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万两的铁甲舰,知足吧你。”王诜何尝不想再风光一次,再拥有一艘铁甲舰,可惜四十万两白银实在不是自己一个海军将领能够左右的。
名扬号铁甲舰是南台海海军目前拥有的唯一一艘铁甲舰。由英国赫文船厂建造,和倭国的金刚号,比睿号两艘铁甲舰同属一个级别的铁甲舰。属于二等铁胁木壳铁甲舰,外装装甲。正常排水量2250吨,舰长67.1米,宽12.5米,吃水5.3米,侧面装甲厚88-137mm,标准载煤330吨。是南台海海军旗舰。
目前名扬号铁甲舰和倭国两艘铁甲舰并列东亚第二舰,而东亚第一舰却是两年前在英国下水的扶桑号二等炮房铁甲舰,正常排水量3777吨。
“听闻清廷去年年底向德国伏耳铿造船厂定制了一艘排水量超过7000吨的西方最新最大的铁甲堡式巨舰定远号。而且有传言称清廷还要继续订购第二艘同样级别的铁甲堡式巨舰,耗费的银两超过三百万两。”一位消息灵通的中年男子叹道。
“我亦有所耳闻,参与订购铁甲舰的徐建寅徐参赞曾公开称:天朝拟造之船,议仿英弗来息白及萨克森之制,集两者之长,去两者之弊,如此经营,似可列于当今地球第一等之铁甲舰。”王诜点头道。
“徐参赞曾经和我一起留洋,我是深知他的性格,就连一向低调的他都能公开称赞,可想而知这艘巨舰是何等的强大。”徐海涛接着王诜的话道。
“等到清廷的铁甲巨舰造好,只怕我南台海海军要沦为亚洲最末了。也不知道少爷是怎么想的,究竟何时才能再次购进一艘铁甲舰。”说话的是王诜手下另一将领牛海锋。
“哦,你是怪少爷对海军的重视不够?牛海锋,看样子你也没有把新建的军纪处放在眼里,罗少爷的决策岂是你能妄自谈论的。”王诜见周围的几人盯着这边,不由大声训斥起来,王诜可保不准周围之人有没有自己的政敌,到时候拿住话柄参自己一个驭下不严,眼红的政客什么事都做的出来,就算打击不了自己,恶心一下自己都是好的。
就在王诜琢磨着怎么下台的时候,马蹄声由远及近,吸引走了众人的目光。
在这里,暴雪式重机枪将要露出峥嵘,开始它的第一次表演。
而自动武器的先河也将在这里开创。
第三十三章 大风起
“今天,我要向诸位展示的是一样划分时代的武器,从此以后,骑兵将因为这件武器慢慢淡出历史的舞台,热兵器将取代冷兵器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这件武器就是自动武器——机枪。我把这一款机枪命名为暴雪式重机枪。”
随着罗凯激昂的话语声结束,盖在暴雪式重机枪上的帆布被揭开,充满力与美的线条出现在观者的眼中。
“开始吧。”
罗凯示意身后两位操作人员准备试射。
两位操作人员点了点头。其中一位打开机枪旁边的弹药箱,提溜起一条弹链,熟练的装弹,显然是位供弹手。另一位下蹲打开保险,双手抓住握把,保持瞄准姿势,显然是位机枪手。
“射击。”
罗凯一声令下,暴雪式重机枪发出愤怒的咆哮,轰鸣不断,弹壳飞舞,重机枪不断的做起令人眼花的往复运动,子弹飓风般呼啸而出,打在地上黑烟直冒,而作为射击靶的一大块青石砖则是被打的石屑乱飞,顷刻间稀烂一片。
射速六百发每分钟的暴雪式重机枪足足劲**一分多钟才停止,观者无不被其威力和射速惊得哑口无言,目瞪口呆。
“当真是秋风扫落叶,利斧劈朽木,摧枯拉朽。”王诜最先回过神来,击节赞道。
“大凶者也。”一位老儒忧道。
“吾之大幸,民所不幸。”罗家首席幕僚胡远光评。
“兵灾之利器也。”霍家家主霍显感叹。
“上帝啊,我看到了什么。”杰罗斯作卖糕的状。
罗凯对观看几人的反应极其满意,除了个别迂腐的老儒叫嚷着要封存这一大凶之器外,其他人对暴雪式重机枪都充满了认同感,就像胡远光所说,这是统治阶级的大幸,百姓的不幸。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高呤三句,一首大风歌表达出罗凯的心声。风起云飞,乱世也,在这列强争霸的十九世纪后期,我罗凯能不能笑傲到最后,威凌海内荣归故里。怎样才能得到守四方的猛士啊。
大风起兮云飞扬表达出了罗凯对于渺小的感伤,乱世之中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则是罗凯一生的愿望和目标。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热兵器时代,何为猛士?科技也,经济也。暴雪式重机枪不就是猛士吗?船坚炮利才能守得四方。
既然战争无法避免,就让他来得更猛烈吧。
目光投向北方,威加海内的第一步将从那里开始。
大风起兮云飞扬……
正当杰罗斯·罗斯柴尔德绞尽脑汁的谋划着暴雪式重机枪的图纸的时候,正当杰罗斯忙着向台海输送技术和资源以向罗凯示好的时候,正当杰罗斯作着控股奥伯恩多夫兵工厂美梦的时候,罗凯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着战争的事宜。
两个月的时间,罗凯亲手制造出了三挺暴雪式重机枪和一门75毫米野战炮。
事实上两个月的时间罗凯大部分都在研究火炮。有了第一挺暴雪式重机枪,后续的制造只需在万能机床的电脑中输入零件的数据即可。所谓万事开头难,两个月的时间使得陆战英的火炮制造技术被罗凯完全吸收。罗凯尝试着造出了自己的第一门火炮。
如果不是时间紧迫,罗凯也许会一直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可惜两件事情不得不让罗凯加快战争的步伐。
也许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沈葆桢死前的那句“臣所每饭不忘者,在购买铁甲船一事,至今无及矣。而恳恳之愚,总以为铁甲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伏望皇太后圣断施行,早日定计,事机呼吸,迟则噬脐”起了作用,清廷签订了第二艘铁甲舰镇远号的订单,定远、镇远两舰共耗资340万两白银,而血本已下的清廷在两舰下水装备海军之后将会一跃成为亚洲海上强国,大清这是在用千万两白银,维持未来十年的海上气运。
罗凯虽然知道清廷北洋舰队未来的命运,但八年之内,定、镇两舰老朽之前,北洋舰队是亚洲当之无愧的霸主。现在南台海海军已经沦为末流,眼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