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宋公明进台湾策(1 / 1)

海阔凭鱼跃 晴空流星雨 1822 汉字|11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一百六十一章 宋公明进台湾策

宋江见方腊态度诚恳起来便也把身子向前躬了一下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以往我与陛下各举义旗遥相呼应如今为何成为歧路人中个缘由还请陛下多多思量。在下也是凡夫俗子自从在梁山接了晁天王的位子无一日不如履薄冰殚精竭虑的只是两件事一是怎样做才能对得起追随身后的众家兄弟一是怎样做才能促进国强民富。江湖中侠义道不都一直在说要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吗?过去我们是激愤于贪官污吏鱼肉百姓想的是铲奸除恶杀富济贫。可是十几年过去贪官恶霸杀了不少朝廷官军也屡次败在我们的手下可是国家呢贪官污吏并未见少百姓呢好日子也远没有到来。所以我苦闷啊烦恼啊是不是只有我们坐了江山才能改变一切呢?如何才能让百姓扬眉吐气过上好日子呢?”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是要给对方一个思考的时间:“我读了很多的书请教过许多饱学之士上至学士太尉下至农夫走卒我都静下心来向他们垂询想从前人那里寻求些答案想从世人那里找到点线索。三皇五帝之后盛世未见于典籍相去远矣而后世之盛者文景之治一也贞观之治二也皆取于太平盛世。国无大难便有力抑天灾拯庶民。然太平盛世何可求?一者轻傜薄役收民心二者养精蓄锐清吏治三者厉兵秣马御外寇。如果再要说就再加上一个“术”字通过各行各业推陈出新改良器具开荒拓市方能开创一个清平世界!于是我又查阅了熙宁变法的文档现大宋本也是可以做到强兵富民的可惜天时人和未逢其利草草夭折令人痛惜。思古来帝君开国皇帝多时贤明之君而其后继者常有昏庸之辈。历朝历姓莫不如此。依我看谁来做皇帝都一样我已对改朝换代重塑江山没有多少兴趣了。我现在想的是如何清吏治变旧法开疆拓土造福于民。”

“何其难也!”方腊慨叹道:“公明啊你是没有坐到这个位子上来等你到了这一步就知道什么是长安居大不易了!”宋江说:“当然难了。以王临川先生那样绝顶聪明之人经天纬地栋梁以丞相之便得皇帝之助穷数十年之力仍是功亏一篑。宋江岂敢谓之易事?”方腊点点头:“熙宁新政我也听说身边大臣们谈论过有人说是哗众取宠有人认为过于标新立异还有人说是舍本求末逐利忘义。”

“不然”宋江摇头否定:“临川先生熙宁变法其中最大之不得法在于各级官府实施推行不力其间奸人作祟节外生枝导致法令难显功业王命不出京门而非变法自身的原由。自古世间众人贤能者少蠢笨者多故多数人并看不见新政的好处更有人因新政触及自身利益如何肯为新政鼓吹?墨守成规自然容易得多肯花心思揣摩新政就大不容易了。启事新政是符合庶民之利的。我等举旗造反无非是看不惯这世间的不平。新法欲还庶民以更多的平等百姓自然是欢迎。然居高位者不愿庶民与大人平等故而推行起来颇多周折。能做到舍己为人的方能正视新政之利弊。比如陛下是通过造反得以荣登大宝若又有人来造你的反你肯答应吗?”

方腊听了无言以对只好微笑摇不语。宋江穷追不舍:“倘新造反之人提出的政治主张较之陛下实施的对百姓更为有利陛下肯将江山托付于他吗?所以说这些事要做就必须能够舍己为人能够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看待。陛下乃贤达能练之人又是立国之君谙知民间疾苦自然明白这样的道理:为国君者若能将天下视作天下人之天下方能成为旷世明君!”

方腊咀嚼着宋江的话不觉得脸上有些烧忙转换话题问道:“公明兄书信中提到的台湾究竟是个怎样的情况?我暗中问过一些人知道那是一个大岛似乎在福建外海大越国浙江沿海的渔民有去过那里的说那里主要是些叫高山族的土人好似落后的很。”

宋江点点头说:“我的手下已多次到过那里现在还有人在那里。陛下说的没有错台湾的确是海外孤岛长有七百里宽有三百里现人口不足十万多为当地土人刀耕火种打猎捕鱼较之中土要落后许多。隋唐之时中原始与该地有较多的联系。本朝以来那里依然是放逐谪贬官员之地设了一州三县中央并不从那里征收税赋只是养活百十官吏和千余驻兵而已。台湾距中土有四五百里只有闽浙和岭南三地的老船户方有胆量驾船过海交通甚为艰难。不过恰是因为台湾孤悬海外宋某才觉得很适合陛下移驾前往。”

他抬头观察了一下对方的反应见方腊脸上似乎没有什么更多的表示这才接着往下说:“台湾虽只一海岛但地域也颇广阔气候宜人并非苦寒之地。现有的宋廷官府形同虚设驻军全无战力陛下若挥师而就不费吹灰之力就可控制全岛。凭我中土之先进农耕以及陛下的教化恩泽当地土人自会俯帖耳以为驱使。因交通不便赵家皇帝想要夺回台湾非有强的水师不可然依大宋水军之现状料难成功。且朝中众文武皆视台湾为化外之地无人重视陛下自可在那里从容展。依着大越国以往的路数也好陛下愿意重起炉灶推行新政也好尽可以在没有外来威胁的情况下养精蓄锐东山再起。若陛下仍想与赵家皇帝争夺天下一则可以在那里先休养生息整军备战二则可以通过在台湾的展来展示陛下的治国之道先争取到民心。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