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然后朝周亦两人傻傻的笑了笑,便往里饭馆里走去。看着憨厚中年的背影,周亦突然注意到,一只黑色的东西在箩筐盖下伸了出来,那个东西似乎是蝎子的钳。
“孟婆,大个子这是去哪了,怎么这时候才回来”
听到马函的问话,孟婆便露出无奈的表情。
“那个给我送山货的老李头不知怎么回事,在三个月前突然就病倒了,所以我这缺的食材便只能让阿汤去山上找了。”
“哦哪个老李头”
“就是城西那个李家村的猎户李肖遥。”
“就是那个天天跑蛇山的李肖遥”
“对,是他。”
听了孟婆的话,马函突然低头沉思起来,这让周亦有些疑惑。而孟婆在叫了马函两声没得到回应后暗骂两句,然后便跟周亦告罪两句转身去招待其他客人。
“马捕头,你怎么了”
又过了一会,周亦发现马函依然陷入沉思,便伸手摇了摇他肩膀。
“啊对不起周大人,我这人一想事就会很投入,之前还好,这段时间不知为何,陷入思考后都听不见人说话了。”
“没什么,你是不是想到什么特别的事情。”
听到周亦的疑问,马函抿嘴想了想,接着才开始给周亦诉说起来。
原来,黑水镇附近发生的禽畜离奇死亡事件,便是在三个多月前从那个李家村开始的。当时马函还去李家村实地查探过,发现那里的禽畜死得十分奇怪。那些禽畜身上没有伤口,而体内的血液却全部流失,就连内脏也消失不见,让当地村民惊慌不已。
马函当时在李家村挨家挨户查问了一遍,结果没有人见到过禽畜死亡的情况。不过当时有个人跟马函说了一个情况,说是附近山上似乎出现了一个可怕的东西,山上死了许多动物,而且跟村里禽畜的死法一模一样。马函听了后连忙让那人带他上山查看,接着便在那人的带领下进山搜索。他们搜索的那山叫蛇山,当他们上山后果然看到了与禽畜同样死法的动物,不过遗憾的是,他们在山上找了一整天也没发现什么有用的情报。而由于其他地方也出现了禽畜的死亡,所以最后马函放弃了继续在山上的寻找。不过马函有种直觉,那山上一定会是事情的关键。
蛇山,山如其名是真的有很多蛇,传说蛇最多的时候甚至出现过万蛇围村的故事。为此,官府曾经专门组织人手对蛇山进行围剿,甚至放火烧山。但是奇怪的是每次烧山都会降雨,这让当地村民十分害怕,说是那些蛇中有大妖。一时间附近人心惶惶,而当时的县令也是个能人,听闻大妖后并未害怕,而是向他的一位道士好友发信求助。
他的道士好友是一个门派掌门,接到来信后便带着门下弟子来到了黑水镇,听到具体情况后便对县令打了保票,说这事好办,接着便带人上山降妖。
道士带着门人上山后便没有声息,除了留在山下的一名李姓弟子外,他的门派就再无其他人了。但是奇怪的是,蛇山上也再没有蛇下山滋扰村民,村民渐渐也对蛇山不再那么害怕。慢慢的便有人开始上山打猎采药,而那道士留下的弟子也上山去寻找师傅和师兄弟的信息。
时光匆匆,日月如梭。除了偶尔有人在蛇山上被动物咬伤外,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危险。不过由于蛇山上毒物不少,猎户和山农基本不会在山上过夜,除了那个道士的李姓弟子后人。
道士的李姓弟子死时留下遗命,每一代后人都以寻找当年道士的踪迹为己任,于是李家每一代人都是伴随着在蛇山到处狩猎挖药而长大成人的。
而这一代的李家人只剩下两人,其中一个便是带马函上山,那位孟婆口中的老李头,天天跑蛇山的李肖遥。另外一个则是李家村的一位大夫,李时真。
第111章 李家村出事
“你认为李肖遥病倒很奇怪”
“是的大人,每一代李家人其实都是修道众人,除了李肖遥的父亲是战死之外,活得最短的也有一百二十三岁,而这个李肖遥虽然人称李老头,但是今年只有五十五岁,在修道中人来说正当壮年。
周亦注意到马函的话中对李时真的描述,发现找李时真看病似乎需要很多钱。
“李时真给不给普通人看病他跟李肖遥的关系怎么样”
“这个嘛,李时真一般不给普通人看病了,而他和李肖遥的观念虽然不一样,但是对他哥哥还是不错的。”
“哦”
接着,马函便给周亦讲述起李时真的故事。
李时真今年四十岁,在十岁前其实跟李肖遥一样,经常跟着他们父亲到蛇山上去打猎挖药。不过在他十岁那年,蛇山上突然出现了一只蜘蛛精,一时间猎户和山农死伤不少。而李父在听到后,不仅没有害怕,反而挺身而出带着儿子便上山去找那只蜘蛛精。本来李母希望小儿子不要去的,但是李父说李家祖训有言迎难而上,斩妖扶正,如果退缩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了正义之心,所以即使是死,也要死在杀妖路上,于是李家父子便一同上山。
但是,李父的誓言应验了,他死在了山上,与那只害人的蜘蛛精同归于尽,而李时真也身中剧毒濒临死亡。李肖遥把李父的遗体和李时真都带了回来,李母看到后伤心欲绝当时便病倒在床,于是一家人的担子全部压在李肖遥的肩膀上。让人遗憾的是,虽然李时真的身体渐渐好转,但是李母却在一年离开了人世,就这样李家便只剩下他们兄弟两人相依为命。
不过李时真非常争气,为了不让哥哥再为他的治疗花费更多的钱,他拿起家传医书自己研读,而且他对医学似乎非常有天分,在两年后他的身体就完全康复了。接着,他开始为村里的村民看病,收获了不少名声。渐渐的其他地方的人也来找他看病,其中不乏达官贵人,这让他的名声再次提升,钱财也多了许多。
随着时间推移,他在十八岁时已经是享誉盛名的神医了。后来他便不再给平民看病,只看达官贵人,这让李肖遥非常不满,他们也经常为相互的理念发生争执。李肖遥认为他们应该按照祖训中告诫他们的要多为民做事,行善积德;而李时真则认为做人应该量力而行,多为自己想想,如果当时李父不是那么一意孤行的话,他就不会死,李母也不会郁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