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欲观想吾身,先观天地之机。天地之机何也乃天地运用大道而上下往来,行持不倦。大道即判而有行,因行而有数。
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三纲既分,始有天地。
天得乾道,以一为体,轻清而在上,所用者阳也;
地得坤道,以二为体,重浊而在下,所用者阴也。
阳升阴降,互相交合,乾坤作用,不失于道。
天道以乾为体,阳为用,积气在上;
地道以坤为体,阴为用,积水在下。
天以行道,以乾索于坤:一索之而为长男,长男曰震;再索之而为中男,中男曰坎;三索之而为少男,少男曰艮。是此,天交于地,以乾道索坤道而生三阳。
地以行道,以坤索于乾:一索之而为长女,长女曰巽;再索之而为中女,中女曰离;三索之而为少女,少女曰兑。是此,地交于天,以坤道索乾道而生三阴。
三阳交合于三阴,而万物生,三阴交合于三阳,而万物成。天地交汇,本以乾坤相索,而运行于道。乾坤相索而生六气,六气交合而分五行,五行交合而生万物。
三、观真阴真阳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