完药的时候递给你,前几次进帐来将军都在议事,贫僧没寻到机会。”

  荷包打开,是兰时偷偷从送给十二的礼物里扣下来的荔枝煎, 五郎笑了下, 嘴里的药好像也没那么苦了。

  “她倒是信任你。”自家幼妹, 虽常年不见面,也没生疏,五郎知道兰时看着温和不设防,其实防备心重着呢。

  “有人白头如新,自然有人倾盖如故。”和尚话锋一转,“将军不曾见过太子与姜施主,那才是不言自明。”

  和尚碰见过一次,一物降一物,有趣得紧,怪不得俗语会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五郎脸色瞬间沉下来,“储君循礼秉公即可,旁的——”

  五郎的神色仿佛在说,别来沾边。

  “阿弥陀佛,有缘自会再见,无缘对面不识。谁说得准呢。”

  和尚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不纠缠此事,转而说道:“贫僧来此,的确有私心。贫僧想,姜施主或许能将这被遮得密不透风的北境,撕开一道口子来。”

  和尚摊开手掌,是枚写着番文的玉扣,“在来定州的路上,姜施主擒获了一窝打家劫舍的山匪。此物是那头目腰间的。”

  和尚又道,“那匪首看着是想随队伍往北的模样,被贫僧弄死在路上了。”

  和尚说得轻巧,出家人弄死了人这般云淡风轻,同在菜地里掐了个瓜似的。

  “姜施主搜过那匪首的尸身,贫僧猜,她应当是寻到东西了。”

  和尚双手合十,道了一礼,掀帘离去。

  五郎注视那手绘出来的布防图,良久后,抬手叩铃,门口近卫应声而来。

  “去,请元帅归营。”

  兰时的宛城之行,只停了三天,她收到定州的手信了,但她却并未返回定州。

  出城门时,尹知府将一个包裹交到兰时手上,“十四,你要的东西,都在这里头。”

  兰时忙接过来,欣喜地看向尹楠。

  尹知府的手仍旧按在那包裹上,带着复杂的情绪,“朝中看似平静,内里波谲云诡,说句僭越的话,顶天的放任自流,底下才敢浑水摸鱼。”

  他是投笔从戎,除却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一分从未道明的对仕途的灰心,“北境老一辈人按兵不动自有道理,不过,十四带着魄力来了,尹叔信你,希望十四信任那人,不会辜负你这一番破釜沉舟。”

  兰时拿下包裹,“谢尹叔。”

  前世尹叔六旬高龄,重新披挂,镇守孤城,力战数日等她驰援,她率军赶到时,尹叔力竭,却仍旧出城来战。

  彼时两鬓斑白的尹叔,与她说过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尹叔信你。”

  一旁的四嫂也是一脸不舍,“年底换防时,我便领着嫂嫂弟妹,全到定州去,咱们热热闹闹过个年。”

  “好。”兰时也不反驳,更不明说自己的计划。

  尹知府暗中同吴钩比了个记得来信的手势,吴钩也悄悄表示,一定一定。

  等兰时一行走出数十里,兰时将她带出来的人分成五组,“大家都是随我从京城出来的,是生面孔,余下几州,大家去绕,即刻就走,以半月为期,咱们在定州会和。”

  兰时只留下了程伯吴钩二人。

  “咱们,去探燕州城。”

  程伯并不意外,点了点头,表示听命,吴钩却下意识咽了下口水。

  他是要从军报国志没错,可他还没有生出以死殉国志呢。

  兰时瞥向吴钩,淡淡道:“你若是不敢,现在转道回宛城,去定州,或是回京,都随你,我不强求。”

  用人自然要先攻心,于是兰时诚恳道:“毕竟,事情一旦败露,定是有去无回,我也担心你守不住军情,拖累北境。”

  若是兰时温言相劝邀他同去,他或许会迟疑纠结。

  可姜兰时竟然敢瞧不起人!

  吴钩挺直了背,一脸英勇无畏,“笑话!小爷才不怕!走,这就往燕州走!”

  太子殿下拆开兰时寄放在苏岐鸣处的信,已经两天了。

  这两天里,他将那封信看了无数遍。

  那信上说,她要取回燕州城。

  怎么取?拿命取吗?!

