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来犯敌机特别是在戴笠亲自带人押送韩复榘上火车去武汉时恰逢空袭警报响了起来。驻防火车站的防空部队是梁有田指挥的两门高炮和两挺高射机枪当即一齐开火一阵齐射猛打当场将一架俯冲的敌机打得拖着黑烟撞在车站南沿二、三百米处爆炸起火。这给戴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蒋委员长听了汇报传谕嘉奖陈浩的部队。陈浩他们在上报有功人员名单时也没有忘记在郑州养伤的徐亮称“副队长徐亮少校亲操高炮痛击倭机英勇负伤”云云。不久上峰颁下委任状所有有功军官各晋一级赏大洋十元士兵赏大洋五元。陈浩因此晋升为上校徐亮为中校梁有田也晋升为了少校。开封和武汉的媒体纷纷采访、报道陈浩防空队的事迹自然是吹得天花乱坠。
未料当时驻武汉地区即将开赴徐州战场的国军嫡系主力2oo装甲师副师长邱清泉见到此报道立刻去找二十八军军长桂永清。这邱清泉和桂永清都是留学德国出身的国民党将领人称“德国将军”。2oo师是当时中国仅有的装甲师邱清泉与师长杜某一向不和所以去找即将一同开赴前线的桂永清帮忙。他一见到桂永清就拿出报纸:“桂军长你看看军政部怎么搞的这么新式的德国造高射炮怎么就随随便便配给了地方一支四不像的杂牌部队?我们马上就要开赴前线我的装甲部队如果没有空中掩护再没有足够的防空力量那不就成了敌人空军的活靶子?我们好不容易建成这点已形成战斗力的装甲部队可不能遭受无谓的损失!”又补了一句:“这可都是国人的血汗呀!”说的倒也正气凛然。桂永清道:“邱师长要如何?”“军座应该向军政部不向委座要求把这些高射炮调归28军或者2oo师以掩护即将奔赴前线的装甲部队!”桂永清笑笑:“原来你想要这些高射炮?”“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些个高炮可不能让这些人给浪费了。”“邱师长言过了这些人不是打下敌机了吗?委座都传谕嘉奖了。你是想把这些人马收编过来?”“军座报纸上说的怎能作为依据?我只想要炮不要人他们就那么几十号人可上校、中校、少校快一个班了不定是谁家的公子、少爷在那儿充数呢。坐在省城后方瞎猫碰上死耗子不知是真打中了敌机还是敌机自己失事掉下来的这就升官?这官来的也太容易了。我手下的主力团团长才是个上校这些人久经沙场流血流汗熬了多少年才混上个上校。那个什么陈浩二十多岁上校?不知是谁家公子走了谁的门路。这样的人我可不要!我要的是那些高射炮那可是德国造的新式高射炮好东西呀军座赶快向军政部交涉晚了别让别人给弄走了。我们就要开赴前线急需加强防空力量呀!”“好我这就找军政部交涉不行的话就直接找委座。”
就这样陈浩手里剩下的5门高射炮被调给了28军。按桂永清的意思反正28军即将开赴兰封等路过开封时顺便接收即可但邱清泉坚持立即着开封办事处接收高炮并马上装车运回武汉。他一是怕这5门高炮再有战损二则要将新接收的高炮与他的人员一起训练磨合尽快形成战斗力。
高炮没有了一战区命令陈浩的部队为骨干组建开封保安司令部第四团。此时开封的警备司令是原西北军的一个师长。一战区在河北撤退的时候刘峙为扩充自己的实力用开封警备司令的职位为饵诱此君将队伍拉到了开封。但刘峙等人对这位王司令也颇有戒心不想让他的力量展壮大。眼看黄河北岸28县尽落敌手战事逼近开封南京、济南等处流入开封的难官、难民也为数不少扩充保安部队势在必行。陈浩被选中当作牵制王司令的力量。先失去高炮的陈浩部队需要安置陈浩本人黄埔军校毕业在正规主力部队干过参加过淞沪战役防空作战又受到过委座嘉奖上校军衔当保安团长也算是有了妥当安置再者他们原来就归警备司令部指挥由他的人马来组建保安四团比起一战区另派人来面子上让警备司令部过得去。
开封警备司令部第四保安团就这么成立了。说是一个团连军官带士兵加起来还不到一个排。上边除了军装和管吃饭外其他供应就难说了。兵员也要自己招募。即使招来了士兵武器来源也是问题就是步枪也不敢奢望人手一支。当时国军正规军步兵团一个连一般有轻机枪6挺七九步枪6o支每个营有一个重机枪连有重机枪4挺团部直属炮兵有82迫击炮4门。杂牌部队装备就更差了著名的29军大刀队实在在火力装备不足的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而地方保安团就更别提了能有枪就算不错了。保安团不仅战斗力弱而且名声也坏。
抗战初期那些开赴淞沪战场路过开封的国军各主力部队都感受到精忠报国思想影响下的豫省人民从军热潮。到陈浩的保4团成立的时候开封及其近郊的适龄青年要么已经从军要么参加青救会等各种抗日组织撤往大后方、小后方。陈浩要招兵只能到远一些的农村地区。
当时的中国农村绝大多数人口都是文盲信息十分闭塞没有电视自不必说收音机、报纸等传播手段也几近于零。中原地区经历多年军阀混战老百姓对当兵的没有好感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之说。农村地区本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口居住的地方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征兵工作主要是以强制摊派和抓壮丁为主战争动员远远谈不上充分。许多老百姓根本分辨不清“老蒋”、“老冯”、“老日”是怎么回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闻说是到豫西南山区勘探焦枝铁路线路的人员在山区遇到老乡老乡问:“城里的老日现在走了没有?”其实这是对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的一种写照。反观日本方面在1937年上半年总兵力25万人“七七事变”后迅扩充而且形成战斗力。例如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战争爆后在广岛编成7月27日奉调到我国8月中旬在大沽口登陆迅投入了战斗;1o9师团8月24日在日本金泽编成31日奉令编入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