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被忽视的战略要地!(1 / 1)

重生南北灭隋唐 九州方圆 6931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一百四十九章被忽视的战略要地!

斛律协盯上王勇防守薄弱的地方不是他处,正是王勇一方和南陈‘交’界的青、兖、徐‘交’界这一处位于后世鲁中南山区大片连绵起伏的山脉。

纵观中国古今东西南北各处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几乎每个人都能举出几个地方作为例子来,并且将其为何被列入南北战略要地的理由说的头头是道。

不过在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南北朝的前期,因为南北双方之间长期的战争和军事对峙,这一时期的军事战略要地、战略重镇主要集中在从西部的秦岭一直向东沿黄河南岸一直延伸到了青、兖、徐之地,也就是这片后世的鲁中南山区了。

相对于中国西部地区崎岖陡峭的连绵山脉,恶劣的‘交’通环境,在这种地形下进行一系列大规模战役的成本实在是太高,因此古代但凡是数万乃至数十万人规模的战役主要集中在拥有辽阔平原的东部地区,特别是太行山以东从燕山向南一直到长江北岸的这一大块平原上。

战争发生在这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这里是一马平川绵延千里的大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骑兵和其他大队兵马行动啦;广阔的平原上生产的粮食丰足可以为数量庞大的军队提供足够的粮食啦;另外大平原中人烟稠密可以很方便的拉壮丁补充战损的军队啦,等等不一而足。

而最为重要的原因则是,从东汉开始中国的人口重心就主要集中在函谷关以东,黄河中下游的这一块华北平原上,虽然经过了汉末三国的战‘乱’,可是一直到隋唐年间生活在这里的人口依然占据中国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

只要占据了这块无论是当时还是现代在整个世界上来说都堪称最为富饶的土地,那么占据这里的人立刻就可以拥有远超其他国家或势力的人口、军队、粮食和技艺‘精’湛的工匠。

可是要占据这一块平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对于南北双方来说都是易攻难守的地方,特别是相对于拥有大规模骑兵的北朝来说,缺少骑兵的南朝劣势更为明显。

所幸的是平原上河流众多特别是淮南地区水网稠密,依靠着这些河流再加上各州郡修筑起来的城池,南朝倒也能在守住自己地盘的同时同北朝你攻我守的打个有来有往。

在这种情势下,地处整个大平原南北中心位置的鲁中南山区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从后世的中国地形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鲁中南山区的北面是河北平原可以一直通到北京往北的燕山山脉,往西还是平原一直延续到太行山脉,向南除了河流湖泊比较多之外,夹杂着少数丘陵的大片平原一直到长江北岸。

在方圆数千里的大平原中,这一片以泰山、‘蒙’山为代表连绵起伏的山脉就显得更加高大雄伟了,而五岳之中和其他四岳相比还有些矮的泰山被称为五岳之尊当做历代天子祭天之处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主导北朝政权的游牧势力,只要控制了位于整个华北平原中心的这一片山区,就可以牢牢地占据大河之北以冀州、邺城等地为首的富饶土地,守住青、兖之地后,继而还可以窥视夺取大河以南的洛阳、梁郡等州郡。

在夺取了这些向来以富庶著称的地方,并且获得了当地大量的人力物力后,夺取了北方政权的游牧势力便大可以放心的放马南下进攻彭城(徐州)淮泗地区等南朝的控制区,甚至可以渡过淮河攻打淮南一直打到长江北岸,更甚至有几次渡过长江攻打南朝的行政中心建康,比如说北齐。

当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便是打败了刘宋元嘉年间的北伐军后突破了南朝的黄河防线,然后率领数万骑兵一路南下不断进攻,所到之处宋军望风而逃,一直到饮马长江获取了大量财物才北还平城。

这次军事北伐的失败对于南朝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一直到南宋时期辛弃疾还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句子,佛狸就是拓跋焘的小名。

相对于拥有大规模骑兵优势的北朝而言,大平原上这片面积不小的鲁中南山区对于向来缺少骑兵的南朝更为重要!