  他这两天里又明里暗里地同陛下提过数次北境的事。

  也不是他一定要去,他可以派人前去。

  可提来提去,提到最后,陛下都动了怒。

  陈年旧事,挖起来实在太过麻烦,若是真如苏岐鸣所说,九年前直指苏家的人,要因为利益直指北境,那面临险境的,就不只是兰时了。

  还会有北境子民,乃至整个大凉。

  事情倒不乱,只是他不知道,那些人究竟是怎么搭上突厥的。

  京官与外邦,沟通起来,实在惹人注目。

  那么是谁,在中间充当了这座桥梁呢?这么做的目的又究竟是什么呢?

  这一点才是太子殿下,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殿下,有一桩事,要禀告。”常保敲门进来,与太子殿下耳语一阵。

  “什么?谁给她的胆子?”

  常保嘴里发苦,“今晨才觉有异,发现不妥就立马回禀殿下了,估摸着再有半月就到了。”

  太子殿下按了按眉心,“算了,随她吧,她家里人都粗心大意到这地步,旁人又能怎么办,孤又不是她爹。”

  常保才要退下,又听太子殿下吩咐道,“去翻翻印鉴凭证带走没有。”

  太子殿下没料到,他还能碰上先斩后奏这一手。

  常保前脚出去,后脚又有内侍前来禀告,“启禀殿下,文太傅来了。”

  外祖父?

  命人接回外祖父后,太子殿下政务缠身,愁于兰时,还未曾踏足过文府。

  “请进来吧。”

  文家太傅,在太子殿下开蒙前致仕了,没能延续一个两代帝师的佳话。

  加上文妃早逝,太子殿下每年也只会在年节时去文府一趟,同外祖父手谈一局,或是论论史书典故,待上个把时辰就转道卫国公府,接上兰时回宫。

  倒是有时,没法把兰时带回去,会陪着兰时在卫国公府住上一晚。

  文府人算多,但规矩重,整个府邸都静悄悄的,莫名压抑。

  反观卫国公府,偌大一个府别看只有兰时一个主子,哪儿哪儿都是热热闹闹的。

  太子殿下眼前浮现了前些年兰时挂在院中的一长串鲤鱼灯,打定主意今年除夕,不是他将兰时接回来,就是他去北境同兰时一起守岁。

  东宫正殿内,已经给文太傅奉上了茶。

  文太傅年逾六旬,仅两鬓微斑,从前是风雅俊逸,如今虽微微发福,套在儒衫下,仍旧是四平八稳的严师模样,一旁还跟着太子殿下的舅父,也便是仁明殿上被太子殿下训斥过的文家女的亲父。

  “殿下。”虽是外祖父与舅父,但依旧要按着规矩同太子殿下行礼。

  太子殿下虚扶一把,“外祖父请起,原是孤应当去文府拜见的,这些日子给耽搁了。”

  “外祖父治家不严,拖了殿下的后腿,哪里还能殿下亲往。”

  文太傅整顿了府邸,但继妻也是添了两个儿子的,都在朝为官,他不好处置,只能悄悄按下,等风头过了,才来东宫。

  “今日进宫,拜见过陛下,早前也听过诏喻,殿下年及弱冠,怎的取消了甄选?”

  太子殿下道:“今年的人选,孤都瞧过,并不中意,便算了。”

  文太傅眼中怅惘,显而易见,“若是你母妃在世,得知你如今孤身一人,想来也不会开怀。”

  太子殿下神色未变,心底却有些反感。

  “太子妃一事到底还是兹事体大,谨慎些也好,陛下和娘娘定会替你把关。”

  文家舅父端着茶盏,似是有话为难许久,半杯茶下肚才斟酌着开口,“你姨母家,你的表妹,思慕你多年了,我同你外祖父腆着脸来,替她说一说,她自求来东宫洒扫侍奉,也说是替前头那不体面事转圜。”

  太子殿下心下了然,并不表态,等他外祖父说下去。

  他这舅父果然又开口,“这也算是咱们家又一段佳话了,到底是你沾着亲的表妹,定是一心为你着想。想当初,你母妃与陛下,也是这般相识结亲,可惜你母妃去得早,没福气看着你长大成人。”

  佳话?洒扫侍奉?

  沾着亲的表妹?

  莫说表妹,便是亲妹,在他这里也没这个面子的。

  太子殿下最厌恶旁人置喙他宫中事,倒也不至于动怒,平静道:“既是沾亲的表妹,那孤便不能薄待了她,何必东宫洒扫这般委屈。”

  在舅父期待的目光里,太子殿下冷道:“待表妹出嫁时,孤定代母妃备一份贺礼。”

  作者有话说:

  越来越晚了我,忏悔忏悔忏悔感谢在2022-11-21 23:41:14~2022-11-22 23:54:0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轻夏、柠檬西柚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