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0 章(1 / 1)

水火中原 华人 2000 汉字|28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他们比赖文光更容易收纳。按照旧例送他们去军政大学学习。汪海洋本人竟然愿意移民东北新三省,他的部下愿意移民屯边的竟然也超过半数。原来他们在福建、广东走投无路的时候就曾经考虑过冒险浮海北上哪怕以百姓身份加入移民也好。大约那里返回探亲的移民的示范效应使然。太平军画上了句号。

湘军也快完结了。各处被俘的湘军官兵被陆续遣返原籍并发放了一些遣散费。由于我军不禁止占领区人民进出,消息很快传到湘军在外据守各处。5月,困守九江的湘军在我军水陆围困下献城投降。此前,江西地方拒绝为他们提供粮饷。九江守军困饿不堪。先提供饭食,然后组织水运遣返。愿意继续从军的军官先让他们返籍探亲然后送军政大学学习。这是怕引起误会谣言。此后,江西、皖南各处驻守湘军纷纷投降返籍。

两广和贵州的湘军集聚于湘南,曾向北反攻被张林击退。

湖南以外的曾国藩系统部队还有在福建的曾国荃以及他本人困守的安庆孤城,此时该城已经被刘奋战的第三兵团部队和海军完全围困。左宗棠、李鸿章先后上表章请求朝廷看在以往功劳上赦免曾国藩的罪过。其实是借求情劝和间接表态占边:既然要求赦免,就是他们也认为曾国藩有罪了,态度已经明朗。四川骆秉章默不作声。但是严禁部下主动与我军冲突。而且自5月开始,恢复了对清廷中央缴纳赋税。

6月初,我从武昌登上了邙山号战舰。随船除了正常的警卫随行人员外,还多了冯果航空队的人员,两架我们最近刚刚制造成功的水上飞机由上游秘密水运武汉装到了船上。军舰向下游驶去。我要从安庆入手尽快解决掉湘军集团了,内战打了将近一年,是要尽快结束的时候了。

------------

25扫平内乱(25)

.安庆江面战舰云集。安庆城头的大炮都已经在多日炮战中被清除。陆地上,第三兵团已经把安庆团团围住,长壕工事让刘奋战很是不耐烦。不过,湘军几次突围都给自己造成了严重的伤亡。

随着邙山号到达安庆,大家都知道解决安庆的时候到了。但是解决方案是多数人没有想到的,就像前段时间围而不攻一样。

高音喇叭从舰船上向安庆喊话要求对方停火,说中华军徐总司令要与大学士、兵部尚书曾文正公讲话,不要开火具体办法将通过信函详细告知。水陆三军发出一阵欢呼,果然是1号首长到了安庆,亲自看着大家攻破安庆擒获曾国藩。其实只要我军不开火,湘军已经没有主动攻击的力量了。安庆城外的军械所已经落入了我军手中。

在双方将士一片惊呼声中,一架飞机像快艇一样在水面滑翔一段腾空而起!惊叹!欢呼。飞机升空,盘旋了一下爬高,飞向安庆城。湘军一片惊慌,但是没有人开枪射击。也许是没有来得及得到开火的命令,或者还处于惊恐之中?

飞机飞到安庆上空投下了一个小小的降落伞。下面挂的物件飘飘乎乎落进了城内。许久湘军们才敢上前捡起这个从天而降的新鲜玩意。(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外面工工整整写着:后生晚辈徐亮致大学士、兵部尚书曾文正公书。

不久,城上发出了同意谈判的信号。

一个航空队员架着动力伞从邙山号上腾空,掠过水面升高,落在城墙上空出的位置。

湘军目瞪口呆。我军也是一片惊叹。

不久,步话机里传来了那个队员的声音:“邙山,邙山,我是飞鹰,我是飞鹰,已经到达目标区。”

孔繁新答道:“飞鹰,飞鹰,我是邙山,1号首长已经准备好,请对方答话!”

双方一番接洽之后。我终于开始了和曾国藩的空中谈判。

我对曾国藩非常客气尊重:“曾前辈,一向可好?晚辈对先生一向仰慕,只是一向无缘亲耳聆教,实为憾事。”

曾国藩的声音沉稳镇定,一点没有处于围城之中的慌乱或者消沉:“徐公何必如此自谦?公之大才,当世罕见,可惜公专权跋扈,其君罔上,老夫为天下,为君父,不得不为不可为之事!”

“前辈,晚辈以为天下为天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我等行为当然并非无暇,但是以前辈看来不如此行事,我中华之国在当今列强环逼之下气运可久长乎?天下事,自然应当顺势而为,不可逆天行事,我等只不过顺应天意而已,所行之事无非为我中华强盛,为天下苍生,不当处,还请前辈指教。[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超多好看小说]”

“顺势而为,顺势而为。”曾国藩重复了两遍,“老夫本无非分之想,本就打算为天下扫平祸乱后裁撤湘勇,只是当今形势如此,并由不得老夫自主,不知公等是如何用意?”

“曾公大才,道德文章播于天下,只要息兵罢战,或高官显爵或归故荣养,徐亮等悉听尊命。”

曾国藩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道:“徐公将如何对待我中华名教?”

“我等开办之学校仍以我中华国学为首要科目。然发、当今世界变化,为我中华兴盛计,其余种种现代科学亦当学习传承。外来文化皆应包容。为我所用。昔日大唐包容四海,所以兴旺强盛,我等本乡本土推行国学精要,只要不过分懈怠,当不致被西人洋教取代,昔日大唐还曾专门到域外取经传播,那是何等自信的胸襟!国学不显,定是我等推行不力之罪过。如先生有意,他日可为我国推行孔圣国教之首席,先生若愿行此事,徐亮等敢不竭心竭力以供驱策?”

曾国藩又是一阵沉默,而后缓缓道:“自古天下无不灭之国,大清二百年,大约真是气数尽了,想圣祖之事国运昌隆,天子儿孙满堂,而今竟然如此子息单薄,且出现牝鸡司晨之危兆,唉。不过,老夫虽则昏聩,但也不愿为贰臣。公等行事,当非复明,然否?”

“先生明鉴,绝非要复明。”

“然必公欲自立乎?”

“并非如此。”

“老夫愚钝,公可否为老夫解惑?”

“国之权柄为天下公器,非一人一姓私器,以徐某之论,权操何人,当以天下公论公推。任何人不得以力强夺。”

“然天下百姓愚鲁者众,此法何以得行?”

“也许,百年之后,经我们数代人教化,我中华之国,人人安居富足,得读圣贤书,人人知礼义廉耻,那时当可行天下公推议。此事,或许上不可行。”

“然此时阁下尊意如何?”

“徐亮等准备以各地深孚众望者为代表,组成议政会议共议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