在南北朝期间,因为南朝缺少骑兵的原因,尽管对北朝发动了多次北伐企图驱逐鞑虏光复中原,而且也大都在北伐的一开始获得了一些战果;但最终都因为缺少马匹部队的机动能力差,不得不在大平原上处处布防,这样一来南朝的军队就被极大的分散了。

而后南朝就很容易被北朝通过骑兵的强大机动能力,迅速的集中优势兵力接连歼灭各地南朝军队,挫败南朝的北伐行动。

因为缺少马匹的原因,南朝的军队在淮河以南水网密集地区以水军为主、步兵为辅,而在淮河以北因为水网不再稠密,因此不得不以步兵为主,以步兵对骑兵特别是不断‘骚’扰不和你正面对打的骑兵,这种战争的难受是可以想象的。

虽然南朝以北地流民为主建立的这一支强大的步兵队伍非常‘精’锐,可是比起四条‘腿’的骑兵来说,跑死这些人也追不上北朝的骑兵,而后续的粮道更是需要派遣大批军队保护,这样一来南朝就更加需要依靠地势来防御北朝的进攻了。

如果南朝占据了鲁中南山地的话,长江以南就再无被北朝攻打的忧患,富庶的两淮之地和淮泗地区可以进行稳定的农业生产不说,南朝还可以进而谋取富饶的三齐之地,与北朝争夺河南地,甚至威胁到北朝最为依赖的河北地区。这样一来南朝就在南北之间的争夺中占据上风了。

而到了现如今经过一年多的纷‘乱’,这一块战略要地则是被各方势力纷纷占据。王勇因为下手早控制了泰山山脉以北的齐州、青州等地,东面则是占据着沂水上游的南青州、东安郡等大片山区。

南朝则占据着义塘郡向南的一小片山区,大概位置在后世山东和江苏‘交’界的日照南部地区,勉强算是占个边;而北齐也只是占据着高平郡以东的兖州、曲阜这一小块地方,其他大部分山区的州郡都被名义上投靠南朝的地方豪强把持着,期间各地更小的盗匪山贼更是不计其数。

提起曲阜这个地方,大家可能第一时间就想到这里是孔子诞生的地方,当然这样说也没错,其实除了孔子在这里出生外不远处还有孟子、颜回、曾参的家乡,据说炎帝、黄帝、蚩尤、少昊都曾经在曲阜这里立都,商朝在迁都殷墟之前的都城就是曲阜。

不过再繁华的地方历经时间的风吹雨打之后,也免不得渐渐衰落下去成为一个外人从不知晓的名字。

经历了文化繁盛号称‘礼仪之邦’的鲁国和强盛的两汉之后,在南北朝时期因为长期的战‘乱’,各国统治者都只重视最需要的实干型的人才和技术‘性’人才,在两汉魏晋还算显赫的儒学,地位已经大不如前,连带着曲阜这个曾经诞生过孔子的儒学圣地也失去了往昔的光彩。

特别是自从王勇、王泽父子席卷三齐之后引发的一系列战‘乱’后,各地豪强、山贼纷纷起事,各自征伐不断,城头变幻大王旗也是常见之事,这样一来就导致原来就非常偏远的小城更加显得荒凉落后。

自从今年来,因为附近东平郡、东泰山郡的盗匪不时前来劫掠,官军又因为这里实在偏远看顾不过来,更是导致本地人口纷纷外流。

进入十月份的曲阜大地已经算是初冬了,不过得益于这时期的气候温暖期,地处鲁西南的曲阜并不显得如何寒冷,除了梧桐树、杨树这些容易落叶的树木早早的落光了树叶之外,遍布城内外的大片榆树上还能看到许多新鲜的树叶仍然长在上面。

树上一座座鸟窝在落得差不多的树上非常明显,大群的野鸟唧唧咋咋的在树枝间跳来跳去,这些鸟儿大都是麻雀、灰雀等普通的鸟类,偶尔可以看到大一些的乌鸦或者是正在闭目休息的猫头鹰。

不时的有鸟儿从树上飞速落到地上的草丛中觅食,也不时有云雀尖叫着呼啸冲上云霄,大片枯黄的荒草丛中还能看生命力比较顽强的小草依然在散发着绿‘色’的生命之光,甚至一些南坡向阳的低洼地方还有许多草丛仍保持着绿‘色’。

初冬时节的草丛中还有大量的草实,不时有大群的野鸟在草丛中起起落落的寻觅颗粒饱满的草籽来填饱肚皮;哪怕是再温暖的冬季也比夏秋时节更加难熬,它们更需要用这些美味的草籽所蕴含的能量在自己体内贮存足够的脂肪来渡过已经要到来的冬天。

