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袁术却自成体系。党人、大族自以为皆是救国之臣,素恨我等中官,何进依借党人、大族成事,做做样子,也是应该。”
“你若想自欺欺人,便继续自欺欺人罢!”赵忠冷笑一声。
赵忠不再理会张让,转身向何太后行在走去。
何太后所居之侧,一间厢房外,赵忠恭恭敬敬施礼道:“舞阳君,可曾住的习惯?”
厢房里走出一妇人,见到赵忠,呵呵笑道:“是赵常侍呐!虽说我女儿为皇后多年,这住在宫里,却是头一遭!挺新鲜的。”
这妇人却是何太后、车骑将军何苗之生母,大将军何进之继母,因何太后,其被封为舞阳君。
何母说完,又埋怨起何太后:“这丫头,小时我一把屎一把尿的,将她拉扯大。如今念及她独守深宫,我来瞧瞧她过的如何,谁曾想,她却不领情。若不是赵常侍帮忙,我昨日怕要连夜出宫。”
“这丫头也真是死守规矩。昔日天子尚在,也就罢了!如今我女儿为太后,我外孙儿为皇帝,难道我便不能住在皇宫一晚?”
赵忠小心恭维着何母,何母对何太后议论,赵忠如若未曾听见。
闲谈半晌,赵忠似乎偶然间想起,道:“适才我见大将军离开皇宫,可是来拜见舞阳君?”
提及何进,舞阳君脸色登时垮下,扭头不言。
而赵忠似乎也只是这随口一问,然后再也不提及何进。
===============
却说何进归府,亲信小声报道:“大将军,袁绍私招郡县豪杰、武猛之士来雒京,似欲结党以壮声威!”
何进双手一颤,细声道:“令主薄陈琳入书房,等候我。”
何进更换衣服,走入书房时,陈琳已经等候多时。何进挥手示意陈琳不必多礼,道:“孔璋。袁绍召唤四方豪杰、猛将入雒京,可有此事?”
“有!”陈琳答道。
何进转动着案牍上一方砚台,又道:“袁绍召唤四方猛将,引兵入雒,声称可以此胁迫宦官,对抗省内禁兵、北军五校。你以为如何?”
陈琳扬眉答道:“如今大将军,手握雒京兵权,龙骧虎步,只需以雷霆之势,诛杀阉竖魁首,何必借以外援?况且,人多事杂,大兵聚会雒阳,人心难度,万一有所疏漏,无异于引火烧身。”
何进扶起额头,挥手道:“孔璋之意,我已知之。你暂且退下,容我三思!”
陈琳渐行渐远后,何进翻手拎起砚台,狠狠砸在地上:“袁绍、陈琳,宦官未除,你们便要与我翻脸么?”
“一个黑脸,私招豪杰、猛将胁迫我;一个白脸,曲言强辩,劝我立时诛杀宦官!……哼,你们都以为我何进,鼠目寸光,看不透你们心思,任你们摆布不成?”
何进双手紧握成拳,青筋暴出。
许久许久,何进才平息下心中愤怒。何进取过汉世地形图,观察几番,呼来亲信:“董卓、皇甫嵩、丁原……等,你皆都去一封书信,以请罢中常侍以下诸黄门为言,请他们带兵入雒。好好问问他们态度!”
亲信记录下诸将姓名,转身离去。
亲信未曾走至门口,何进又突然道:“且慢。凉州刘石、并州刘杲,也各自去一封书信!”
“是!”亲随躬身答道。
注[1]:《后汉书》载,董重五月初六自杀,董太后六月初七死,恰好一月。因文中董重晚死数日,私下也将董太后驾崩之日,向后推移数日,凑够一月。
------------
第175 火照雒阳城
ps:大纲这段设定,被我废弃,难以承上启下。现在想不起,刘杲如何投机雒阳之乱{所以只好压着主角,不让他露面},才能攫取利益。大家帮帮忙,都发表一下看法,以便额想出一个好思路。
另外;谋士、武将问题。一本《三国志》,列名其上的百余人,此时都窝在雒阳。只有雒阳大乱,他们对当今朝廷失去信心时,才会投靠刘杲,扶持起一个光武帝。这一卷中,刘杲手下谋士、武将,将会爆发式增长。
========以下为正文==================
第175火照雒阳城
雒阳,大将军府。
宅邸院落,阁墙台尾,时不时可以望见,一两株顽强的杂草。斑驳的青苔,也悄悄的爬满石墙土壁。
院落间,装饰的鲜花玩草,挂满雨水露珠,乍一看一片鲜绿,细瞧却是绿中掺杂丝丝衰败。
嗅一嗅这雨中浪漫,然而空气中的霉味,很快让人失去兴致。
连绵一月的霖雨,让雒阳开始发霉。便是竖立门前的纸伞,不注意处,也搀杂斑驳霉斑。
傍晚时分,天色渐渐阴暗。
何进站在木格子窗台,遥望远处灰蒙蒙的一片,神色落寞:“久旱连阴,这是人主、国政失调之兆呐!”
便在何进感叹时,??细雨中,一位身着铠甲的亲兵,弓着腰,快速向何进这里赶来。
何进取过一方布巾,递给亲兵,道:“擦擦雨水。何事,值得如此慌张!”
亲兵躬身递上几封函信,道:“秉大将军。凉州董卓、皇甫嵩、刘石,并州刘杲,四人书函同时抵达。(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何进接过四封书函,随口道:“你且下去,换上干衣服,谨防风寒。”
打开刘石书信,刘石信中托辞刚迁金城太守,且北有韩遂,不便远行。又言:某出身卑微,饶幸立于朝堂,已是万幸,岂敢将兵入雒,与诸公同坐?
总而言之,刘石根本无出兵之意。
打开皇甫嵩书信,皇甫嵩信中,先是申明宦官之害,而后劝何进即时诛杀张让、赵忠等人。最后皇甫嵩才言:老臣掌十数万大军,意在护守京兆诸皇陵,今韩遂未灭,不敢归师。
皇甫嵩亦是不愿率兵入雒。
渐渐的,何进眉头蹙成一团:“莫非我真成孤家寡人,无人肯真心助我?”
犹豫一下,何进又打开刘杲递来书信,刘杲在书信中丝毫不提董重之事,而是详详细细介绍并州三万兵力。
信尾,刘杲才言:宦官古来有之,唯有尽数十年,方成祸患,究其原因,不过是权掌省内,无人制衡而已。大将军只须诛除宦官首恶、跋扈之徒,再选三署郎官,候补禁中,此举足以遏制阉竖之害。何至于,远召四野郡国兵哉?
何进轻轻摇着头:“邯郸刘伯兴,果然是能人,一如伐西羌时,一眼看穿层层迷雾,直插本质所在。身在太原,却能察觉雒京风雨,眼光何其锐利!而且其人言语飘忽,模棱两可,明知计策不能行,却偏偏上奏此策。”
“智者可无仁,而仁者必有智。万幸听袁绍所劝,立时诛杀董重,不然若是董重串联上刘杲,局势将更加艰难。三万精兵,好一个三万精兵!不错,有三万精兵在手,我如今还真不敢对付你!”
何进打开三封书信,却无一人可以借为援助,心中很是失望。
怀着可有可无心思,何进打开董卓传来书信,不料何进刚看两行,眼神猛的一亮。
董卓书信中慷慨大言:臣闻扬汤止沸,不若釜底抽薪,愿学历朝名臣,驱逐赵忠、张让之徒,以靖君侧。
董卓所言,重点在诛杀张让、赵忠,却不言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