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稳固雒阳。你这轻轻一折,却是折损刘杲不少气运。”
筮客冷哼一声:“气运、人心。人心为主,气运为辅。自古便是,人先有势,才能养龙气以助己。若是全寄托在龙气气数演变上,不过一军阀小侯尔。我便是不折幼苗,刘杲能顺利入雒,也无助于天下时局。龙气成长自有定数,岂能随意催生?”
“今日我折三尺幼苗,是为刘杲好。龙气外显,乃是诱导贤才来聚;但是一旦为外人发现龙气根基,设计驱散龙气,却能直接折损此人大半气数。今刘杲所居并州,本来便有蛟龙气息,能助刘杲招募贤才,是以不必祖坟龙气外显;假龙外显以涨势,真龙藏地以固本,这本来就是帝王争霸绝妙权术。世祖皇帝,不就是借助齐演王蛟龙气息,成功瞒过天下奇士么?”
道人闭眼皱眉,掐指计算一番,道:“并州龙气勃起时,我也观测过。那条蛟龙出于并州,集于汾水,细如发丝,根基孱弱,阴寒煞气,不似正统,恐有羌胡血脉。凡是精通堪舆斩龙之人,必能分出其中差别,不会联系到刘杲。”
筮客道:“你莫忘了。真龙不但能吞蛟龙,亦能借体分生。你如今再去并州望望气,那薄如发丝龙气,已经逐渐脱离阴寒煞气,归于正统,类似于益州分野龙气。”
筮客、道人就龙气问题互相辩解许久。
大约一个时辰后,一旁的儒生,无聊打个哈欠,向少年说道:“贤侄,你到底欲如何取决?这些龙气外道之术,我已经听数十年,实在是厌烦的要命。”
儒生此话出口,筮客、道人也停住争辩,等待少年答复。
少年躬身道:“诸位师叔。我一生所学,无益于争霸天下,纵然前去并州,也不为刘杲所喜。若刘杲有凌云之志,能够顺利登位天子,革改天下,我再出山,观其行事不迟。”
“唯有孝武皇帝才能令我折降,忠心行事。自苦读百万书卷,一心唯求孝武皇帝明主。若是刘杲能有孝武皇帝之一分灵性,我必当自荐其门,不辜负叔父希望。”
筮客愣了一下,继而道:“也罢!早去有早去好,晚去有晚去妙。能让你有这般心思,也不枉我周游天下六七年。”
筮客说完,似乎了结一桩心事般,将目光重新转向湖北岸。
那里,孙策、周瑜正在靠船上岸。
筮客忽然心思一动,向儒生说道:“你适才不是说,与周异有点交往?烦劳寻一张名帖,令我入舒县周氏,会会这两位少年。”
------------
第258 董卓迁京(一)
第258董卓迁京(一)
雒阳。
惊蛰过后,大地回春,花草吐芽,树木抽叶。着眼处,花红柳绿初点妆;江湖泛蓝水鸟停。
雒阳城西,执金吾宋泓率领十来人,于某亭内,为刘表设宴饯行。
何进秉持朝政时,因信任不过刘表,故曾以何?代替刘表掌权北军五校。而后董卓入雒,为稳固根基,遂又施恩,再次起用刘表。
孙坚自长沙起兵,过襄阳而斩荆州刺史王?,经南阳而杀南阳太守张咨。消息传来,雒阳震惊,闻孙坚名而色变。又数日,董卓朝议荆州刺史人选,朝堂诸公皆低头沉默,不敢应声,明确心意。推来推去,这荆州刺史便落到刘表身上。
朝堂上,董卓先是斥责孙坚残暴无行,而后又勉励刘表好自努力,守藩护佑天子。在无数朝廷大臣注视下,刘表一脸平静的点头,应诺即时就任荆州刺史。朝廷大臣闻得刘表答应,齐齐松口气外,又有些为刘表担忧。
孙坚两次举刀,赚取无数利益时,也引来无数非议,不少人此时已经称孙坚为江左虎狼。后世所流传的“江东猛虎孙文台”起源便是今日。只不过,尚未经过众人褒饰、孙吴政权隐讳的如今,这个所谓江左猛虎,更多的属于贬义词,言孙坚不讲道理,擅杀大臣。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这时日,荆州八郡为孙坚、袁术控制,有这个两次三番诱杀两千石大臣的孙坚在,谁敢轻易去赴任荆州刺史?这岂不是羊入虎口!
因是,宋泓也劝刘表道:“孙坚,虎狼之徒也,不能通人性;偶尔不忿,遂举刀杀人,不能与之共言语。且今关东叛变,君又为董卓任辟,似袁术、孙坚,定会视景升{刘表}为仇雠。荆州,死地也,何必去之?不如改换姓名,诈以不服董卓为名,逃亡兖州,投奔兖州刺史刘岱。{刘表,山阳郡人,属兖州。}”
显然,宋泓也不看好刘表,认为刘表一旦赴任荆州,很可能会被孙坚袭杀、诱杀。
刘表饮尽手中汾酒,淡笑道:“国家衰败,非百姓之罪,而百姓因之流离祸乱。董卓袁绍纷战,百姓何罪邪?却遭乱兵横掠迁徙!自少年奉职郡县朝廷,二三十年来于国家无所贡献,今日正是一偿所愿之时。若能在衰世之中,护得武陵数郡安全,当不虚活此生也!{时,荆州刺史治所,在武陵郡汉寿城。}且你瞧这雒阳形势,纵是留在此间,亦是危机重重,还不如趁此出雒,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超多好看小说]”
“至于孙坚,他虽兵强人众,不能奈何。但若是他弃雒阳,回攻武陵郡,我却是自有应付之道。执金吾无须担忧。”
宋泓短叹一声,道:“舌拙言乏,既不能说动你心,我便不再?嗦。只希望景升避过孙坚,安全赴任荆州,了结心愿。”
===========================
时间稍稍退回数日。
初平元年二月癸酉,初三,董卓使李儒杀弘农王刘辩,绝袁绍废立希望。
第二日朝会,董卓又以“谶语”说辞,提议天子迁京至长安的决议。
董卓提议刚说出口,登时引起无数大臣反对,只是因恐惧董卓杀戮威胁,大臣们大都不敢明言反驳董卓。似扰龙宗等人,才被董卓诛杀不久,他们这些官场老人精,怎会主动去撩拨撞董卓,自撞刀刃。
唯有身处三公之位的杨彪,不得不出面驳斥董卓:“自光武中兴以来,已经定都雒京近两百年矣!岂可因二三谶语,便惊动百姓,积怨万民?且汉世祖宗宗庙、园陵皆在雒京,一朝迁都长安,莫非将尽弃这些不成?”
董卓淡然回答道:“高祖皇帝等十一陵墓尽在长安,何谓弃汉室宗庙?且宣帝杜陵之侧,有武帝所营建陶社瓷器,陇右又多出良木、营建之材,今可顺势迁雒京陵墓至长安,使世祖、高祖并存一地,岂不美哉!”
“如今山东叛乱,数十万大军,分属南阳、颍川、陈留、河内四处,威慑雒阳,意图不轨。万一某将校偶尔疏忽,为敌军所趁,乃至叛贼饶幸入雒,惊扰天子却该如何?叛贼一旦入京师,必定举国齐震,以为汉祚已经不能自保。一旦天下人心乱,必将再现秦末之景。”
“关中肥沃,良将无数,故秦据关中能吞六国。今天子入长安,未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