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东南战事(一)
“不愧是粤州的名将啊!搏狮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与他相比我军的将领到底还是嫩了些。”秦思远由衷地出赞叹却也坚定了收服李中良的心。
“不过在战略的运用上他还是不如大人远甚的虽然在战术上他可能比我军的任何一名将领都厉害但战略上的失利仅靠他用战术上的胜利是无论如何也弥补不过来的。(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鲁少华叹息着说道。
“我们的鲁大司长什么时候学会奉承人了这可不像你的为人哪。”秦思远笑着调侃他。
“大人的所作所令为让属下不得不佩服啊!”鲁少华语出至诚“大人先是说服龙盘军解广昭之围使我军腾出了一支机动兵力。又利用这支机动兵力偷袭昌西城掐住了春州军的咽喉使杨玉坤不得不向乐川方向撤退离他的第二军团越来越远。让鞑凶军出兵春州更是神来之笔逼得春州第二军团非撤退不可即便是杨玉坤知道他的第二军团撤退很可能给自己带来危机也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他丢不起南诏。春州第三军团在乐川城下的覆灭使得我军彻底占据了优势李中良的大军已对我们不能构成威胁。而命人在粤州广为散播黄安贩卖奴隶的消息终于使得粤州流民造反黄安情急之下命李中良调兵回援这又中了大人的分兵之计。李中良若是多出三万兵力李存孝将军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攻下江安城截断他的退路那他就可以回兵向西自江安城退回粤州。而现在他就像是翁中之鳖即使占领了涪庆城也没有多大作用。”
“属下仔细研究了一下大人近一段时间来用兵的过程现其实大人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布局准确来说应该是派人在粤州散播黄安贩卖奴隶消息的时候吧。而近一段时间的安排只不过是使这个局更加的完善挥更大的作用而已。看来大人早已料到三州会再次爆战争所以无论杨玉坤和黄安多么厉害也不可能取得胜利因为他们早已进入了大人撒下的网中只看大人什么时候收网而已。大人对战略的研究如此独到能让属下不佩服么?”
秦思远摸了摸鼻子:“我有这么厉害么?我自己怎么不知道?”
鲁少华真诚地道:“大人当然厉害属下被称为蜀州第一狂生以前服过谁来现在对大人是真的服了。”
秦思远收起笑容认真地说道:“你说的不错我确实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布局不过这里面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最主要的风险有两个。一是龙盘的郡守冷福成是不是能被我说服出兵相助。二是娜云雪会不会如我所愿进兵春州。这两个条件任何一个不能达成我们就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扭转战局。”
鲁少华问道:“大人又是如何说服她们的?”
秦思远说道:“关键是要了解清楚他们的为人和处事的原则以及他们的处境。还在京城的时候我就派人将冷福成的情况打探清楚了知道他与秦州总督有很深的矛盾有背叛秦州的可能而他有一个惧内的毛病我又提前让人做通了他夫人的工作再加上我亲自前去对他威逼利诱他就乖乖上钩了。至于娜云雪她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我们也早已有了某种协议让琳娜前去一说她就爽快地答应了。”
鲁少华叹道:“虽然大人说起来简单但属下想来这其中肯定花费了大人很多的心血。”
秦思远点点头:“娜云雪的事还请鲁司长保密一旦传出去了对我们双方都不利。”
鲁少华点头道:“这个属下明白。”
秦思远问道:“你认为李立守住涪庆城的可能性有多大?”
