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7 章(1 / 1)

终极调教 小雨清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作月票榜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了

我目前这个第三名的位置,估计不是一点点的悬

很想继续求月票,只不过,连我自己都知道,各位愿意把票投给我的书友们,大约早就投到我的口袋里面。

毕竟,本书24小时订阅最高的一章,也只有754这个数字,而我现在的月票,已经达到了惊人的813。

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份奇迹。

所以,我只能期待,奇迹的再次发生。

今天,如果大家愿意的话,如果我还值得大家帮助的话,那么,请在大家阅读到本书这个位置的时候,不管自己是否还有月票,都请点击一下“投月票”的位置吧。

也算是帮我加油。

谢谢大家。

一二四 江山代有才人出(中)

四五十人,这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对吴小雨来说,自然远够不上“问题”这个称号。

杨赛蓝和张靖都曾经亲眼看到,当平面设计还是第一班的时候,最后几天下课之时,吴小雨的身旁,就总是会跟着一大群外来听课的家伙。

在那个时候,那些家伙们最常见的状态,便是奋力迈动着双腿,努力追赶着吴小雨飞快的步伐,他们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倾听吴小雨一边赶路一边为他们解答的问题。

像一般人心目中的疑惑得到了解答之后,会有一小段继续思索发呆回忆的时间一样,两位实习老师很清楚记得,那些被吴小雨解答了问题的家伙们,也同样如此。

平面设计第一班的最后几天,不在学校住宿的同学们下楼回家之时,常常可以在武装部的操场、垃圾筒、篮球架、灌木丛的旁边,不时看到几个十几个微微发楞的成年男女。

这些成年人站立的位置,往往可以连成一条笔直的线段,而这些人的躯干本身,同时也是形成这条线段的一个个等距节点。

是的,等距。

他们之间的距离,极其相仿,剔除掉因为性别、身高、个人习惯等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之外,谁都可以猜出,吴小雨解答他们的问题所花费的时间,几乎全部一模一样。一模一样地少。当吴小雨顺利走到武装部的大门之时,众多学生们往往可以看到,吴小雨的身边,再也没有了任何一个还有疑问需要解答的家伙。

普通情况下。从投影教室步行走到武装部地大门口,需要三分钟的时间。

吴小雨只需要两分钟。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解答二三十几个人的问题。吴小雨平均花费的时间,不到十秒。

这就是杨赛蓝和张靖最为羡慕。也最为佩服地地方。

因为。直到他们自己开始为学生们解答问题地时候。两位实习老师才突然发觉。自己讲出来地话。分明和吴小雨在课堂上讲解地方式、内容极为类似。但就是不能让学生们清晰地理解明白。

这还勉强可以理解。毕竟。当吴小雨亲自讲解地时候。学生们没有听清听懂。那么同样地内容方式。从另一张嘴中吐出。无法达到预料地效果。这并不是太过希奇地事情。

此路不通之后。杨赛蓝和张靖。很快就学习吴小雨以前地做法。更换一条思路。改变一种语言方式。从其他地角度。尝试着解决学生们地问题。

不过。先不谈知识掌握地程度。脑浆搅拌地速度。就只谈33级寄生体察言观色地本领。瞬间分辨出学生是否能听明白地本领。飞快判断出某位学生最能接受地讲解思路地本领。两位实习老师确实还远远不如。至少。目前仍远远不如。

于是。在吴小雨下课之后。两位实习老师绝大多数地工作时间。都消耗于为每一位不同地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碰运气一般地挑选出一种勉强适合地讲解方法。

这是多么差劲的效率啊!

许多个夜晚,挑灯熬夜,勤奋苦读到深夜两三点地杨赛蓝和张靖,往往在抬起头,望着雪白墙壁稍事休憩的时分,都会羞愧地生出此一类地想法。

这么多么差劲的效率啊!

由于以往缺乏授课经验的缘故,两位实习老师心头无比纳闷,自己每解答一个问题,都几乎要花费一分钟左右的漫长时间,但是,学生们为什么从来就没有生出什么不耐烦的表情,更没有讲出什么令人不愉快的话语。

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难以思考。

杨赛蓝和张靖,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时间,还只有短短的一两个礼拜,经验实在过于生涩;此外,在以前两个月的学习过程中,这两位不足二十岁的孩子,早已习惯了吴小雨解决问题的超高效率,他们几近于选择性地忘记了,自己读小学初中高中时,询问老师的经历过程。

树立的榜样过于高大,预期的目标过于广远。一旦没有达到那种成就,两位实习老师心理上,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羞愧与难过。于是,他们就没有想到,或者说,从来就没有往那个方面想一想:对五百名刚刚来到湘成电脑学校的新生们而言,不管和哪位正常的教师相比,所谓一分钟左右的问题解答时间,不但毫不“漫长”,而且极其“迅速”。

杨赛蓝和张靖,还根本就不明白,自己的能力,早已超出了普通教师的水准。

“……将它的色相调整完毕之后,方案的修饰也就接近尾声。到了这个程度,我们再参考着左右两侧作为背景存在的舞台,稍微改变一下它的明亮程度,造成视觉对焦的假象,同时突出对比,强化效果……好,那么到此为止,整体修饰便告结束……那么……”

说到这儿,杨赛蓝将本来就微微垂着的脑袋压得更低,使它和身前连排木椅上正坐着的,年龄绝对不会超过十五岁的小朋友平齐,最后说道:“……那么,政华,你听懂了吗?”

“听懂了……”

只听到这三个字,杨赛蓝略微带点紧张,也略微带点期待的神情,一下子就放松下来,换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微笑。这个时候,小朋友也正继续说道:“……谢谢……我全部听懂啦!”

说完这句话,小朋友很快就站起身,再次规规矩矩地说道:“谢谢杨老师,杨老师再见。”

“恩,政华再见。”

杨赛蓝点点头,这么说道。

她点头的幅度相当轻微。一如吴小雨与人交谈时,那种平静沉稳的姿态;她说话的声音相当清晰,也一如吴小雨面对道谢时,那种清晰温和地音调。

不用任何人的提醒。杨赛蓝就已非常明白,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直在缓慢地,又不可阻止地向吴小雨渐渐靠拢。

这正是她的目地。

而且。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很久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