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自己的关键所在。只有学了,你才懂得运用,也才会用知识。用学习改变自己的一生。
好习惯,坏习惯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讲究方法。方法好,器利,才能事半功倍。
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难才能的发挥、"恩格斯也指出,方法正确,可以"免得走无穷无尽的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下浪费掉的无法计算的时间和劳动"。可见正确的方法在一个人成才的道路上该有多么重要。
善积成诗
宋代大诗人梅尧臣。此人满腹锦绣、出口成诗。有人对他横溢的诗才感到惊讶,便留心观察他的"秘诀"何在?后来发现他无论走路。吃饭,还是游玩,手里常常拿着一支笔,时而在一张小纸条上写几下,尔后就把小纸条装进一个布口袋中。待有人打开他那市口袋细看时,嗬!上面写的全都是一联、半联的诗句,原来梅尧臣的秘诀就在于"积"。
秋叶成书
元未明初人陶宗仪是江苏松江的一位乡村教师。《明史》上说他教学之暇,亲躬耕耘,小想的时候,每每把自己的治学心得和诗作、见闻写到伸手摘下的树叶上,然后把它们放进一口瓮里,满了,就埋在树下。10年过去了,装满树叶的瓮有了几十个。一天,他让学生们把那些瓮都挖出来,再将叶子上的文字加以抄录整理成书,这就是我们今天尚可看到的长达30卷的《辍耕录》。
避短扬长
程砚秋年轻时身材木错,中年后发胖了。这时他给自己提出的练功目标是:一要继续保持自己身体的灵活;二设计更优美的舞姿,使发胖的身体得到遮盖。他很讲究使自己的转身加快速度,讲究以正面对观众的时间尽量缩短,而把侧面对观众的时间拉长。这样,较胖的身体就被他"遮盖"过去,人们往往把他看作是个身段优美的旦角。
化短为长
周信芳的嗓子,青年时并不带哑,后来变得带哑了。在这种情况下,练功可以起到一定的好转作用,但唱圆可能,唱润难办。于是他就把功夫放到唱得清晰有力、声情并茂上,终于成了一代名伶。
了不起的"理想实验"
亚里斯多德认为:"推一个物体的力不再去推它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静止。"1000多年后,这个似是而非的权威论断却引起了伽利略的怀疑,他想:有人推着小车走,如果他突然停止推车,小车还会朝前走一段,如果路面平滑,小车还会走得更远些。想到这里,伽里略设想:如果毫无摩擦,小车会永远运动下去。可是这样的实验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只能在头脑中完成。然而正是这种"理想实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只要没有外力作用,便会永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爱因斯坦也是一位利用"理想实验"的能手。
一竿子『插』到底
劳伦斯(1901~1958)物理学家。美国南科他州人。193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回旋加速器的发明者,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于医学和工业上的先驱。劳伦斯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凡事都爱刨根究底。
幼年的劳伦斯有一双蓝『色』的大眼睛,总是不停地眨动思索着,或是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谈话。他寻根究底的问话,常常使他的父母不知所措,无言以对。这不,他又盯住了壁炉上的一盒火柴。
"妈妈!那是什么?"他路起脚尖想把那盒神秘的东西拿到手。
"放下!"妈妈一把夺了下来,随手放到围裙的口袋里,"那是火柴,点火用的。"
"妈妈,火是什么?"
"火吗……,就是亮的热的,你看,就像壁炉里的一样。"说完,妈妈又到厨房忙碌去了。
"火是亮的热的。那么,电灯也是亮的热的,那也是火;太阳也是亮的热的,也是火。"劳伦斯自言自语地说着,随手拿起一根木柴,在火上点着了。他想,木柴可以点着,那其它东西能不能点着呢?对!先试试我的衣服。他边想边点着了自己的衣服,看着衣服烧着了,他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但无情的火并没有只让他试试就完了,继续哗哗啪啪地烧了起来。劳伦斯慌了,大声哭喊起来。妈妈从厨房赶来,撕下了他身上正在燃烧的衣服,熄灭了火焰,才免除了一场灾难。为此,劳伦斯的嘴角留下了一块伤疤,成为永久的纪念。这是劳伦斯两岁生日的前一周发生的事。
『毛』病点拨:有人生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会说知识没用。现在都市场经济了,或许钱可以买到一切?
好习惯,坏习惯 12不学无术
不学无术的人,即使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
宋代学者任末14岁时7多了并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和险阻,到处寻师求学。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怎能有所成就呢?"有时,他在树林里,搭个小茅屋住下,白天削树枝作笔,汲树汁当墨写作;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到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大麻、蒿草之类照亮。读书如有心得,就写在衣服上,以免忘掉。学生们饮佩他的勤学精神,都愿用洁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了字的旧衣服。
『毛』病点拨:好学不倦的人,虽死犹生。学,可以立志;学可以成才。
好习惯,坏习惯 13有为先有识
"识"为先已成为一认识事物的真理。任何巨大的成就实现之前必然有人去用"识"刻画它。
物理学家亨利·柏克瑞发现铀的盐类能够发出一种『性』质不明的『射』线。得知这个消息,居里夫人带着探险家般的心清,投入了精确测量放『射』作用的战斗。她对全部已知的化学物质--进行实验,发现社也有放『射』『性』。接着,进一步跟踪追击,又一个奇特的现象使她大吃一惊:铀沥青矿的放『射』『性』程度,竟比计算出的数字大得多!反常的现象引起了居里夫人加倍注意。经过反复验证,她做出了如下的结论:此种矿物中一定含有某种比铀与钛的放『射』『性』还要强得多的新元素!
看准了,就抓住它。问题的重要『性』,使居里也感到非放下手头的工作同夫人一起攻关不可了。于是,一场艰难困苦的战斗在一间条件极差的棚屋里展开了。翻倒矿石,搅拌冶锅,搬运器皿,倾倒溶『液』,居里夫人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捕捉镭的工