鲁少华道:“我军在涪庆城即使加上谭弄潮将军的水军也只有两万人而李中良还有六万兵力想守住是不可能的。”
秦思远道:“那么你认为涪庆城守还是不守呢?若守倒是可以为李、狄两路大军的东进争取时间但涪庆城的我军部队可能全军覆没;若不守我军可以减少损失但李中良一旦进入涪庆城利用城防系统顽抗将会拖延战事而且他还有可能继续向东挺进将战火引到长都、万平一带加大我们的经济损失。”
鲁少华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考虑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属下认为涪庆城不可守也不需要守原因在于:一、敌我兵力对比太过悬殊死守涪庆城只会给我军带来更大的损失。二、李立将军在西出涪庆城之前已经命令城防军将城内的武器粮草等物资分期分批运走李中良得到的涪庆城只是一个空城没有后勤供应他根本不可能坚守涪庆城。三、涪庆城以东都是山区李中良若是向东挺进行军度根本快不起来我李、狄两路大军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追击得上。四、李立将军可以率领本部人马和城防军逐次抵抗迟滞李中良的进军度谭弄潮将军的水军也可以从水上策应若是抵敌不住就由谭弄潮将军将他们接应到水上去。”
秦思远思考了一下点头道:“有道理涪庆城以东和东北地区本来就比较贫穷李中良就是去骚扰一番也不会坏到哪里去战后我们再对那里进行补偿吧。至于那里出产的矿产李中良可搬不走。”
鲁少华补充道:“属下认为应该让狄铭卓将军率领骑兵先期追击绕过泸溪、荣昌、壁山等城直接攻击李中良本部以减轻李立方面的压力步兵则随后跟进。”
秦思远道:“我看可以就按此方案部署。不过我想请你东去代表我协调两路大军另外传达一个命令一定要生擒李中良。”
鲁少华犹豫道:“属下资历浅薄恐怕难以服众啊!”
秦思远道:“你放心我会给李存孝和狄铭卓去信说明你是我的全权代表。我蜀州军军纪严明他们是不会有异议的。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说服李中良投降做好了这件事你就是大功一件。”
鲁少华问道:“大人为何不亲自去一趟呢?如果你去了收服李中良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秦思远道:“我实在是走不开啊!离开锦城已近半年之久无数的事情等着我去处理。蜀州连续经过了几次战乱各行各业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恢复经济是当务之急。而我的职责不仅仅是指挥打仗这民政方面的很多事情还是要我来定夺。苏长史虽然优秀但有些事情他也不敢擅做主张的。所以东南的战事就只有交给你了毕竟你本来就是我的特别军事助理由你代表我也说得过去。另外我会给李中良写一封亲笔信适当的时候你交给他会起一些作用。”
鲁少华见他态度坚决只好点头道:“既然大人做出了决定属下就遵命行事好了。请大人放心属下尽最大的可能说服李中良投降。”
*************************************************
黑夜笼罩了一切让一切失败者有一个掩饰自己得以舔嗜伤口的空间。李中良犹如一支标枪一般挺立在涪庆城的城墙之上定定地望着闪烁着数点星星的夜空仿佛亘古便已经存在一般一动而不动。城墙外的蜀州军营灯火闪烁仿佛无数只饿狼的眼睛窥视着涪庆城的粤州军队。从江上吹过来的夜风掠过他的身子让他的身体一阵凉爽却丝毫消不去他心头的燥热。在他周身数十丈范围内没有一个随从兵将让他的背影在黑夜之中显得如此的孤独。他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凄凉和沮丧。
两天前他的大军已经占领了涪庆城但城池的夺得没有给他带来一点喜悦的因素相反如今的涪庆城对他来说成了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李立撤退的时候不仅将城内的武器粮草等物资全部搬运一空连城墙上许多防御设施都摧毁了。在李中良想来涪庆城是蜀州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蜀州方面断不会轻易放弃即使逼于无奈放弃了这城中储存的大量物资一时半刻也运不走。哪曾想到对方不仅未战先退而且没有给他留下一点东西看来对方早就有放弃涪庆城的打算而且在较早以前就开始放弃的准备工作。
这次出征蜀州对李中良来说是从未有过的大败是他军事生涯中最不光彩的一笔。出征时的十五万大军除了三万调回了粤州外如今跟随在自己身边的只有六万先前战死或者被俘的已达四万之多还有两万在沐南至荣昌一线但敌人的骑兵既然已经到了涪庆城下想来那些部下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了不是战死就是被俘。
第七卷内修第四章
东南战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