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校长第一还是书记第一,其实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性,或者说它是类似军方的双主官制更加恰当。名义上,高校的校长是在党委的领导下,而书记是党委的领导者,那么书记的地位应该比校长高,然而实际上,校长是高校的“元首”,高校一应具体事务,必须由校长签字,放在政府那里,这就是大政府、小党委,因为学校里的事毕竟是具体事务居多,党委也就看住一个大方向,管好党务就好了。
双方对彼此的印象在刚进门那一照面的工夫就确立了,之后校长伸出手示意苏源和夏琳扉就座。
由于地位对等,且双方表现得都很谦逊,彼此的合作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苏源很明确的表明了自己的来意,而校长咋一听还有些诧异,他惊讶的是苏源两人的到来竟然只是为了寻找古仕国的实验记录,这应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不过稍后一想,他便了然地点了点头。心中不禁松了口气,还好她们没有狮子大开口,如果是涉及到学籍或者工程款项、学术项目的问题,那倒是令他犯憷了,毕竟党委会、学术委员会不是闹着玩的,尤其这学术项目,自己身为校长虽说在党委会上占有一席之地,但那都是在校务的管理上,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校最高学术机构,具有极强的严肃性,自己就算有心想要插手,也未必能够如愿。
苏源说明来意之后,校长很快表现出了热忱的配合姿态,这在他看来不算什么事,与人方便,同时又很好完成了上级的任务,何乐而不为呢。
当即,校长指示自己的秘书全权负责并跟进,务必让她们满意。然后在秘书的带领下,苏源和夏琳扉来到了生物工程学院。
……
生物工程学院在古仕国还在华东化工学院的时候最早只是一个生化工程专业,后来与生物化学专业合并,成立了生物工程系。随后学科规模不断壮大,终于在1996年更名为生物工程学院。
古仕国可谓是生物工程学院的先驱级名人,当院方接待的人一听她们是为了古仕国的实验记录而来,立刻露出肃然起敬表情。
有学校的校长秘书亲自带来,身份自然不必存疑,涉及的又是无关紧要的民间研究范畴,于是接下来又是一路绿灯。
在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十八号楼里,苏源等人见到了一位曾与古仕国一同共事过的刘姓老研究员。那人六十来岁,身材微胖,个子很高,有着一头白苍苍的短发,说话的时候声音嘶哑,是新成立不久的“发酵工业分离提取技术研发中心”的负责人。
“你们是来找古教授的实验记录的?”刚一见面,得知来由后刘主任面带诧异地问。
苏源点了点头:“是的,我们是古老教授家乡的人,在整理古老教授实验记录的时候发现还少了二十二本,所以特地到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来找找看。”
“唉,好久没跟古教授的家人联系了,他的精神面貌有好转吗?”追忆的叹了口气,刘教授感慨地问。
苏源摇头:“还是老样子,精神方面没有什么进展。”深入到古老头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苏源也为他的发疯感到惋惜。
“可惜了。”刘主任微微一叹,旋即奔入主题,正经道:“能跟我说说具体的情况么,也好让我帮你们参谋一下要找的东西。”
“哦是这样的,前不久古老教授的老家造水库,我们在整理物件的时候发现了一箱子实验记录本,但这些记录本缺少了开头的二十二本。”夏琳扉一边介绍,一边从包里掏出一本随身携带的样本,“就是这个,您能帮我们看看吗?”
刘主任接过夏琳扉递过去的实验记录本,示意两人以及随同而来的秘书入座,自己则坐到另一边翻开记录本看了起来。
时间缓缓流逝,刘主任蹙着眉,一副认真地一页一页看下去,良久,他约看了一半,合拢记录本站起来道:“我大概知道这份记录本上记录的实验是古教授什么时候做的了。”
“真的吗?”苏源和夏琳扉均是动容。
刘主任点了点头,确定道:“是的。”
“能跟我们具体说一说吗?”
“这个……”刘主任略微一犹豫。
苏源便是一怔,迷惑道:“有什么不便透露的吗?”她一看刘主任知道古教授所做的实验,但好像碍于某种原因无法告知她们,不由的急了。
“刘主任,如果你知道的话还请告诉这两位小姐,她们是校长特别关照过的,当然,如果涉及到国家机密,那就没有办法了。”校长秘书一看这情况,连忙插了一口。
“倒也不是什么国家机密,只是当初……唉!就跟你们说一说原因吧。”
刘主任想了一下,开口道:“记得那是1993年上半年的时候,那时华东化工学院刚刚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才两个月,古教授是原华东化工学院的支柱,那段时间忙得昏天暗地的,一直到4月底忙碌的工作才算结束,而那时突然有一个人找上了古教授,让古教授为其展开一项研究……”
1993年的4月底?苏源对这个时间点稍稍有些震动,冥冥之中似乎在传递着某种信息。她沉住气,没有说话,随即静静聆听刘主任接下来的谈话。
“一开始校方是不太愿意接受这一项研究的,毕竟那将占去古教授大量的时间,并且那项研究虽然符合古教授的研究方向,但其中需要涉及的物资实在庞大了,校方觉得划不来……不过古教授本人倒是愿意接受这个项目。”
“后来经过协调,双方还是达成了一致。为此,那位投资人一次性捐助了华东理工大学一千万的研究经费用以其它项目的研究,并且承诺往后每年将继续捐助不少于五百万资金。而古教授所承接的研究项目,一应产生的费用也完全由该投资人负责。”
“这样一来实际上就等于那个投资人花巨额的资金承包了古教授的工作时间,同时向华东理工大学租借场地!要知道在九十年代初,几千万几千万的资金可不是小数目,而且华东理工大学刚刚完成更名,正是需要用科研成果来巩固学界地位的时候,研究离不开钱啊,那投资人的大手笔捐助,就像一阵风扫清了学校内部的反对之声。”
“那么……那个投资人到底想要从中获得怎样的回报?”问这个话的是校长的秘书,他是第一次听说当年还有这样的事,不禁用商业的逻辑对这个问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