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用批评征服人心 三、恰到好处,妙处生花
战国时候,秦国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要赵国送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方肯发兵。但赵太后执意不肯,虽然满朝文武都极力劝谏,仍无济于事。最后赵太后干脆宣布:"谁要是再来劝我,我就吐他的脸。"
后来左师触龙言求见,太后知道他也是来规劝的,于是满脸怒气地等他来。触龙言慢慢地走到太后面前,请罪说:"我的脚有点『毛』病不能走快,因而好久没有来看太后,却心下惦念,故今特来拜望。"太后见此便说自己现在也得靠车行车。触龙言又问了太后饭量等其他一些情况,这段家常话使太后的怒容全消。
之后,触龙言又求太后允许他的小儿子在王宫卫队里当一名卫士。太后满口答应,并问触龙言儿子多大岁数了。触龙言答曰:15岁,并说要在死之前为儿子安排好立身之处。太后见此便问男人是否也疼爱孩子。触龙言曰:比起女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触龙言顺便问太后疼爱燕后(赵太后之女)是否甚于长安君。太后答曰:比不上长安君。由此,触龙言强调说父母疼爱孩子应为他们的前程着想,并举例说赵太后自己当年与燕后分别,难舍难分,依依惜别,但每次祭祖的时候,却祷告让燕后留在燕国,不要回来,以使其子女世世代代为燕王。讲究这番话,触龙言反问太后:您这样做,不正是为燕后的长远着想吗?太后点头称是。
此时,触龙言话锋一转,向太后道:自此三世之前,自赵国内大夫升诸侯以来,每一代国王的子孙凡是封侯的,其后期还有吗?太后摇摇头,触龙言又问:不光是赵国如此,其他子孙受封的后代还存在吗?太后又搔搔头,由此触龙言评论道:这是因为他们的地位显贵却没有功勋,待遇优厚却没有功绩所致。如今您给长安君以显贵地位,膏腴之土,却没有给他为国立功的机会,这样一旦太后不讳,长安君又何以使赵国自立呢?因此老臣认为你爱长安君却没有替他的长远考虑,爱长安君不及爱燕后深。
至此,太后完全接受了触龙言的批评与劝说,便回答道:"好吧,就按你的意思。"之后为长安君准备了100辆车子使齐,齐国随即发兵救赵,从而退了秦国之军。
在这一事例中,触龙言之所以能够使赵太后改变初衷,同意将长安君送往齐国做人质,就在于他巧妙地运用了父母疼爱儿女的人之常情为契机,批评赵太后不为长安君的长远着想,会因疼爱一时误了一世。由于触龙言深刻地体会到赵太后爱子心切,于是从聊家常开始,请示太后将自己的小儿子安排在宫中当卫士,到评论太后爱燕后与长安君的差别,到最后建议爱长安君应使春为为国立功的机会,始终未探讨送长安君质齐与退秦军的利害关系,恰到好处地既顺了太后的心意,又使太后接受了批评意见,不愧为忠言不逆耳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