因为连绵的战‘乱’,从兖州通往曲阜城的道路上看不到一个人影,前年还宽达三丈的道路如今竟然被茂密的野草占去了大半的宽度,只留下了一丈多宽的路面因为缺乏维护道路坑坑洼洼已经损坏了许多。

可能是长久没人经过,路边竟然还有几只野羊因为贪恋路边一处水洼边的鲜草,在这里久久留恋不曾离去。

忽然一只负责放哨的公羊耳朵竖了竖好像听到了什么,于是对着身边依然在埋头吃草的另外几只野羊‘咩······’的一声长音叫了起来,其他几只野羊顿时就跟着这只公羊一溜烟的消失在了不远处的树林里。

紧接着就在几只野羊躲进树林的同时,就听到一阵马蹄清脆的声音远远传来,要是一名有经验的老斥候在的话,只听马蹄轻轻踢踏路面的声音就可以知道这肯定是军马,还是通常只有斥候、探马使用的那种战马。

随着马蹄声音的接近,三名身着轻甲的骑兵‘插’着五‘色’背旗快速奔驰着,战马上各自悬挂着长枪、马槊等长兵器,腰间是四尺配二尺的长短横刀和一柄长弓,一把‘插’满雕翎箭的箭壶挂在背后。

一名年约二十岁的年轻骑兵对另一名年近三十的骑兵问道:“尉迟兄,大将军怎么带咱们来曲阜这里了?再往东可就是大片群山了,难不成大将军要带着咱们穿越这茫茫群山去偷袭三齐叛军?”

被称为尉迟兄的年长骑兵叫做尉迟楠,他看了那名年轻的骑兵一眼大声道:“管那么多干什么,大将军这些年带着咱们东征西战的必然不会带着咱们吃大亏的,要是这一次能成的话咱们就可要立下大功了!”

另外一名二十四五岁的年轻骑兵也开口道:“尉迟兄,当年从兖州到曲阜这地方我也来过,再往东经过泗水、平邑、费城和北徐州一直到大海连绵上千里都是山路非常不好走,而且一路上大多都是从山林间穿过去地势险要的很,其间又有大群盗匪,泰山盗的厉害你们不是不知道,只要被人随便找一个地方埋伏起来,咱们就全完蛋了!”

二十岁的骑兵被自己的袍泽这么一说顿时觉得身上一冷,他原本是兖州高平郡人虽然后来到北疆参军,可是年幼时也见过泰山盗从高平、兖州附近经过时的威势,连官军都是紧守城池不敢外出。

于是他对年长骑兵问道:“尉迟兄,咱们不会真的要穿过这上千里山路吧!当年泰山盗席卷齐州乡野可是闹出来的动静不小呀,要是真被他们盯上恐怕咱们后面的日子不好过!”

听出年轻的骑兵话语中隐藏的恐惧感,尉迟楠训斥道:“如今大将军率领的咱们五万大军大都是从北疆过来的‘精’锐镇军,还都和柔然人、突厥人打过仗,连柔然、突厥咱们都别怕,还怕什么泰山盗!”

说着又扭头对另外一名士兵说:“这帮泰山盗还有其他的小股流贼要是识相还好说,要是不识相胆敢前来‘骚’扰咱们大军行进,大将军肯定会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说完这些尉迟楠用马鞭指着远处依稀可见的曲阜城对二人说:“咱们今天赶紧赶到城内让他们安排一下食宿,大将军今天必然可以赶到这里的,别到时候耽误了时间手忙脚‘乱’的!”说着快马加鞭加速前进而去。

三名骑兵一溜烟的疾驰而去,扬起的烟尘很快就被初冬的寒风吹散,等过了四五个时辰临近黄昏时分,远处的大道上又开始扬起漫天尘烟,不停地有数十人到百人不等的骑兵斥候从路上跑过,等到过去一千多人后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出现在了大道上。

扬起的烟尘中鼓乐响起、大旗飘扬,其中最高大的一面旗帜上依稀写着‘独孤’两个巨大的篆书!独孤永业来了!

------------

五百一十三章隐患

“卫王麾下真可谓无敌雄师呀!”

新出任大隋幽州总管的刘仁思叹道,“有此三十万无敌雄师,再加上都蓝可汗帐下的三十万骑兵,六十多万大军齐发,足可以建功于辽东了!只恨我这一战却没有机会跟随前去呀!”

