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1 / 1)

公务员与MPA 读书堂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希望自己的领导者是鼓舞人心的。如果领导者自身没有一种强烈的激情,没有一种勇于拼搏的精神,就无法产生进取心;而缺乏下属的工作热情,领导者的进取心则无可依托,更谈不上实现目标。因此,成功的领导者总是一个善于感召下属的人。

成功的领导者不仅具有长远的目标,富有进取精神,知道如何激发他人的热情,更具有坚强的意志力。纵览历史长河中那些卓越的政治领袖,他们无不高人一筹,并成功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历史。

希望是消极的,决心是积极的。下属希望有所建树,领导者决心创建事业。领导者要想赢得下属的信任和追随,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力。

没有坚强的意志,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成功的领导者。领导者想要驾驭事情的发展,就必须顽强地跟各种不利因素作斗争。

5.魄力与权变力

领导者经常要面临风云多变、风险丛生的情况,经常要当机立断地处理各种危机。此时,领导者的魄力,不仅对其个人来说是一种绝对的需要,而且对其下属和追随者来说,是稳定他们的情绪、鼓舞他们士气的有力手段。

魄力的领导特征:做困难的决策的能力和为了更好的明天甘心牺牲今天的安全的意愿。很少领导者会在社会层面上碰到巨大的道德危机。但他们每天都得面临严酷的现实,在冲突的现状和模糊的可能『性』中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清晰的道路。而那些成功的人们,那些胜利者,就是那些有魄力的人。

一切事物的静止都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而变化却是永久的,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

领导者所处的环境--无论是战场、商界还是政坛,都是瞬息万变,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因此,领导者必须善于运用权变力。成功的领导者都是灵活的人,不顽固,不僵化,能够根据新情况而随机应变的人。

6.案例:向下属展示赤诚之心的李更生

李更生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五四"前后,他出任扬州省立第八中学校长时,立志要把学校创办成全国著名的中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矢志不移,多方探听名师。为此,他走遍全国各地,踏破铁鞋,八方聘请德才兼备的教师。

有一次,当他知道常州有一位名叫董伯度(即董宪)的理化老师,早年毕业于南洋大学,不仅物理、数学、英语、国文水平相当高,而且教学艺术也属一流,心里特别高兴,就下定决心请他到八中任教。

董伯度在老母的说服下,同意去扬州八中任职。按预先约定的时间,董伯度应该是下午三点报到,而李校长却提前半个小时去校门口恭候。当董伯度乘坐的黄面包车尚未停稳,李校长就迎上前问寒问暖,并帮董伯度卸下行李,还亲自陪他去宿舍。董伯度立即觉得很感动。此后,董伯度一心扑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尊崇。

不久,由于董母体弱多病,董伯度提出调回常州的请求。李校长理解他的孝心。不便勉强,再三考虑后,又一次冒着风雪南下常州,向开门迎客的董老太太下跪。董母满含热泪,用颤抖的双手扶起了李更生,并让儿子打消回常州侍奉老母的念头。

几年后,董伯度深感常年在外,未能尽到儿子的孝心,也不能照顾妻子和儿女,于是又一次提出回常州的请求。出乎意料,李更生这次竞当即应允了,并在当天晚上专门为他设宴饯行。宴会后,李校长约董伯度一起去看望一位朋友。

两人踏着月『色』,倾吐着肺腑之言,不觉间来到了一条幽深的小巷。李校长在一家住宅前面停下来,微笑的对董伯度说:"要拜访的朋友家到了,董先生请进!"

董伯度推门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只见老母和妻子、儿女一个个笑脸相迎。原来是李校长为了使董伯度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在扬州八中任教,专程派人将他全家从常州接来定居。面对如此情景,董伯度感慨万千,他紧紧握住李更生的手,使劲地摇着,热泪盈眶地说"蒙君如此深情,我再也不忍心离开扬州了。"

李更生为办学在董门跪雪的事越传越远,慕名远来的名师也接二连三,其中包括桃李满天下的朱自清先生。而扬州八中也在李更生校长的领导下,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旧貌换新颜,成为当时全国著名的重点中学。

公务员与MPA 第2章 第二课沟通(1)

一、沟通基础

我们已被淹没于信息之中。过去几页的日报现在已变成几十页,甚至是几百页;过去单调乏味的报亭已堆满五花八门的杂志;书籍更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的影碟随处可见;大街小巷都能见到人们带着呼机、手机;见面就问"昨天晚上有没有上网"?所有的这些极大地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开创了沟通的新时代。信息革命实质上就是沟通革命。

1.沟通的定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沟通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什么是沟通,可能说明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一般意义上讲,沟通就是发送者凭借一定渠道(亦称媒介或通道),将信息发送给既定对象(接收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沟通首先是信息的传递

沟通包含着意义的传递,如果信息没有传递到既定对象,那么,也就没有发生沟通。也就是说,如果演讲者没有听众或者写作者没有读者,那么就无法构成沟通。

(2)信息不仅要被传递到,还要被充分理解

完美的沟通,如果它存在的话,那么经过传递后,接收者所感知到的信息应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在沟通过程中,所有传递于沟通者之间的只是一些符号,而不是信息本身。

有一次,法国作家大仲马去德国一家餐馆吃饭,他想尝尝有名的德国蘑菇,可是服务员听不懂法语,而他又不会讲德语,大仲马灵机一动,拿来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个蘑菇图,然后交给了服务员。服务员一看,恍然大悟,马上飞奔出去。大仲马拈须微笑,心想总算让服务员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谁知一刻钟后,服务员气喘吁吁地跑回来,递给他一把雨伞。

(3)有效的沟通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