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1 / 1)

人生需要创意 读书堂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变得抑郁。那位邻居习惯于在清晨大声播放音乐。她试图找有关部门禁止他,尽管人家很同情她,但却帮不了她。逐渐地,她陷入抑郁,感到整个生活都毁了,自己却无能为力。她并不认为抑郁是她自己的过错,也不认为自己无能、无价值或脆弱。她抑郁仅仅是因为,她沉溺在对一个复杂情境失控的状态中。

有时,抑郁是由于家庭或重要关系的冲突、破裂而造成的。抑郁的人感到自己被这种关系所困,充满失败感,但却没把过错归结于这种关系。有时,抑郁的人为抑郁病症,以及抑郁给自己周围的人造成的影响而感到难过,但他们不认为自己差或无能,他们将过错归罪于抑郁本身。

许多抑郁的人对自己很苛刻。抑郁当然会改善我们的自我感觉。与自我的不良关系成为抑郁的前奏,并且,这种关系会随抑郁的发展继续恶化。

抑郁的时候,我们感到自己对消极事件负有极大的责任,因此,我们开始自责。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自我责备是家庭中习得的,在我们小时候当家里出现问题时,受到责备的常常是我们。因此,即使是受『性』虐『性』的儿童都学会了责备自己--这当然是荒唐可笑的。遗憾的是,善于责备他人的成年人,常挑选那些最无驳能力的人做他们的责备对象。

塞尔维是一个很自责的人,她的妈妈常常责备她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了痛苦,久而久之,塞尔维亚就接受了这种责备。每当亲密的人遇到困难时,她就开始责备自己。然而,当塞尔维娅寻找证据时,她发现,造成她妈妈生活一幸的原因很多,包括婚姻问题、经济拮据。但塞尔维娅小时候无法认识到这么深刻,只能相信妈妈告诉她的话。

抑郁者的自责是彻头彻尾的。但不幸事件发生或冲突产生时,他们认为这全是他们自己的错。这种现象被称作"过分自我责备",是指当我们没有过错,或仅有一点过错时,我们出现承担全部责任的倾向。然而,生活事件是各种情境的组合体。当我们抑郁的时候,跳出圈外,找出造成某一事件的所有可能的原因,会对我们有较大的帮助。我们应当学会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而不是仅仅责怪自己。

五、消除愤怒情绪

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动怒,愤怒情绪也是人生的一大误区,是一种心理病毒。它同其它病一样,可以使你重病缠身,一蹶不振。也许你会说:"是的,我也明知自己不该发怒,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若你是一个欲成大事者,你就应该注意了,能不能消除愤怒情绪与你的情绪控制能力有关。

其实,人人都会不时地表『露』自己的愤怒情绪,愤怒这一习惯行为可能连你自己也不喜欢,更不用说他人感觉如何了。因此,你大可不必对它留恋不舍,它不能帮助你解决任何问题。任何一个精神愉快、有所作为的人都不会让它跟随自己。

愤怒即是你做出的选择,又是一种习惯。它是你经历挫折的一种后天『性』反应。你以自己所不欣赏的方式消极地对待与你的愿望不相一致的现实。

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样,愤怒是大脑思维后产生的一种结果。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当你遇到不合意愿的事情时,就告诉自己:事情不应该这样或那样,于是你感到沮丧、灰心;然后,你便会作出自己所熟悉的愤怒的反应,因为你认为这样会解决问题。只要你认为愤怒是人的本『性』之一,就总有理由接受愤怒情绪而不去改正。

但只要你不去改正,你的愤怒情绪将会阻止你做不好事情。成大事者是不会让愤怒情绪所左右的。历史上有好多这样的例了,他们中能压下怒火的就成功,而凭着这一怒之气行事的则大多失败了。

公元前203年,刘邦与项羽在战场上进行激烈的战争,就在此时,韩信攻占齐地后派人给刘邦送来了信,要求封他为假齐王。刘邦见信后勃然大怒说:我被困在这里天天盼他来帮助,他却想自立为王。正在这一时刻,张良用手拉了拉刘邦的袖子,悄声对他说:在战场形势于我不利,怎么能阻止韩信称王呢?不如答应他的要求,立他为王以隐住其心,否则他会倒戈变『乱』的。刘邦这才恍然大悟,忙改口对使者说:大丈夫平定诸候,就当他个真王,那有当假王呢?这一步棋稳定了韩信,使韩信尽心竭力地为刘邦效命,为汉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在三国时期,关云长失守荆州,败走麦城被杀,此事激怒刘备,遂起兵攻打东吴,众臣之谏皆不听,实在是因小失大。正如赵云所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宜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中原……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诸葛亮也上表谏止曰:"臣亮等窃以为吴贼逞『奸』诡之计,致荆州有覆亡之祸;陨将星于斗牛,折天柱于楚地,此情哀痛,诚不可忘。但念迁汉鼎者,罪由曹『操』;移刘祚者,过非孙权。窃谓魏贼若除,则吴自顺服。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刘备看完后,把表掷于地上,说:"朕意已决,无得再谏。"执意起大军东征,最终导致兵败。"

从这两件事中,就可看出,在关键时刻是不可以让怒火左右情感的。不然你会为此付出代价。那么怎样消除愤怒情绪呢?下面几种方法我们可以借鉴。

1.愤怒的误区

如果你仍然决定保留自己心中愤怒的火种,你可以以不造成重大损害的方式来发泄愤怒。然而,你不妨想想,你是否可以在沮丧时以新的思维支配自己,且以一种更为健康的情感来取代使你的愤怒,既然世界绝不会像你所期望的那样,你很可能会继续厌烦、生气或失望;但无论如何,你完全可以消除那种不利精神健康的有害情感--愤怒。

每当你以愤怒来对他人的行为作为反馈时,你会在心理说,"你为什么不跟我一样呢?这样我就不会动怒,而且会喜欢你。"然而,别人不会永远像你希望的那样说话、办事;实际上,他们的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按照你的意愿行事。这一现实永远不会改变。所以,每当你因为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动怒,你其实是不敢正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