刘仁思这时跟杨爽等人都在涿郡高大的城头上观看远处的隋军大营,三十万大军就在涿郡东北方五里外安营扎寨。

大营绵延数十里,哪怕涿郡的城墙高达五丈有余,他们依然看不到大营的尽头,只见大营内旌旗林立,刀枪如林,不时有军队在自己将官的率领下报鼓而入,周围还能看到巡哨的骑兵。

不说远处,光是看近处的大营,就发现这里的士兵一个个训练有素,不时有巡逻队经过,安排好查验岗哨的将官也不时出现,在每一处角落,哪怕杨爽不在军营中他们也对军纪遵守的极为严格,可见这支大军的素质非常优秀。

被刘仁思这么一赞,杨爽自己也颇为自得,他平生最为得意的事情就是善于练军,这些大军中距离城池最近的就是自己从西域带来的那十万人。

这支军队是杨爽自己训练出来的,也是这三十万军队中最精锐的一支部队。

当然那二十万从南陈战场上下来的大军,经过之前与南陈的一连串战斗也已经颇有战斗力,哪怕目前还比不上自己原来的士兵,不过也依然是一支强军了,比得上隋军中的大部分军队。

只是面对着刘仁思的赞叹,杨爽终究要谦逊一把,他微微笑道:“刘总管过奖了,有了这么一支大军,哪怕我们这一次不能建功于辽东,想来也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卫王何必出此不详之言呀!”

夏州总管豆卢勣作为杨爽的老搭档,之前他们一同攻灭了吐谷浑、之前又攻打了西域,这一次又是作为搭档出征,因此他跟杨爽之间的关系也算是比错了,这时听到杨爽的话也开口插话。

他笑道,“虽然人人都说那夏国实力强大无比,之前他们也打败了突厥百万大军,可咱们都知道这些不过是噱头而已,突厥那次大败只不过派出了四十万骑兵,其他那些不过是他们的附庸、牧民而已,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这一次我们大隋跟突厥联合起来,却实打实的足有六十多万大军,而且我们这些军队也不分散开,而是集中起来去进攻辽东,这样哪怕夏军再怎么着也绝对是吃不了兜着走!”

豆卢勣这些话就说的有些违心了,毕竟之前突厥人那一次进攻不仅有四十万突厥本部人马,甚至还有二十万铁勒骑兵,加上其他各部的骑兵其实有七十万大军,这些部族的战斗力其实并不弱小。

“豆卢总管说的极是!”周围的将领却不管那些,他们纷纷附和道,“这一次非要让夏军感受一下这全天下谁才是最强大的帝国!非要让他们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更有一些人很是露骨道:“听说如今夏国将过去苦寒一片的辽东建设的极好,这样我们打败了夏国之后,还能得到大量的土地赏赐,听说那辽东以北难水流域的土地更是肥的流油呀!”

也有比较担忧的,“可是那夏国如今也至少有了一千多万民众,远比当初的高句丽还要强大数倍,要是他们也一咬牙聚集起百万大军跟我们对战,这样哪怕我们跟突厥加起来有六十万大军,也很难取胜呀!”

不过这样比较理性的话语很快就被其他人驳斥退下来,隋军将领们对这一次征伐辽东的前景非常看好,竟然是已经容不下其他的意见,这一会他们已经开始讨论日后要在辽东置地的打算。

杨爽也不理会这些将领无聊的争论,他心满意足的看着眼前的大军,想着后面攻略辽东时的一些战略考虑,虽然是皇室贵胄,可是杨爽最大的心愿就是带兵打仗,其他什么的他都不愿意理会。

“嗯?”就在杨爽沉浸在自己的设想中时,他忽然注意到大营内不远处有一片区域忽然发生了一些混乱,他立刻对身边一名侍卫道,“那边大营发生了什么事情,赶紧派人去看看!”

自古以来大军行军打仗时,因为士兵们长期的精神紧张等因素,最担忧的事情就是发生营啸,一旦出现这种意外,就很有可能导致数十万大军的突然溃败,所以哪怕如今是白天,杨爽也丝毫不敢大意。

侍卫很快领命而去。

“卫王!”无错

不多时,新出炉不久的辽东行军副大总管李充,就在杨爽侍卫的陪同下赶了过来,他是杨爽的副手,之前就在大营中巡视。

原来李充之前是代杨爽到军营中查验士兵士气等事项,这也只是一个流水差事,对着士兵们鼓励鼓励,说一说大军的必胜之心,让士兵们对大军有必胜的信心也就没事了,可他这一会过来竟然满面忧虑之色。

