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上的蒙古兵死伤惨重。
还好,炮击仅仅持续了10分钟。城外一辆装甲车上的大喇叭发出了声音。奇怪,。什么人有如此大的嗓门,城内居然听得清清楚楚。天色黄昏,城内的蒙古骑兵们胆战心惊地听着这仿佛神鬼之音般的巨大的高音喇叭的广播。
“科尔沁亲王的部下们,勇敢地骑士们:你们都是草原上的勇士,你们中的多数人都是忠于朝廷,忠于国家的,你们中的许多人曾经为了抵抗英法联军的侵略英勇战斗过。可是你们的王爷却为了自己的私利参与了后宫的叛乱,支持后宫垂帘听政,听任女人主政,陷国家与危亡的险境。蒙古的勇士们,你们内心一定不会容忍由女人掌握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利吧。”这些蒙古人男尊女卑的思想更加严重,这一点毋庸置疑的,这些并无道理的宣传对于他们而言是绝对有道理的,“摄政王徐大人定乱之后已经奏明朝廷不再追究科尔沁亲王一时的过错,可是科尔沁亲王却不奉朝廷诏命,私自叛逃,致使朝廷为了维护纲纪不得不派我等追讨,现在,你们的后卫部队已经全军覆没,对抗朝廷对你们而言是毫无意义的,你们的妻儿老小,家中亲朋在等你们回家,你们现在出城投降我们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决不再追究你们以往的过错。科尔沁亲王现在奉诏进京,朝廷保证你亲王的一切优荣待遇。所有官兵一律优待!如果你们不愿归顺朝廷,想再打一仗,那也由你们。蒙古骑兵们,我们不希望你们在对抗天兵的无谓的战斗中做无谓的牺牲。有携科尔沁亲王来降者有重赏!个人出城来降,或留或走全凭自愿。你们已经被包围,无路可逃了,打下去只会增加你们无谓的死伤。曾格林沁,你也要为这些跟随你的战士们还有他们的家人想一想了。中华军征西兵团总指挥崔明贵。”这个广播稿是崔明贵在刚才炮击的十分钟急忙写成的,如此反复广播到了第三遍,城内出现了骚动,曾格林沁在200亲信卫队的簇拥下开西门率先奔逃了。这也是他的风格,当初张家湾之战,他也是在战斗进行到最紧张敌人炮火最猛烈的时候,率先临阵脱逃的。
不久,城内竖起了白旗。投降朝廷底下的军官并不觉得丢人,他们本来就是朝廷的军队。出城的军官联络之后,议定了具体的细节不提。
------------
55.新局(6)
.曾格林沁出了宣化城向西奔出7、8里,天已经黑了。忽然隐隐约约发现前面停着7、8辆黑乎乎的怪物,不等他们反应,前面忽然亮起十几道耀眼的光柱,刺得人眼睛都睁不开,那些战马一起嘶鸣起来,接着机枪射击的吼叫声完全遮盖了战马的嘶鸣声。几分钟后一切又归于寂静。不可一世的科尔沁亲王和他的卫队连人带马葬身在宣化城西的荒野中。本来他还可以在活些时候,再威风几年,直到被捻军击毙在山东境内。可是现在,一切都改变了。
当晚,西征部队驻扎在宣化。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如崔明贵实现预计,给养的问题确实不是问题。
崔明贵命令所有运输车卸下车上全部物资,每车连同驾驶员供给两人返回接运第一师的跟进的步兵。此时崔明贵身边的运输车还有28辆,有一辆在苍狼山口战斗中出了故障,好在是一边倒的战斗,车上的人员、物资没有遭到损失。
当夜连续往返了三趟,掉队的车辆大部分陆续也赶到了宣化。此时随车到达宣化的第10团的步兵也有近两千人了,带队步兵的第一师副参谋长耿仲民也到了宣化。这个耿仲民本是姚大喜的副手,也是他的军师,加入我军后在军政大学培训了一段日子派到第一师从营教导员干起,表现突出,很快提拔了师副参谋长,此时第一师参谋长位置空缺,他其实是事实上的参谋长,这一点与秋永年的第二军副参谋长的情形类似。
天刚放亮,崔明贵又集合他的快速部队继续西进。现在掉队的车辆只有两辆履带式装甲车故没有排除尚未跟上。耿仲民摇头苦笑:他两个团近万名第一师精锐步兵现在成了跟在后面接受地方收容俘虏清点缴获物资的收容队了。马匹和俘虏现在成了最大的任务。天亮,立即派出500人向后方押送俘虏,当然全部是步行,让这些俘虏上了战马天知道会出什么问题。再说那些缴获的马匹留着实在有用的。他可不想就地释放俘虏。送回北京再说吧,说不定有愿意到矿山和铁路建设工地干活的呢。现在很需要壮劳力的。步兵主力第一天前进了60公里。估计今天下午才能到达宣化。耿仲民已经盘算到时候,从步兵中选一些人骑马跟进崔明贵的部队,在马上作战有困难,仅仅是把马当作交通工具很多战士应该没有问题的,何况最多是“快步”甚至多数时候仅仅是“慢步”,决不会有“冲刺”这样奔驰的时候,这样行军速度至少也会加快1倍的,对于骑兵,耿仲民也不陌生的。
不到两小时,崔明贵的部队到了张家口城外。让昨晚俘虏的蒙古骑兵军官进城报告曾格林沁的死讯,劝降城内的守军。这里除了原来的部分绿营兵外,还有先期到达的曾格林沁部的先头部队。很快,守军投降了。和昨天商定的方法一样,守军步行列队出城,在城门边放下武器出城到指定的位置列队。
------------
56.新局(7)
.骑兵先进城一部,随后少量装甲车和部分车载部队进城控制要点。张家口落入我军控制中。
崔明贵命令耿仲民催促步兵加快前进速度。
下午,东面传来马蹄声和战马嘶鸣声。崔明贵登上城头,用望远镜张望。田野中来了大群的“骑兵”数百骑术较好的战士在两翼警戒,中间每百骑一队拉开间距来了数千骑马的步兵,中间还夹在着许多的马车。这些“马队乱糟糟的,完全没有队形,还可以见到一些骑术较好的在照顾那些骑术差的一起并行。崔明贵乐了:这个老耿,想出这个主意。其实当初耿仲民在捻军就是“易步为骑”的极力倡导者,姚大喜部的骑兵当初也就是这样从步兵变来的,不过当时可没地方找这么多的好马,很多捻军战士能骑上骡子或者叫驴之类的牲畜就算不错了,反正主要的目的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