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地地方。
刚才那位人才地回答。就连他这个缺少设计理念地人也听得出。那纯粹就是一派胡言乱语。虽然对专业技能不怎么熟悉。但平时在公司里听得多了。赵经理并不觉得谢主管手中那份文件上地问题有多大地难度。
现在的年轻人啦……
谢主管抽空低头,看了看桌柜中真正有点价值的,寥寥的几份文件。
这些简历能进入桌柜里面,并不能代表简历的主人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也不能代表简历的主人已将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透彻熟悉。
它们有点价值,仅仅是因为这几位先生小姐,好歹已经将书本上明明白白写着的那点死东西,很清楚地记到了脑子里面。
但谢主管真正想要的下属,绝不是这种仍需要进一步培养两三年的员工。
只可惜,他自己也很清楚,那种真正的人才,在“人才”市场中,是几乎不可能找到的。
正在谢主管很有些感慨的时候,他和周围的人群一起,听到了一个很是惊讶的女音:“何梦娇,你快看看,这上面写的要求,好象都是我们会的诶。”
都会!
那上面的要求,可是四门不同的专长!
女音说出的话好象一记重重的耳光,将谢主管的脸狠狠地煽向了声音传来的方向。
在他左侧半米处,贴着招聘台的位置上,一位穿着白色T恤的小姑娘,和她穿着淡黄色裙子的同伴,正手足无措、脸蛋通红、局促不安地站在那儿。
因为,和谢主管一样,人才们在听到那句相当惊人的话后,纷纷在同一个瞬间,从四面八方向那两位小姑娘射出了先是惊讶,再是了然的目光。
很明显,他们不信。
谢主管也不信。
并不是没人能同时擅长那上面写着的四门专长。
那种人很多。
不过,他们和谢主管一样,往往都是坐在招聘台的后面;而不可能排着队,站在招聘台的前方,更不可能连排队的年龄都没有达到。
两位小姑娘看起来最多十五、六岁的年纪,但同时精通四门相当复杂的专长,就算是极有天分,也极其认真的人才,也得花上最少四、五年的时间仔细学习钻研。
当然,年纪小也有年纪小的好处,人才们都没有跟她们计较,纷纷抱以善意的笑容。
谢主管也笑了笑,注意到她们只是看看,既不是插队,也不是故意捣乱,便不再理会,扭回头对着人才队伍说道:“下一位。”
这回走上前的,是一位戴着眼镜的姑娘。
接过简历,谢主管注意到,她是本城一所著名大学的应届毕业生。
说完几句例行的废话后,谢主管念出文件上编号553的问题:“请问你对食品包装的颜色搭配有什么看法?”
思考几秒后,应届生略有些紧张,但吐词仍很清晰地回答道:“在我看来,食品包装的颜色搭配……”
谢主管一边听,一边微微点头,双手交叉,心中暗暗称赞。
这位应届生对包装颜色搭配的看法,虽然还停留在非常浅薄的层次上,但却已经建立了很正确的初步理论概念。以她的年龄和经验来说,能达到这个层次,算得上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
总算碰到了一个像样点的应聘者,这种收获让谢主管的心情愉快了许多。于是,他稍微调整一下坐姿,目光朝四周扫了扫。
排在附近的人才们,也正纷纷侧耳倾听应届生的对答,大多数人才的脸上,都很有些佩服;而另外一些人,则是凭添了几分忧色。
谢主管收回目光,无意间忽然注意到,站在左侧的两名小姑娘,竟然也同样正在倾听。
没错,那种姿势,那种表情,正是倾听。
匆忙一撇间,谢主管认出了她们脸上那种非常熟悉的表情。
那不是疑惑,不是迷茫,不是佩服,更不是看热闹。
而是一种胸有成竹,不以为然的表情。
就和他现在一样,就和公司里其他的同事们一样,都是那种听到了浅薄理论后的表情。
不过,那怎么可能呢?
碰巧的吧……谢主管心中突了一下,不过此刻没时间关注两位小姑娘,他继续对应届生提出了下一个问题:“请问设计宣传海报时,有哪些方面属于忌讳内容?”
谢主管这次问的,是比较简单的问题,目的是考察应届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戴眼镜的姑娘没有辜负谢主管的期望,她几乎没花时间思考,也不再紧张,直接流畅地回答出了最标准的答案。
谢主管很满意地点着头,忽然间,他鬼使神差地往左侧看了一眼。这回,他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地发现,两位小姑娘的神情动作和他一模一样,也正是微微点头,满脸认同。
虽然见到了这等情形,但谢主管仍然不动声色,继续进行招聘工作。
只不过,后面他每次对上前的人才们提出问题后,都会不为人察觉地朝左侧瞄上几眼。
过了十来分钟,谢主管的心中不再疑惑,或者说,有了更大的疑惑。
因为,这两位小姑娘,几乎在每一次听到了人才们的回答后,都会表露出或赞同,或否定,或遗憾,或同情的脸色或者动作;其中表露得最明显的,便是从始至终都保持的胸有成竹。
而她们作出的判断,也几乎和谢主管心中的判断一模一样。
这是哪个学校的学生?难道现在的设计专长,是从小学生开始培养的吗?
越来越惊诧后,谢主管忽然生出了几分奇特的心思,他转过头,和赵经理轻轻地说了几句话。
此时,正是一名留着短发的男子走到了招聘台前,谢主管等他结结巴巴地答完第一个问题之后,不置可否,进而提出第二个较难的问题。
男子大为意外,根据良久的观察,他早已猜测到,若是谢主管只问一个问题,那他“回家”之后,只怕得等上一辈子的“通知”。
他对刚才自己的回答其实没有一点信心,正自沮丧间,忽然又得到了新的提问,不由喜出望外,连忙抖擞精神,想要好好表现。
只可惜,这位仁兄肚子里面的墨水实在有限,第一个问题对他而言就已经相当艰难;这回碰上更难的,则更是抓首挠耳,手足无措。
低着头沉默了良久之后,男子终于抬起了脑袋,众人以为他就要开口回答,却没想到他的头越抬越高,最后开始仔细研究人才市场的天花板形状。
又过了良久之后,凭着从未有过的努力,男子竟然真的从记忆深处,好几年前看过的专业书籍中,找出了几个干巴巴的字眼。
他连忙将它们串成了几句逻辑混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