“李副总管,大营中究竟发生了何事?”杨爽一看到李充脸上的忧虑,心里也是忽然一阵紧张,顿时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李充忧虑道:“卫王,刚才我在大营内查验,忽然发现军中有数百人中暑,其中大部分比较轻微,只是还有近百名病情比较严重,我已经安排大营内的郎中紧急救治。”

“竟然如此!”杨爽这时才发现,自己每天行军的时候有冰镇酸梅汤饮用,可是士兵们不仅要扛着兵器步行前军,甚至经常还要帮着民夫运送物资,甚至还要砍伐树木安置大营。

李充继续解释道:“卫王,我们这段时间行军正是三伏酷暑天,一路上又是不断赶路休息时间较少,当时就有不少的士卒因为中暑、水土不服生病,这一次咱们赶到涿郡后,刚刚一放松下来就有很多士兵因为心力交瘁病倒!

刚才我在军营里查验过,虽然病倒的士兵只是大军数量的极少数,可这却是一个很危险的苗头!目前我们必须在涿郡多停留十几天,然后准备大量的解暑良药才能继续行军!”

李充的意思杨爽很明白,过去大军打仗大多是秋冬春三季作战,哪怕之前攻打南陈,战斗也大多是在早晨发生,因此这一次三伏酷暑实在不适合行军作战。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呀!”杨爽听着李充的抱怨,他无奈道,“陛下已经与都蓝可汗约好就在这个月底一同对夏国发起进攻。

而且这辽东之地自古以来便是苦寒,如果我们不现在行军,那么等我们赶到辽东的时候,就要是那里的冬季,正是寒冷的时候!

到时候不要说我们打胜仗了,能在那冰冻三尺的环境下保住自己的小命就算是不错了!大军还是要按照安排前进,不过解暑良药我会行文各地州郡,要求他们在十天之内务必准备好,送到涿郡来!”

李充无奈道:“现在看看也只能是如此了!幸好大军中没有士兵拉稀,痢疾之类的症状,不过日后还是要小心呀!”

杨爽作为杨坚的弟弟,又是卫王,位高权重如此,此时他以辽东行军大总管的名义行文幽州、冀州各郡,这些地方官员又怎么敢怠慢,于是足可供数十万大军使用的解暑药很快就被送到大营中来。

在这些充裕药物的帮助下,隋军军营内的隐患刚刚出现就被彻底解决掉,杨爽、李充等人又一次恢复了自信,下面他们只需要防止军中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可以了。

可是杨爽再怎么着,也只能是看到了军营内的士兵,而军营外那些给大军运送辎重粮草的民夫就不在他的考虑中。

这样一来,很多民夫本来就因为一路劳苦很多人生了病,这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医药的救治,可是偏偏又因为前面的三十万隋军,他们已经将沿途所有的医药全部搜刮一空。

仅有的一些药材也是价格腾贵,民夫们本来就没有任何钱财,又如何诊治得起,于是这些运送物资的民夫便大量病亡,从洛阳到涿郡一路上不知道多少民夫的尸体被抛在荒野外。

甚至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瘟疫开始传播起来,每天都有人死去,甚至病情传播到了沿途的很多村寨中去,这些村寨纷纷结寨自保,恐惧让埋葬那些民夫的人都很难找到。

面对着近乎无尽的徭役,沉重的体力劳动,还有官府的不闻不问,士兵的虐待,以及死亡的威胁,大量的民夫开始逃亡,还有一些民夫知道哪怕逃回家也会遭到惩处,于是不忿之下干脆逃亡山林,落草为寇去了。

随着民夫的逃亡,杨爽又命令后方征集了更多的民夫,连涿郡本地的一些民众也被抽调了不少人,他们在看到这些悲惨的场景后,对从来不会大肆抽调民夫徭役的夏国更加向往起来。

等时间到了夏历三十一年的七月底,这时草原深处已经可以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哪怕涿郡也开始进入秋天,这时都蓝可汗派出的一支十万人的骑兵,也来到了长城附近。

他们将与隋军一同进攻距离涿郡最近的滦水上游流域,而都蓝可汗则是亲自率领其余的二十万骑兵去攻打契丹人的故地,也就是如今夏国在那里设立的西平郡。

在得到十万突厥大军到来的消息后,杨爽终于出发了!

------------

感冒发烧,真的是顶不住啦,暂停几天!

------------

正文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